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政治視域下當代中國農村讀物的出版實踐

2022-12-17 23:37:50張艷彬周蔚華
編輯之友 2022年12期

張艷彬 周蔚華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讀物的出版工作,農村讀物的出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從市場屬性看,農村讀物具有通俗易懂的內容文本、便民實用的文本形態設計、獨特的視覺識別、低廉的定價等突出特點。作為一種文化形式,農村讀物具有鮮明的政治傳播屬性和文化政治色彩,需要將其放到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和立場、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激發閱讀意識等文化政治視域下加以認識。

【關鍵詞】文化政治 政治傳播 農村讀物 出版實踐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12-011-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12.00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圖書出版史”(19ZDA335);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重大規劃項目“當代中國圖書出版史研究”(19XNLG07)

作者信息:張艷彬(1993— ),女,甘肅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當代中國出版史;周蔚華(1963— ),男,安徽亳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出版產業研究、當代中國出版史研究。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歷來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把它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給予充分重視。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歷史進程中,農村讀物的出版對農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為提升農民文化素養、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系統考察新中國成立后農村讀物出版歷程和特點的基礎上,力圖從文化政治的視角闡釋我國農村讀物出版工作的政治功能,分析其對當前進行的鄉村振興工作的借鑒作用。

一、農村讀物的出版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及出版部門高度重視農村讀物出版發行工作,順應農業農村發展與改革大勢,以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為宗旨,大力推進農村讀物的出版發行工作走向繁榮。

1.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年)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到重要位置,為推進全國范圍內廣大工農群眾的文化政治教育,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工農通俗讀物的出版發行工作。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49條中就明確規定,應“發展人民出版事業,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書報”。[1]1950年9月,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通過關于改進和發展全國出版事業的五項決議,明確要求為配合工農兵的識字教育與文化政治教育,應大量出版業余課本、政治常識、生產知識、科學知識、生活常識、文藝作品等通俗書刊,并應在普及的基礎上逐漸提高。[2](648)1950年,出版界在工農通俗讀物的出版工作上取得較大成果,新華書店總管理處和各地總分店編印了大量工農通俗讀物,如“工農的書”等,以逐漸替代“舊的有毒素的”通俗讀物。[2](867)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全國宣傳會議制定了《關于加強工農讀物出版工作的決定(草案)》,明確“黨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應是改變過去對工農讀物注意很少的情況,用最大的力量來滿足工人農民的要求”。[3]1951年,供識字使用和宣傳政策法令的農村通俗讀物的出版有了顯著發展,如《農民文化課本》《三字經》《懲治反革命條例(圖解通俗本)》等銷路寬廣。

隨著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漲和新中國文化建設的開展,農村對通俗讀物的要求日益迫切,1955年“經新華書店和供銷合作社發行到農村的一般圖書(不包括小學課本)已達2億2千萬冊(份)”。[4](19)雖然農村讀物的數量有一定增長,但在內容方面仍有不少問題,如“絕大部分是以農村三級干部為對象,真正適合于識1 500字左右的農民看的為數不多;內容方面也往往不切實際,有些書籍還有政治性或政策性的錯誤”。為此,文化部黨組在1956年《關于加強農民通俗讀物出版發行工作的請示報告》中提出:“每年應該大量地有系統地出版進行政治教育的、宣傳時事政策的、介紹文化科學知識的、業務知識的、生產經驗的、宣傳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以及文藝活動資料等方面的通俗圖書,以適應廣大農民的需要。”[4](12-13)在發行環節,文化部和供銷合作社發布加強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的指示,要求1956年內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所有基層供銷社都應增加圖書發行任務,在基層供銷社領導下的文化用品商店必須經營書籍,[4](20)1956年3月以后,各地的供銷合作社已普遍開展圖書經營業務。[5]

