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儆
(作者單位: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智能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使出版行業發生了變革,因此我國需要提高編輯出版人才的個人能力。但是,當前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總體上還沒有跟上智媒時代的變化,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國需要明確當前環境對人才的需求,并采用多種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出版行業提供更多優質人才。
智媒時代是由一批全新技術帶動和推進形成的,包括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5G 技術等。在這些技術的加持下,出版行業的發展發生了一定變化,“互聯網+出版”模式逐步興起,行業中職位的種類有所增加,這就需要編輯出版人員掌握一些全新的技能。傳統的編輯出版人才往往只需要具備創作能力、改稿能力等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能力;但在智媒時代,編輯出版人才必須具有更多的能力。首先,當前與互聯網融合的出版行業需要更多的產品經理、互聯網產品運營人員等,這就需要編輯出版人員具有一定的運營能力,能夠合理地管理和銷售出版物[1]。其次,數字出版行業還需要出版編輯人員具有一定的策劃能力,能夠在互聯網環境下實現數字內容的選材和創作,提前對編輯內容進行策劃。再次,智媒時代的出版行業還需要編輯出版人員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這項能力是智媒時代評判編輯人員能力的重要指標,直接決定著出版編輯人員對于新時代的出版行業是否適應。總而言之,智媒時代的出版行業對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要求更加多樣,需要編輯出版人才具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質,換言之就是更加重視復合型人才,但是行業中人才培訓工作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傳統的出版行業所需要的多為文科人才,這就導致國內與編輯出版相關的教育行業仍然把教育重點放在文科上,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所學習的內容大多和文字創作、文字閱讀等有關。如今在智媒時代,出版行業的工作內容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需要從業人員具有數字媒體操作能力、新媒體掌控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等,更傾向于從多個專業中挑選出版人才,如果與編輯出版本身相關的專業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行業發展,就會被逐漸淘汰。而且,編輯出版相關教育的框架偏向文科會導致該專業的教學質量不高,無法滿足出版行業的新需求,長期下去會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出版行業人才構成不合理等問題,影響教育行業的發展,同時影響出版行業的發展,使編輯出版相關教學工作與智媒時代發展嚴重脫節。
智媒時代,出版行業更加傾向于聘用復合型人才,即同時具有多項能力的人才,但當前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模式存在一定問題,無法很好地培養復合型人才,也無法滿足智媒時代的編輯出版人才需求。當前,編輯出版人才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所不足。在與出版編輯相關的專業中,教育重點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相關教師的理論知識較為豐富,而實踐能力較差[2]。當前,出版行業中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實踐能力作為支撐,教師如果不具備實踐能力,即使教授了學生全新的行業知識,也會導致學生難以將其與實際聯系起來,復合能力也很難得到真正提高。
在出版行業項目日益增多、涉獵范圍日益擴大的情況下,編輯出版人才多元化發展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必要條件。但是,目前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工作仍然無法滿足行業人才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出版行業的發展。當前,出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往往更加追求多元化發展,不會直接進入報社、出版社等機構,而是進入互聯網、新媒體等行業[3]。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沒有注意到這一趨勢,仍然只對人才進行結構內容單一的出版編輯知識教學,人才培養工作嚴重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利于人才的多樣發展。
總的來說,編輯出版人才培養工作當中存在多項問題需要得到關注,要針對各種問題采取多項解決措施,對編輯出版人員的培養工作進行優化。
智媒時代,傳媒產業要想轉型發展,在培養編輯出版人才時,就要綜合考慮新興出版業、公共傳播服務領域和新媒體等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培養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為了保證編輯出版人才培養質量,傳媒行業首要任務就是革新人才培養理念,以培養人才的編輯出版能力為目標,使其學習新媒體內容生產、運營管理等內容。
具體而言,傳媒行業要根據智媒時代的發展趨勢培養編輯出版人才,做好面向市場與行業的調研工作,著重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專業技能。同時,綜合分析個體差異性和智媒時代特點,根據分析結果采取差異化的培養方式。比如,在培養編輯出版人才時,傳媒行業可以與擁有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資源的高校達成合作,聯合培養具備數字出版專業能力的特色人才。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傳媒行業可以對編輯出版人才開展有關數字出版、線上經營管理、數字出版產品制作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同時結合公共傳播服務需求,加強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新媒體運營、內容生產等方面的能力,從而使編輯出版人員掌握新型編輯出版技術。除此之外,還要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信息資源挖掘與利用能力。智媒時代,新聞人員在收集新聞素材時,更注重應用大數據、即時通信、虛擬現實等技術,所以傳媒行業還要培養編輯出版人才應用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智能識別等技術的能力,依托智能技術要求編輯人才針對社會事實進行事前有關信息的整理與事后結果的預測,一方面鍛煉編輯人才對相關資源的收集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其分析能力,以此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對信息質量的 需求。
