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琳
(招遠市應急救援保障服務中心, 山東 煙臺 265400)
對礦山開采工作而言,通風系統的高效構建不僅關系著開采工作能否高效進行,還對井下人員的安全有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技術人員必須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通風系統,為井內的可循環系統提供新鮮空氣,從而有效清除井下廢氣,保證井下人員安全。另外,當井下發生安全事故時,安全員還可以利用礦山通風系統對井下的風速及風向加以控制,使其與其他系統形成有效的配合,降低資源的損失。
抽出式通風指在回風井巷的出口地段安裝縫隙,利用風機運轉過程中會使井下產生負壓的特點,使新鮮空氣隨著風流逐步進入井內,而存在污染的空氣則可以通過回風井巷被風機抽出地表[1]。通常情況下,企業不會在井下設計進風井巷。這不僅可以使工程量得到降低,還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便于管理工作的高效進行。因此,在金屬礦山通風系統中,抽出式通風得到了廣泛應用。
但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應用缺陷:第一,由于礦井通風方式往往會與回踩次序相結合,而采空區與回風巷則會進行結合,使得一旦采空區有漏風現象的發生,就會使風流出現短路,降低開采區的新風量[2]。第二,對高硫類礦山而言,風機很容易受到污染侵蝕等現象的影響,對自身應用效果造成干擾,后續開采工作的安全穩定進行也會受到阻礙。第三,當礦山處于高寒等特殊區域時,為使進風井口能夠正常運行,需結合當地的區域特點設置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對其造成破壞。
壓入式通風指在進風巷入口安裝風機,利用該設備將新鮮空氣壓入境內。而其中的污風則由上部中段出口處進行清除,從而使井下空氣長時間保持正壓狀態。同時,壓入式通風可以利用提高輸送壓力,使新氣能夠被全面送入井中,以減少資金的投入[3]。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對礦井內部空間進行封鎖,減少新鮮空氣的流失率。但是,井巷作為空氣輸送與人員通行的核心通道,給封鎖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新風的流失率也得到提升。因此,技術人員需為壓入式通風的開展建設單獨的入風井巷,提高了原本的工程量。此外,由于壓入式通風的回風段位置設置在低壓區,這也降低了污風的排出效率。
在實際的礦山開采過程中,大多數技術人員會選擇多中段同時開采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使得其無法在每個段落的間隔設置回風巷道。再加上礦山內部開采規范沒有得到嚴格落實,導致各開采段落的施工無法實現規范進行。同時,當礦井爆破工作結束后,開采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很可能使不同區域的空氣發生交互,進而導致灰塵等污染物在井下發生流動,對空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4]。另外,由于礦山的所處位置大多在丘陵、山區等特殊區域,這使得不同井口的高度、環境粗在較大差異。在這種狀態下,自然風會給不同的井口帶來不一樣的影響,進而導致其內部的氣流方向不斷變化,不利于空氣質量的長久保持。此外,對通風系統而言,其主扇區的效用發揮與自然風成反比,特別是對于抽出式的通風系統,若其輔助風扇的協助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就很容易在礦井的入風口或井口等處產生反向氣流,造成入風口空氣排除的問題。
首先,受通風系統主風扇區結構的影響,通風系統自身的運行動力不足,給部分地區空氣的流通帶來了較大的阻力,進而使該工作的進行消耗了較多的能像。其次,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5]。現階段,多數礦山企業的人員儲備嚴重不足,管理者既不能對現有員工實施科學的規劃安排,也無法給在崗職工提供培訓的機會,導致多數員工的專業技能水平較低,工作經驗也不足,無法滿足通風系統的運作要求。最后,管理人員無法對部分開采段風量進行高效調控,且存在通風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進而使井下的空氣無法實現合理的分配,降低了有效空氣量。
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技術人員常常使用空場采礦法進行施工,但這種方法的應用會使其內部出現較多的采空區,若不及時對其進行填補,就會使礦井內部關鍵位置的空氣受到污染,進而對整個通風系統的運行效果造成影響,空氣質量也會發生下降。此外,還有的礦井內部存在空氣泄漏的問題,對實際通風效果造成了影響。例如,部分礦井使用抽出式進行通風,但在礦井自身結構的影響下,部分空氣會通過地面采空區或探險部位進入通風系統,導致其回風道內的通風量下降,對空氣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行也會造成干擾。
會對井下通風安全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如有害氣體、火災等,這使得礦山企業需要管理者對各影響因素進行明確的了解,提高對安全隱患的防范效果。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發展,技術人員需要對該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采取適宜的措施發揮該技術的作用,從而切實提高井下通風系統的信息化管理效果。為此,技術人員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增加對通風系統的資金投入,并對系統中的硬件、軟件等進行更新,使系統高效進行,充分發揮通風系統的功能。第二,企業可以在井下安排專業人員,尤其使用專業設備對井下的空氣質量進行定期檢測,為通風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第三,引進GIS、GPS 等高新技術,并將其與通風系統進行結合使用,從而實現對井下環境的實時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故障問題,并能對現場人員進行示警,從而有效提高通風安全管理效果。
通過對以往井下安全事故進行分析可得,人為因素是影響安全管理質量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想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就需加強管理團隊的建設,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強化其專業能力,以滿足井下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首先,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井下通風安全管理團隊,保證各項工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同時,還需要充分發揮各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從而對安全管理標準進行落實。其次,保證工作人員與其所在崗位間有足夠的契合度,針對性選擇合適的人才。只有這樣,員工才能在遇到突發事故時快速做出反應。
首先,技術人員需要對礦山開采過程涉及的各個系統進行完善,在提高空氣質量的基礎上降低空氣流動,從而使空氣污染等現象得到規避。同時,對礦山作業過程中的排水、運輸等環節加以重視,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并制定正確的工作目標,以使通風系統得到高效運行,各開采作業環節也能正常運轉。其次,對礦山下的礦房需要進行合理布置,并在作業開始前對其順序進行科學規劃,加強對作業環節、構成等的掌握。
首先,在安裝礦井通風系統時,技術人員需要對材料、設備及所用技術等進行合理選擇,以保證通風系統的穩定運行,進而使其在作業過程中能夠使井下的空氣實現平穩循環。其次,還需要對礦井內部的空氣流通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流動規律,找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制定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以降低通風系統的故障概率。最后,在日常的作業過程中,檢修人員需對通風系統的運行狀態加以關注,及時進行檢查更新。這不僅可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還能對礦山內部的空氣流通情況進行實對掌握。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不僅需注意對系統可靠性的分析,還需要對氣流量的變化范圍是否在規定范圍內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