20世紀60年代初,為適應支援農業的迫切需要和加速技術改造的發展趨勢,廣大農村的干部、知識分子和識字農民急需學習生產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因此,1960年后,各地區出版一系列通俗叢書,如上海市出版局的“工農通俗文庫”、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農村青年知識叢書”、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湖南農村文庫”、農業出版社的“人民公社小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學文化小叢書”等。其中,“工農通俗文庫”的出版備受關注。1960年,文化部提出出版“工農通俗文庫”“工農百科知識文庫”支援農業發展,其中“工農百科知識文庫”的出版工作于1961年停止,而“工農通俗文庫”以具有高小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工農群眾和基層干部為對象,由上海市出版局組織出版。[6](175-176)1962年,文化部撥出3 000噸紙給部分中央一級出版社和上海市出版局,重印黨團知識讀物、連環畫、長篇小說、字典、通俗醫藥書籍等500多種共計2 400萬冊供應農村。[6](176)1965年,文化部委托農村讀物出版社同其他出版社選編“農村版圖書”,1966年后“農村版圖書”選編工作被迫中斷。1973年,國務院出版口認為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拔適合農村需要的好的出版物,以“農村版圖書”的形式出版并向農村發行,選編內容包括政治讀物、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讀物、文學藝術讀物、文化知識讀物、科學技術知識讀物和工具書等。[7](162)截至1974年,“農村版圖書”陸續出版25種,1978年,隨著人民出版社撤銷農村讀物編輯室,“農村版圖書”停止出版。

2.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現代化建設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課題。調動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普及農業知識,成為擺在出版界面前的緊迫任務。

國家出版局1981年召開了全國農村讀物出版發行工作會議,會上明確出版部門的任務是加強和改進農村讀物的出版發行工作,要求“特別注意組織編寫出版對農民和農村干部宣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的通俗讀物”,此外還應注意“編寫出版有關科學文化、農林牧副漁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知識、文娛演唱材料等通俗讀物以及掃盲課本”。強調有關出版社重點做好《農村經濟政策讀本》《農業科學基本知識》以及《現代科學基礎知識》的出版發行工作。①國家農業委員會和國家出版局決定在1982年年底聯合舉辦全國性的農村讀物評選活動,以推動農村讀物的編寫出版工作。1982年12月首屆全國農村讀物評選授獎大會舉行,《農業技術普及讀物》《農村實用手冊》《農業經濟問題講話》、“農村文化課堂叢書”等48項作品獲獎。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化,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尤其高漲。為此,“切實加強農村科技讀物的出版發行工作,使之為振興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農村作出更大貢獻”成為當時農村讀物出版工作的一個重點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從1981年1月到1983年6月,“全國共出版農村科技讀物二千二百余種,總印數約一億二千萬冊,平均每種印數為五萬冊,其中成套的叢書共一百三十三套”。①

“八五”計劃實施期間,全面振興農村經濟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重要任務之一。為實現這一任務,新聞出版署要求出版社貫徹保本微利的原則,組織出版適合農村讀者閱讀的政治思想讀物和文藝讀物,組織農業科學讀物、工業技術和企業管理讀物的出版,且發行工作應重視服務農村,保證發行到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8]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農村讀物是“當代農村文庫”和“中國農村文庫”。上海人民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當代農村文庫”1988年出版發行,選題方面以宣傳政策法規、講解農村改革、普及科學技術、介紹致富經驗、豐富文化生活為中心內容。20世紀90年代初,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從四川辭書出版社、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單位抽調人員成立“中國農村文庫”編輯部,后在這一基礎上成立天地出版社以保證文庫的順利出版。該叢書共出版五批約480種,內容包含實用技術、政策解讀、法律知識、歷史文化等,成為中國文化扶貧基礎工程“萬村書庫”的首選圖書。1996年,中宣部等十部委發布《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作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措施,其中一項為“組織送書下鄉”,以滿足農民購書、讀書、用書的迫切需求。

21世紀以來,中央將解決“三農”問題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下,致力于打造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2004年至2011年連續頒發八個中央一號文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服務“三農”成為出版戰線的重要任務。然而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圖書出版發行工作的城鄉差距明顯,農村圖書發行是我國出版發行的薄弱環節。1999年至2004年,我國每年出版的圖書品種約17萬到19萬,而“三農”圖書約1.8萬種,年均不到4 000種。[9]2004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三農”讀物出版發行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新聞出版業有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光榮傳統,在解決‘三農問題上,肩負著繁榮‘三農讀物出版、搞活農村出版物流通、為農村群眾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職責”。[10]到2005年,“三農”圖書增至約20 000種,占圖書出版品種總數的10%,2006年“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專門設立了“三農”讀物出版規劃,確定30多項2 000余種“三農”選題,推動我國出版業對“三農”圖書的關注與參與。在出版界掀起為“三農”服務的熱潮時,2005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建立農家書屋的工作設想,以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2007年這一工程在全國廣大農村推開,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并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文化扶貧成為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抓手。《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2011年)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7年)均強調應重點支持“三農”出版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新時代“三農”工作進行全面部署,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舉措,包括推進農家書屋延伸服務和提質增效以及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等。[11]2021年《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加強鄉村閱讀投入和幫扶力度,鼓勵出版單位積極參與鄉村閱讀推廣,助力鄉村振興。[12]

