□ 張聿溫

董必武同志對他的孩子們一向要求嚴格。
1954 年,董必武率代表團出國。臨出發前,他15 歲的兒子對一位隨行的工作人員說,他想要一架照相機。這位同志出國后和使館同志聊天時順便說了這件事,使館同志當真給買了一架。董必武回國后看到孩子擺弄照相機,才知道這件事。當即狠狠地批評了兒子,并要秘書立即帶上照相機和相當于這架相機市價的錢款,到外交部去做檢討。請外交部決定是留機還是留款。外交部同志知道董必武一貫公私分明,便留下了相機。
董必武從不在孩子們面前談論黨和國家的機密,也要求孩子們不要打聽,并向孩子們規定:不許隨便進他的和秘書的辦公室。因此,他的幾個孩子從來沒有從他那里得到過不該知道的新聞、消息。
1969 年4 月初的一天,董必武的小兒子良翩結婚。良翩決定婚后和妻子一起到河北農村插隊落戶。婚后不久,董必武就催他下鄉。良翩提出過了“五一”再走,意思是過了節,也度了蜜月。董必武不同意,說:“既然下決心到農村去,就要有決心說走就走。不要拖,不能拖!”下鄉兩年后,良翩在農村干得很好,生產隊黨支部要發展他入黨。董必武聽到消息,堅決反對。他認為孩子下去才兩年,時間還太短,應該再過一段時間,再考察考察。
董必武的女兒董楚青剛參加工作時。耳聞目睹了一些消極的人和事。一天,她在家和董必武閑聊,笑著說到自己的工作:“嘿,只要對得起人民給我的46 元錢就得了,對得起8 小時就得了。”沒想到董必武一聽這話,頓時一臉怒氣:“簡直是胡說八道!”女兒囁嚅著:“人家,人家……”董必武愈發氣了:“人家!人家是人家。我問你,你生下來就拿46元錢?你怎么長這么大的?你怎么有能力工作的?我不問‘人家’,我只問你!”女兒羞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董必武還教育孩子們從小注意節約。一次吃飯,看到碗里的白米。董必武感慨地吟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并教孩子們背誦。女兒吃完后掉了幾粒飯粒,董必武嚴肅地對女兒說:“碗里、桌子上有多少飯粒?‘粒粒皆辛苦’,粒粒不能丟!拾起來吃了。”女兒一粒粒撿起來吃了,董必武的神情才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