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日前指出:“如果沒有CCUS,幾乎所有氣候模式都不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且全球碳減排成本將會成倍增加”。
“雙碳”背景下,CCUS作為一種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被寄予厚望。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以及眾多企業,已經將CCUS定位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開始著重布局、重點發展。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2022年,已有7個CCUS項目發布最新動態:全國最大CCUS項目投運,全國最大煤電碳捕集項目即將開工,國內首次將礦化加氣砌塊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踐,全國首個焦爐煙氣碳捕集項目投運……
“受經濟發展階段、技術條件、能源資源稟賦及消費結構等因素影響,CCUS技術將成為中國履行應對氣候變化責任、完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控制總體減排成本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未來CCUS的發展,在注重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示范先行的格局下,主要應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構建CCUS全新科學技術體系,突破關鍵技術。CCUS已成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前沿,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形成創新的科學技術理論和方法體系,突破碳捕集、利用、封存及監測等各環節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
二是創新“C→U”有效連接的產業模式和商業模式。統籌產業群的發展和布局,構建基于源匯匹配的含油盆地碳利用埋存產業集群、基于工業流程再造的碳轉化利用產業集群、基于多種技術組合的碳循環利用產業集群。
三是做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CCUS相關基礎設施投入,加強源匯匹配優化及輸送管網建設,要促進基礎設施共享、項目系統集成、資源交互利用,以降低減排成本。
四是強化政策支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CCUS碳減排量納入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制定我國CCUS產業激勵政策。加快技術標準以及環保、安全評估等體系建設。建立以政府公共財政融資、綠色信貸融資、風險投資基金和信托基金、國際融資為核心的多元投融資體系,形成良好金融生態。
CCUS大發展的機遇就在眼前。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凈零排放路線圖》顯示,全球依靠CCUS實現碳封存的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16億噸;2035年達到40億噸;2050年達到76億噸。如此大的規模,意味著CCUS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把多余的碳“捉”住并且固定封存下來,從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直至中和凈零——人類的減碳夢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