為貫徹落實《規劃》相關要求,出版界進一步加強“三農”讀物出版及閱讀推廣,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眾多專業出版社出版了面向農村農民的圖書,為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推動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此外,出版管理部門通過調整農家書屋推薦目錄的推薦原則、入選名單等方式,加強有關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題材的內容引導。2018年至2020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的推薦原則之一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農民防災自救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后,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任務,[13]據此,2021年至2022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的推薦原則調整為重點推薦一批提升農民生產技能、提高農業發展質量、促進鄉村治理、倡導文明生活方式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出版物。2019年起,中宣部和農業農村部等聯合開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通過主題出版物閱讀活動、“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推薦活動、“我愛閱讀100天”讀書打卡活動、“新時代鄉村閱讀盛典”等,助力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

二、當代中國農村讀物的出版策略

伴隨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農民不斷增長的多元文化需求,當代中國農村讀物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出版特征和策略。

1. 通俗易懂的內容文本

內容通俗易懂是農村讀物出版最為重要的一項出版策略,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民讀者群體文化水平和閱讀能力普遍較低,因此,內容文本的通俗性成為編輯環節需要注意的問題。內容改寫是通俗性實現的核心方式之一,這一點在“農村版圖書”中可以得到直觀體現。在1965年選編的“農村版圖書”中,《艷陽天》的改編幅度較大,作者根據農村讀者的需要進行了大量的刪節與改寫。據原作者的親屬回憶:“在‘農村版改編的過程中,因需要大量刪節,所以父親常常感到如同割自己身上的‘肉一般疼。但為了農民讀者,父親只能做出‘犧牲,咬牙‘割下去!原版的《艷陽天》第一卷共47萬余字,而‘農村版僅為32萬余字,被父親生生砍去了三分之一,近15萬字。”[14]1973年重新啟動的“農村版圖書”同樣十分重視對原文本的加工修訂,如在《南海民兵》《烽火南天》《曙光在前》的基礎上精選33篇文章并逐篇審改加工推出《南海風雷》;《學點邏輯》一書在講解的部分加入大量案例,易于農民讀者理解。

除高度重視內容文本的通俗化表達外,農村讀物的編輯出版十分重視以農民喜聞樂見的視覺文本方式呈現知識內容。連環畫作為一種兼具一定知識內容表達和視覺呈現的通俗媒介,在農民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廣泛開展宣傳新婚姻法的活動中,《婚姻法圖解通俗本》《婚姻法成全了兩對好夫妻》《登記》《婚姻要自主》等大量連環畫出版。1964年天津美術出版社在得知華北地區的農村俱樂部急需圖書時,很快編輯出版了一套“農村連環畫庫”(共40本,包括35種不同的作品),并且為適應農村勞動的環境,還專門設計了既利于保存又便于攜帶的紙匣裝幀。對此《人民日報》高度評價稱:“目前廣大農民對美術欣賞的要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這套畫的選編、出版和及時發行到農村去,真是具有‘雪中送炭的意義。”[15]

2. 便民實用的文本形態設計和獨特的視覺識別

農村讀物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就其文本形態而言主要偏向實用性,因此在紙張、裝幀、開本上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在紙張選擇上,因農村讀物多存放于農村圖書室或農家書屋中用于借閱流轉,因此通常選用較為厚實、防腐防潮的紙張;在裝幀設計上,農村讀物趨向簡化以便于降低成本和保持低定價;在開本上,農村讀物通常被設計為32開和64開的小開本形態,便于農村讀者隨身攜帶和翻閱。

