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鑫
(作者單位:遼陽廣播電視臺)
廣播電臺播出節目時,其中一大部分節目是以直播形式播出的,一些直播節目具有廣播主持人與導播之間的溝通,也有聽眾與主持人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互動環節既可豐富廣播的形式與內容,同時又可提升聽眾收聽與參與廣播的興趣。在傳統的廣播電臺導播系統中,廣播主持人主要以熱線電話的方式與聽眾進行交流,不但交流渠道單一,不能充分激發聽眾的積極性,同時也存在熱線電話占線的問題[1]。在信息時代,多媒體的發展使得廣播電臺這種傳統媒體面臨著嚴重的競爭危機。因此,廣播電臺必須進行信息化發展,將數字技術引入導播系統的改造之中,增進與聽眾的高效互動,提升廣播電臺的運行水平,進而推動廣播電臺在新時代進一步發展。
廣播電臺導播系統數字技術是基于信息技術在廣播電臺導播中的應用所形成的新型技術,該技術的用途主要是彌補廣播電臺導播系統中聽眾與電臺之間依賴于熱線電話和短信息溝通交流的不足之處,解決熱線電話語言失真、語音留言功能及信息互動交流平臺缺失等問題,從而開辟多元化的廣播電臺導播系統運行模式,實現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多渠道信息溝通、抗干擾能力提升、語音清晰度更高以及信息共享的便捷與高效[2]。同時,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還以其自動來電錄音、來電登記、來電黑名單以及語音信箱等智能化功能打破了傳統廣播來電依靠人工記錄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靈活性與功能的多樣性,能有效提升聽眾的聽覺體驗。
具體而言,數字化導播系統主要包括兩個基本部分,一部分是服務器端,另一部分是頻率工作站。其中,服務器系統是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核心部分,該系統主要包括三個子服務器,即控制服務器,接入服務器與音頻服務器。控制服務器的作用是發布與執行相關的控制指令;接入服務器則是提供電話、語音或其他信息接入的服務功能;音頻服務器主要是存儲電話與其他語音過程的音頻文件。頻率工作站則是控制導播系統運行的主設備,分別配置兩套控制用鍵盤與鼠標,由廣播電臺的主持人與導播共同控制,實現了控制的靈活性[3]。
1.2.1 可接入多線路
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以數字技術支持多線路、大容量的數字接入,以E型數字線路接入數字信號,每條E型數字線路最多可支持30條支線路并入,配置1~8條E線路可支持30~240條線路并入并同時產生作用。廣播電臺只需對外公布一個電話號碼,便可以同時接聽多條線路的來電,并且數字化廣播電臺系統具有強大的抗干擾功能,保證各條線路的通話清晰[4],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工作流程,提升導播工作的效率,從而有效提高了廣播節目的質量。
1.2.2 可視化增強
可視化操作為廣播電臺導播與主持人操作系統時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廣播時,導播和主持人可以通過熱線電話界面即時明確相關信息,如來電號碼與時間、來電順序甚至是來電區域等,既提升了廣播時接聽電話的效率,也為導播與主持人選擇接入的電話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信息。具體而言,通過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可視化功能,編導與主持人可選擇接通電話還是掛斷電話,或者對來電靜音處理,明顯提升了對來電的控制效率,使得廣播節目能夠平穩、有序地進行。
1.2.3 具有文本交互功能
數字廣播電臺導播系統可實現導播與主持人之間瞬時的文本交互功能,在廣播節目進行時,導播與主持人可以依托數字化系統進行即時交流,交流的信息可以是需要廣播的新消息、廣播的進度變更安排、節目內容提示等。在日常工作中,導播與主持人可以商定交流信息,以簡短的語言或符號代表某個方面的內容,以此提升廣播過程中交流的效率,使得廣播內容的銜接與轉變更加自然、流暢。
1.2.4 實現電話會議模式
在電話會議模式中,如果主持人接通了兩個及以上聽眾的來電,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便會直接進入電話會議模式,實現多人同時交流,最多支持12個來電的同時接入。由電話會議模式營造多元互動的廣播節目場景,為廣播聽眾的參與互動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創造了豐富多彩且符合廣大聽眾主流需求的互動氛圍,滿足了聽眾在同一場景、同一時間針對同一話題展開信息共享與交流討論的需求,為廣播節目與聽眾創造出較為開放的話語空間,從而豐富了廣播節目的內容。
1.2.5 具有信息系統統計功能