編輯出版工作涉及文字創作,其最終質量取決于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養。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智媒時代發展環境,傳媒行業在培養編輯出版人才時,要從新維度出發對其專業技能進行重構,以此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具體而言,傳媒行業要注重對實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圍繞“三位一體”的人才需求開展技能培養工作,即智能化傳播業務的人才需求、新媒體編輯業務需求和數字出版業務需求。在培訓編輯出版人才技能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專家授課等方式,將智能時代的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知識傳遞給編輯出版人員,從而提升編輯出版人員的新媒體編輯和運維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編輯出版人才的數字出版技術水平,傳媒行業還要加強工作人員對相關業務與技能的理解。尤其是視頻剪輯,積極開展智能剪輯技術培訓,減少添加字幕和翻譯的時間,減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傳媒行業還要不斷建設軟硬件設施,充分挖掘資源,將現有的教學資源整理為數據庫,利用數據庫自主查詢優勢滿足相關人員的學習需要,加強編輯出版人才對出版業務的理解。
出版編輯工作本就需要編輯出版人員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今進入智媒時代,出版編輯工作涉及的專業知識種類越來越多,因此我國在進行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時,也要注意豐富人才的知識儲備,使人才符合當前出版行業的要求。首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引導人才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使編輯出版人才能夠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可以適當提高與文字創作相關知識的教育強度,讓人才具有更高的創作能力。其次,要保證人才了解各個行業、專業的基礎知識。編輯出版人才在工作過程中往往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知識,因此編輯出版人才需要對各種知識都有一定涉獵,以保證在工作中可以應對自如。再次,要加強對編輯出版人才計算機和互聯網知識的教學,使其適應智媒時代的不斷發展。例如,相關教育專業可以在專業課之余設置更多的計算機課程,保證編輯出版人才能夠學習到充足的計算機知識,在未來能夠更加適應出版行業的信息化工作。
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工作也需要在培養目標方面作出改變。在智媒時代,許多傳統的傳媒出版機構多轉變為智媒機構,更加注重公共傳播、新內容設計方面的功能構建,其行業整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需要根據行業變化調整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目標[4]。要將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保證人才全面發展,對培養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保證內容的全面性,使編輯出版人才可以具有多項技能,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同時,也要將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編輯出版人才作為新時期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確保人才在接受培訓之后能夠具備新興出版行業各項工作所需要的實操能力,使其更能適應智媒時代對出版行業從業人員的要求。只有針對性制訂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目標,才能使編輯出版人才更加滿足行業發展要求。
我國在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過程中,要明確技能培養體系,進而實現對編輯出版人才的有效培養。想要明確編輯出版人才的技能培養體系,需要從三個層面入手,分別是思維、知識、技能。思維培養工作是技能培養體系當中的基礎,在這一階段,教育者可以幫助編輯出版人才形成與互聯網相關的編輯出版工作思維,使其能夠以正確的思維學習技能。知識培養工作是對思維培養工作的補充,也是幫助編輯出版人才掌握技能的必要條件。最后是技能培訓階段,這是真正幫助編輯出版人才掌握智媒時代出版行業所需工作技能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教育者主要要對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豐富人才的實踐能力。經過這三個階段,編輯出版人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更加有效地使用互聯網技術和工作技能,更加適應出版行業的要求。
當前的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模式比較落后,因此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尤其是要對當前高校與出版編輯相關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首先,要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讓編輯出版人才進行更多的實操練習,以提高其實踐能力。其次,要引入編輯出版人才自主學習的培養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校專業課堂中學生自主練習環節所占據的比例,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便其在未來進入編輯出版行業時也能根據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契合智媒時代技術更新換代較快的形勢。再次,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引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并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當前,我國許多高校中的出版編輯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僵化的現象,因此需要創新培養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保證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能夠得到 提高[5]。
智媒時代,對于編輯出版人員來說,互聯網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開展工作;同時,對于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工作來說,互聯網也能為其提供巨大的助力和方便,因此編輯出版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圍繞互聯網開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獲取人才培養工作所需資源。互聯網上的信息與資料十分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智媒時代出版行業的人才需求等情況在互聯網上獲取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對當前比較知名的出版物進行收集,使用優秀出版物輔助教學工作。其次,編輯出版人才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自行獲取學習資料,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對人才的互聯網能力進行培養,充分提高編輯出版人才使用互聯網進行選題、宣傳和內容創新的能力,保證編輯出版人才具有在智媒時代從事出版工作的能力,促進出版行業穩定 發展。
智媒時代對編輯出版人才提出了多項全新的要求,需要人才具有更加全面的能力,但當前編輯出版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對智媒時代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以提升編輯出版人才的能力,為我國出版行業在智媒時代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動出版行業在新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