為加強農民讀者對農村讀物的認同感,出版社大多會采用特定的視覺傳達設計凸顯其獨特性。如“農村版圖書”在1965年選編出版時統一在“封面左上角、書脊上方、扉頁居中偏下、版權頁書名后(加括號)注‘農村版字樣”。[16](325)1973年選編出版的“農村版圖書”則在封底統一印上“農村版圖書”的標志,[7](164-165)封底圖案自上而下分別由麥穗、拖拉機以及“農村版圖書”字樣共同構成(見圖1)。[17]改革開放以后的農村讀物也都十分重視統一的視覺識別設計,如“中國農村文庫”第一批和第二批采用統一的封面,從第三批開始采用一書一封面,封面印有統一的“中國農村文庫”標志。[18]

3. 定價低廉

農村讀物具有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黨和國家一貫強調農村讀物的公益性,在定價策略方面采取低廉、微利甚至稍賠的特殊策略,以充分契合農村讀者的現實需要和接受能力。1956年,文化部要求有關出版社編輯出版政治常識、自然科學常識、衛生常識、政策時事、語文知識、史地知識、通俗文藝、黨的知識和團的知識及思想修養、農業技術、偉大祖國介紹十套農村讀物小叢書,每套十至二十本,每本定價一角左右,每套一元至二元。[4](14)20世紀60年代初,天津美術出版社考慮到農村購買力較低的情況,設計出版了一批80開本小型連環畫(包括《地道戰》《丁香》等)在各地試點發行。這種小開本連環畫每本售價七分左右,相當于當時一個雞蛋的價格,因此又被譽為“雞蛋小人書”,深受好評且銷量較好。[19]1965年推出的“農村版圖書”,“定價采取只收回印制成本等辦法予以大幅度降低,允許稍賠一點”,[16](325)第一批15種圖書總定價為“四元一角七分”,同時這套書“既可以整套買,也可以分冊買”。[20]1973年重新選編的“農村版圖書”在定價時,其標準為最低一級,即按“每一印張四分五厘計算”,且“發行折扣按七折計算”。[7](165)“當代農村文庫”和“中國農村文庫”的單本定價大體都在2元~10元間。2004年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對“三農”讀物的定價做出了明確規定:“每印張單價控制到1元左右,‘三農出版物的利潤率限制在5%以內。提倡多出‘1元書‘2元書一類的實用技術小冊子。”[10]2006年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叢書”(100本)采用64開“口袋書”形式,每冊定價僅1元。2006年中國農業出版社策劃推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書系”(上百種)每冊定價10元左右。

三、農村讀物出版的文化政治

農村讀物出版作為以農民為中心的大眾出版活動,既是一種文化形式,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政治傳播屬性,其出版實踐同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保持高度一致。農村讀物出版的文化政治一方面體現在將黨和國家的意志和立場貫穿于出版實踐的全過程;另一方面體現為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同時注重激活農村讀者的閱讀意識,使文本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內容經由閱讀而為讀者理解和接受。

1. 從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出版轉變為規劃性出版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使工作的計劃性大大增強,出版從無組織、無計劃的狀態走向有組織、有計劃的狀態,出版資源由國家統一規劃和調配,各出版單位按照國家計劃進行出版活動。因此,農村讀物出版工作在整體上表現為一種黨政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活動,這種組織性、規模性、計劃性的活動直接體現了國家意志。

新中國成立后,為有效降低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掃除文盲的動員令,識字成為全國普遍開展的一場社會運動。195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的指示》,要求教育部協同總工會及文教等部門集中力量編審教材、教師手冊及速成識字的教學工具,出版總署應組織各方面人力,分工編印大量通俗書刊。[21]根據這一決議,同年10月,出版總署明確教育部編輯的全國通用識字課本《工人識字課本》《農民識字課本》分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央一級出版社還須積極組織編印通俗讀物作為全國通用的鞏固識字階段的補充課本,各地出版行政機關應領導所轄出版社編印并推薦適合各地區工農讀者的通俗書籍。[22]1955年,黨的七屆六中全會(擴大)根據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通過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高潮。為宣傳農業合作化這一重大政策方針,中宣部要求出版界大量出版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黨的七屆六中全會(擴大)《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等文件,“中央一級有關出版社和各地人民出版社都應當有計劃地加強關于農業合作化的書籍的出版”,并保證深入發行到每個村和每個合作社。[23]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為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的開展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同年4月,中宣部發布《關于加強農民讀物的出版和發行工作的報告》,要求通俗讀物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科學普及協會、財政經濟出版社以及各省人民出版社根據農業發展綱要的實施步驟,有計劃地逐步出版農村需要的讀物,由中央一級出版社分工負責編輯出版10套普及農村各項基本知識的通俗小叢書。[4](82)根據這一要求,當年出版了“政治常識小叢書”“語文知識小叢書”(通俗讀物出版社)、“普通農業技術小叢書”(財政經濟出版社)、“史地知識小叢書”(中國青年出版社)等供農村文化站、俱樂部和圖書館采用。