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具有信息統計功能,并且兼有黑名單功能。對于來電信息可以自行記錄與統計,如統計廣播節目進行時所有來電數目、來電時長以及來電者的地域信息等,同時可對一些不符合廣播要求的來電或者惡意來電加入黑名單系統進行屏蔽,如此就可以在日后自動過濾掉這些來電。這種自動化的統計與屏蔽的功能為導播與主持人節省了一定的時間,使其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與聽眾溝通交流之中。
1.2.6 受眾能通過電話收聽廣播
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能夠按照需求了持續性、不間斷地錄音,全過程自動化錄音有效減少了導播的工作壓力,也有助于在后期對錄音進行編輯、回放。對于聽眾而言,可以通過撥打電話并按照語音系統的提示選擇已經錄音并存儲的節目收聽,如此使得聽眾收聽節目更為靈活便捷。同時,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還可以將廣播節目錄制前后的語音留言保存,以便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通過語音留言了解廣大聽眾的意見建議以及對某些相關廣播主題發表的觀點。
信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傳統媒體的運行與發展受到極大影響。面對網絡、自媒體及各類社交平臺,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話語權,其用戶的規模也大幅度減小。因此,在廣播電臺導播系統數字化改造的過程中,要將改造與社會的發展形勢相結合,不斷創新廣播欄目,融入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吸引更多的聽眾。同時,廣播電臺還要建立廣播之外的信息共享交流體系,如通過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與廣大聽眾展開全面的溝通交流與信息共享,設定熱點話題,提升聽眾參與線上線下話題討論的積極性。另外,導播要時刻洞悉社會大眾對于新媒體的需求,借助數字化技術持續改進廣播模式,為聽眾呈現其感興趣的多元化的廣播內容,促進廣播事業在新時代的進步,讓信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先進技術為廣播電臺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5]。
從本質上而言,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無線電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與數字技術,以各類相關設備為技術載體,以導播、主持人與聽眾組成的工作與收聽單元而傳遞消息的媒體。其中,信息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依靠互聯網技術、數據信息交互技術,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因此廣播電臺的數字化系統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這些安全風險既可能來自外部網絡的攻擊而造成數字化系統漏洞,數據信息被篡改、竊取,甚至是系統的癱瘓,同時亦可能來自廣播電臺內部,如系統的損壞導致數據信息的丟失等。數字化廣播電臺系統的安全問題關乎廣播電臺的正常運行,因此廣播電臺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在外部網絡通道中必須設定有效的防火墻,具備主動防御與殺毒功能等,對內則要配備數據備份服務器,以便對相關信息進行多方獨立存儲,防止數據的丟失與失真。另外,還有可能存在非相關工作人員對數字化導播系統進行隨意操作、惡意刪減與篡改數據的現象,因此廣播電臺要設定數字化導播系統的安全用戶權限,只有具有權限的人員才可登錄導播系統進行操作[6]。
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廣播電臺內部構建的信息技術體系支撐,因此廣播電臺需要在改造的過程中將數字導播系統直接接入信息技術系統或者新建信息技術系統。但是,數字化導播系統所依賴的信息技術系統與廣播電臺其他系統不同,其他系統與數字導播系統在兼容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并可能由此導致廣播電臺各工作系統銜接不暢。首先,各廣播系統的不兼容使得廣播間需要配置各種不同系統的設備,如此占用了廣播間大量空間,影響廣播環境;其次,各個系統需要相關人員耗費大量精力進行操作與維護,增加了廣播電臺人員的工作量;再次,各系統的不兼容問題可能引發某系統或各系統整體運行的不穩定,甚至是造成某些設備的損壞等。因此,為了確保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高效、穩定運行,在數字化導播系統的改造過程中,廣播電臺要注重以更換設備、引進技術等方式實現系統的兼容性,確保各廣播系統協同工作,減少導播與主持人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負擔,防止廣播中技術事故的發生,進而保證廣播節目的質量。