指令性出版還體現在國家層面對于作為農村讀物出版主體的專業出版社的組建上。1953年,因工農兵群眾和基層干部對通俗圖書的需要日益增加,中央決定成立通俗讀物出版社,以識字2 000以上到初中程度的工農兵及基層干部為主要讀者,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24](487)1958年, 中宣部、文化部、農業部決定撤銷財政經濟出版社,中華書局獨立經營, 組建農業出版社。1961年經中宣部批準在人民出版社內設立通俗讀物編輯部,為工農群眾出版一些水平較高的通俗讀物。1963年,文化部出版局在人民出版社通俗讀物編輯部基礎上成立農村讀物出版社(后于1993年并入農業出版社,更名為中國農業出版社)。

改革開放以來,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出版管理工作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指令性管理轉變為宏觀調控為主,著重把握方向、引導市場。在這一改革背景下,農村讀物出版的管理工作不再實施指令性計劃,而是實施指導性、戰略性、預測性的規劃。在國家規劃的帶動和引領下,形成了農村精品讀物的引導機制,全面推進和提高了農村讀物的整體質量。1981年,國家出版局召開全國農村讀物出版發行會議,提出出版社應深入調查以訂好規劃、分配城鄉讀者共需的圖書應注意照顧農村、出版社每年將一些受農村讀者歡迎的好書重印以專發農村等規劃性意見。①1983年,文化部發布《關于制定1983—1990年圖書出版規劃的意見》,對農村讀物等重要門類的選題提出建議,指導出版社選題規劃的制定,其中明確農村讀物需重視宣傳農村經濟政策、宣傳農業發展方針、農業生產技術、基層組織建設、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管理等選題。②1990年制定并實施的《國家“八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制定并實施的國家綜合性重點圖書出版規劃,該規劃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③各出版社根據自身發展方向、特點和條件,深入市場調查并經研討論證后形成重點選題并上報新聞出版署,新聞出版署集中業務人員審讀遴選,并邀請科研、教學和出版系統的專家進行評估并進一步充實完善。“八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中國農村文庫”“中國農村百頁叢書”“江南農村發展研究叢書”《農家萬事通》等入選。2005年新聞出版總署在對“十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進行調整時,重點補充了突出“三農”問題、面向農村讀者的選題。2006年,“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專門設立“三農”讀物出版規劃的子規劃,“中國‘三農問題研究叢書”“‘三農重大問題研究書系”“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叢書”“‘金陽光新農村工程叢書”“富民興業叢書”“農村青年文庫”“新農村文庫”等30余項入選。2011年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要求出版單位重點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除“新農村建設·小康家園叢書”“中國新農村建設100佳系列叢書”“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叢書”等重點圖書外,“新農村文化生活館”等10項“三農”音像出版物和“新農村電子音像書庫系列”等2項“三農”電子出版物入選。

計劃經濟下的指令性出版是指黨和國家將行政指令性計劃直接下達至出版管理機構,由其安排農村讀物出版工作的開展。而市場經濟下的規劃性出版則指通過對出版規劃的設計,引導出版系統自覺開展農村讀物出版工作。二者從根本上講都是確保將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貫穿于農村讀物出版的全過程,著力加強農村讀物出版工作,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提供出版支持。

2.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出版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通過加強農村讀物出版及監管,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以主流意識形態占領廣大的農村意識形態領域陣地。1953年成立的通俗讀物出版社以“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常識教育,宣傳國家路線、方針、政策、法令,普及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為出版方針,編寫適合工農群眾閱讀的通俗讀物。[24](487)1956年1月,文化部黨組在《關于加強農民通俗讀物出版發行工作的請示報告》中強調農民通俗讀物應防止粗制濫造,不能違背馬列主義基本原則和黨的方針政策。[4](13-14)1962年,文化部在對農村讀物出版工作提出的意見中,強調通俗闡釋政策的讀物須在各級黨委的指導下編寫出版,應注意政策的穩定性和闡釋的準確性。[6](94)同年,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在關于農村讀物問題的匯報中同樣指出,政治思想讀物要求正確、簡明、具體并最好能解決當下工作中和思想上的具體問題,以提高農村干部的政治和思想水平。[6](179)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觀逐步形成。1981年召開的全國農村讀物出版發行會議指出,專為農民和農村干部編寫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傳的通俗讀物,還遠遠不能滿足讀者需要,應特別注意編寫出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的讀物,幫助廣大農民和農村干部自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為“四化”而奮斗。1983年的全國通俗政治理論讀物出版工作座談會要求注重向農村青年供應政治、理論、歷史知識和思想修養等方面的通俗政治理論讀物。同年,文化部以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名義舉辦首屆通俗政治理論讀物評選活動,并將獲獎圖書向工廠、農村、部隊和學校進行推廣。1987年以來,為使廣大農村干部和群眾深刻理解并遵循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要求各地方出版社和中央有關出版社重點選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通俗讀物,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集》《領導就是服務——新時期農村工作講話》《黨的基本路線簡明教程》《農村市場經濟實用知識》《農村市場經濟管理新知識講座》《市場經濟下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問答》《農村股份合作市場經濟實踐指南》等,以引導廣大農民正確認識國情,進行社會市場經濟觀念的宣傳教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1994年始,文化扶貧委員會、新聞出版署等聯合開展文化扶貧的“萬村書庫”工程,資助全國貧困村落建設圖書室并贈送適合農村、照顧農民需要的書籍,這一工程將有關農民思想政治的內容納入贈書書目,以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和文化道德素質,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如入選的“中國農村文庫”就包括《新農村建設政策讀本》《新農村建設執政讀本》《新農村建設產業讀本》《農民增收減負政策解讀》等蘊含著濃厚的主流意識形態色彩的優秀圖書。2003年起,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在全國貧困地區實施“送書下鄉”工程,遴選書目中設立政治理論、思想道德、市場經濟、歷史知識等類目,如《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中華美德讀本》《開放中國——改革的三十年記憶》《聚焦三農:農村改革發展新起點若干問題解析》《東北抗日聯軍》《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紅色家書》、“紅色經典連環畫庫”等,這些圖書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引導屬性。2007年“農家書屋”工程啟動后,在出版管理部門的規劃和導向下,選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著作《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通俗政治理論讀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核心觀點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讀本》《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等,以提高農民讀者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認知認同,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能力。此外,“農家書屋”工程根據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在不同階段的重點進行內容的取舍,如2021年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宣傳工作,為農家書屋配齊《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跟著共產黨走:一本給青年人看的簡明黨史》《中共黨史人物傳》等黨史學習教育讀本。

農村讀物出版工作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堅守意識形態陣地,開展對廣大農村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以確保農民群眾不受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和價值形態的影響,推動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廣大農村保持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 激活閱讀意識,充分發揮農村讀物的政治功能

閱讀史研究認為,書籍的所有意義都是在閱讀過程中生成的,沒有讀者和閱讀行為,書籍的物質形態和承載的文本就沒有任何意義,而讀者的閱讀技能、閱讀目的、閱讀環境以及知識與社會背景等都會影響讀者對文本的闡釋。[25]因此,農村的現實生產狀況,農村讀者需求的變化、所處的地域特征及其閱讀能力與習慣對農村讀物的文本內容與物質形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把握讀者特殊性、激活閱讀意識成為發揮農村讀物政治功能的關鍵。