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受到嚴重沖擊。因此,在廣播電臺編導系統的數字化改造過程中,廣播電臺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明確電臺的在新媒體環境中運行的優勢與劣勢,分清導播系統數字化改革的輕重緩急,將有限的資金先行投入廣播電臺導播改造的重點內容之中,打好廣播電臺數字化發展的基礎。同時,在數字化導播系統改造的過程中,廣播電臺要注重改造成本的控制,以避免后續資金不足而使數字化導播系統的運行與維護受到限制。另外,廣播電臺要將數字化編導系統改造后一個時期內產生的效益與預期效益進行對比,一旦發現兩者存在顯著差別,則要判斷是數字導播系統改造后仍不能滿足廣大聽眾的需求,還是數字化改造水平不足,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改進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使得系統的運行能夠達到預期。
廣播電臺數字化導播系統需要掌握一定數字化技術且熟悉系統的編導與主持人進行操作,因而有必要建立一支數字化人才隊伍,相關人員不但要了解與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字化技術,還要能夠勝任數字化導播系統的調試與操作,在廣播節目中獨立使用數字化導播系統完成播音。同時,廣播電臺還要配置至少一名專業的數字化技術人才,負責數字化編導系統的運行與維護。在每次開播前,技術人員要對數字化導播系統進行檢查,確保系統各項功能正常,并且與導播和主持人溝通使用系統的事宜,確保在開播時數字化導播系統平穩運行,防止廣播責任事故的發生。在非廣播時段,數字化技術人員要對數字化編導系統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維護,及時發現影響系統正常運行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保障廣播電臺數字化系統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構建數字化廣播電臺編導體系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廣播欄目的質量,增強廣播與聽眾之間的互動,構建新媒體環境下滿足廣大聽眾需求的現代廣播新媒體。因此,在改造數字化廣播電臺編導系統的同時,廣播電臺不但要依托原本的廣播節目與聽眾互動交流,也要借助其他多媒體平臺構建廣播欄目的信息共享體系。一方面,廣播電臺可通過數字化編導體系的改造,提升與聽眾同時溝通的效率,進一步滿足聽眾共同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僅僅依靠在廣播欄目中與聽眾溝通難以全面增進與聽眾之間的情感與交流,廣播電臺可采取架設官方網站,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發布廣播的主題、預報及其他話題,與多媒體用戶分享廣播內容,交流相關話題的觀點,從而激發多媒體用戶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廣播欄目之中,為廣播電臺積累更多的聽眾,進而提升廣播電臺的競爭力。
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統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新時代廣播電臺現代化發展的技術支撐。因數字化技術是持續性動態發展的,故廣播電臺的數字化導播系統也應當跟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與新媒體環境的改變作出相應的調整,使廣播電臺的數字化編導體系與時代發展和社會大眾的需求始終相匹配。廣播電臺的欄目內容、導播技術以及聽眾的需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只有數字化導播系統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才能使得廣播這種傳統媒體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從而被社會大眾所接受,避免被時代淘汰。因此,應以數字化技術與其他技術持續推進廣播這一媒體的改革創新,使廣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為傳播、共享與加工信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廣播電臺需要尋求新的發展路徑。數字化廣播電臺導播系現代統是廣播媒體在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廣播電臺人員應當全面認識到數字化融入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優勢,通過數字化技術的融入提高傳統廣播電臺導播系統的運行質量,同時要注意導播系統改造的成本控制、人才隊伍建設、多樣性的互動平臺的搭建、動態化升級等,促進廣播電臺在新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