農村讀物出版正是通過“看得懂”“方便看”“買得起”的出版策略,引導農村讀者的購買和消費行為,其文本中蘊涵的國家政治導向和主流價值取向得以通過閱讀向讀者傳達,為讀者理解和接受。在文本層面,文本意義的構建作為讀者經驗和閱讀期待的交流性介入,通過對文本進行壓縮、簡化和切分以適應農村讀者的閱讀能力,在滿足其閱讀需求的同時進行引導與提升,使農民讀者“看得懂”;在物質形態層面,讀者最先接觸的就是物質形態的書寫物體,然后才目及文本,且實物的結構和形態對文本的使用進行了規范并產生影響,通過統一的視覺識別和簡化的裝幀形式以適應農村讀者的閱讀習性和學習生態,使農民讀者“方便看”;在閱讀成本層面,圖書價格作為閱讀成本的核心表征,往往是決定讀者是否有能力或是否有意愿購買的重要因素,[26]農村讀物出版作為公益性出版,充分預計農民讀者的消費水平和現實購買力,實施低廉的定價策略,降低閱讀成本,使農民讀者“買得起”。

農村讀物出版作為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形式,只有經由讀者的閱讀和接受才能發揮其政治功能。激活農村讀者的閱讀意識,推動其從事閱讀活動的具體實踐,有利于農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接受和把握文本中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熏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單純灌輸模式轉變為農村讀者的主動接受和自主思考。

結語

雖然在新信息傳播技術的影響下,農村讀物的需求量和應用場景急劇縮減,但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方式,它仍在持續發揮作用。農村讀物的出版是出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向農村地區宣傳黨和國家政策方針、普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推進鄉村振興的當下,為更好發揮農村讀物的政治功能,農村讀物的出版工作應繼續堅持為農村服務的出版理念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農村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在這重大歷史機遇期立足中國農村發展的現實,推動農村讀物回歸于農村、施惠于農民、作用于農業,以改造農民思想,塑造新農民、新農村、新生活,從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6.

[2]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0[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

[3]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1[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492.

[4]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6[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

[5]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7—1958[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240.

[6]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62—1963[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

[7]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66—1976[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8] 中國出版年鑒社. 中國出版年鑒·1992[M]. 北京:中國出版年鑒社,1993:152-154.

[9] 孫英姿,黃永紅. 出版社服務“三農”的五點要素[J]. 出版發行研究,2006(5):13-14.

[10] 中央宣傳部 新聞出版總署 關于進一步加強“三農”讀物出版發行工作的意見(二○○四年五月二十日)[J]. 新疆新聞出版,2004(3):8-10.

[11]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1-65.

[12] 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印發《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1-12-30].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 shtml.

[1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

[14] 粱秋川. 父親浩然和他的朋友們[M]. 北京:團結出版社,2018:326.

[15] 把連環畫送到農村去——贊《農村連環畫庫》[N]. 人民日報,1964-02-16(4).

[16]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64—1966[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

[17] 什么叫“農村版圖書”[J]. 全國新書目,1975(8):62.

[18] 劉倩倩. 《中國農村文庫》選題策劃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學,2016.

[19] 孫五川,林吶. 天津出版史料:第一輯[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8:104.

[20] 出版部門面向農村為五億農民服務 第一批“農村版”圖書陸續發行[N]. 人民日報,1965-12-15(2).

[21]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0—1966.5)(9)[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0.

[22]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2[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265-266.

[23]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5[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353-355.

[24]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1953[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25] 戴聯斌. 從書籍史到閱讀史:閱讀史研究理論和方法[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11-16.

[26] 王余光,汪琴. 中國閱讀通史:理論卷[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134.

Publishing Practice of? Rural Reading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olitics

ZHANG Yan-bin1, ZHOU Wei-hua1,2(1.School of Journal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2. 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our country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ation of rural reading material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Meanwhile, the publication of rural reading materials has been thriving, with some outstanding features such as easy-to-understand content texts, user-friendly and practical text form design, unique visual identity, and low pricing. As a kind of cultural form, the publication of rural reading materials has distinct attributes of political transmission and political colors. It needs to be understood from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to embody the will and position of the CPC and our country, uphold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rural ideology, and inspiring reading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cultural politics; political transmission; rural reading materials; publishing practice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日韩天堂网| 天堂成人av|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欧美天堂网| 999福利激情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69视频国产|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成人一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亚洲视频a|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bt欧美bt精品| lhav亚洲精品|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极品国产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热99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福利国产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a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成人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