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江
(作者單位:鹽城廣播電視總臺)
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發展所向。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鹽城廣播電視總臺積極響應中央戰略部署,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創造性地參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別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作共建駐區融媒體中心,填補經開區、高新區等功能區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空白,打通宣傳思想工作中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打造更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習近平總書記以時代全局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提出要通過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體現出對新聞輿論工作新環境、新任務、新規律的深刻洞察,是對黨的新聞事業發展作出的戰略性部署[1]105-106。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時代的創新舉措,也是深化主流新聞輿論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江蘇省在部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時是按照縣級行政區進行規劃,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發展功能區與縣級行政區并行設立,這兩個區的融媒體平臺建設也就沒有被納入其中。面對這一特殊情況,鹽城廣播電視總臺主動擔當作為,打破思維定勢,在與這兩個功能區聯辦電視新聞欄目的基礎上,合作共建駐區融媒體中心,探索城市主流媒體與區域經濟版塊宣傳合作的全新路徑。
一是調整機構設置。鹽城廣播電視總臺新成立駐鹽城開發區融媒體中心和駐鹽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由這兩個部門全面對接鹽城開發區和鹽南高新區,做好宣傳思想工作。鹽城廣播電視總臺駐區融媒體中心成立后,改變了原本電視新聞中心、廣播傳媒中心、報業中心3 個部門對接服務鹽城開發區、鹽南高新區的局面,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內部管理等方面理順了關系,形成一個中心對接、全臺服務保障的格局。通過體制調整,優化內部管理,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顯著增強了新聞宣傳的服務成效。駐區融媒體中心則新設立全媒體編輯部、采訪部、新媒體運營部,打破了原先電視、廣播、報紙各自分版塊獨立運作的模式,實現了采集、制作、傳播、運營一體化,推動內容生產實現了從“幾張皮”到“一盤棋”的轉變,加快了內容融合傳播的速度。
二是配強工作團隊。從全臺選調采編、制作、運營業務骨干,每個中心按照60 人的用人額度配強、配足。駐區融媒體中心下設的全媒體編輯部、采訪部、新媒體運營部的部門主任都是從新聞中心、社教中心、報業中心等一線采編部門有過3年以上內設部門主任、副主任任職經歷的人員中進行選任。從專業職稱上來看,派駐人員副高以上職稱占10%,中級職稱占30%;從工作業績上來看,派駐人員一半以上都獲得過省、市各類節目創新創優評比表彰;從年齡結構上來看,派駐人員“90 后”占60%,“80 后”占30%,“70后”占10%。
三是完善考核機制。駐區融媒體中心和鹽城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人事部一起制定全媒體記者編輯績效考核方案,打破身份界限和行政晉升式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變傳統的人員工資與行政級別、崗位層級以及員工身份掛鉤的“大鍋飯”式的薪酬激勵機制[2],全力推行改“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改“主觀評價”為“量化考評”,改“檔案工資”為“績效薪酬”。績效堅持向媒體采編一線傾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獎優罰劣,獎勤罰懶,重點向重大事件、熱點話題、爆款視頻、對上對外發稿、節目創新創優等進行傾斜,通過績效積分制考核,激發廣大記者編輯多寫好稿、多出精品。
內容生產是媒體的看家本領,無論媒體形態怎么變革、傳播形式怎么變化,媒體都要不斷鞏固和提升內容生產這一核心競爭力[1]100。特別是面對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做優內容建設、提升新時代精品創作能力水平是廣播電視承擔新時代職責使命的必然要求。鹽城廣播電視總臺自成立兩個駐區融媒體中心之日起,就把駐區融媒體中心的內容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納入建設“一盤棋”中進行統籌考慮,在內容生產上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手段,努力圍繞鹽城開發區、鹽南高新區的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做好宣傳服務、發揮獨特作用。
一是緊扣中心工作。鹽城開發區是中韓(鹽城)產業園產城融合核心區,是開放型經濟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正加快“打造開放合作標桿、建設產業發展高地”。鹽南高新區是鹽城市行政文化、商務商貿、科教金融中心和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正加快發展樞紐經濟、智能經濟、水岸經濟和休閑經濟。兩個駐區融媒體中心緊扣中心工作,聚焦鹽城開發區、鹽南高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經驗做法,以及取得的新業績、新成就。2021年以來,兩個駐區融媒體中心圍繞中心工作進行精準策劃,聚焦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城融合、民生改善、安全生產、文明創建等宣傳主題,推出了《高質量發展看園區》《項目建設進行時》《韓資企業在鹽城》等30 多個重大主題報道,切實擔負起圍繞中心引導輿論、服務大局助推發展的使命職責。
二是優化內容供給。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在駐區融媒體中心投入運營時,就明確兩個駐區融媒體中心要花大力氣進行“內容建設”,“多設計一些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好欄目,多創辦一些膾炙人口、寓教于樂的好節目”[3],要把“聚焦精品生產,優化內容供給”作為媒體安身立命、做大做強的首要任務。一方面,要結合媒體融合理念大力度提升廣播、電視、報紙的內容品質;另一方面,要按照新媒體傳播規律,打造新媒體平臺需要的內容產品。具體來說,駐鹽城開發區融媒體中心對《今日開發區》報版面安排進行重新設計,優化調整報頭、報眼比例,增加副刊專版,使得報紙版面更加莊重大氣,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對于廣播、電視《今日開發區》欄目則重新設計片頭,改進政務報道和會議新聞片頭設置,增加外景主持出鏡,豐富報道呈現形式,提升單片節目質量。駐鹽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對《鹽南報》《鹽南新聞》《鹽南之聲》的內容進行統籌謀劃,堅持精心策劃、精品采制、精準推送,豐富報道形式,做活報道內容,提升內容品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駐鹽南融媒體中心策劃制作的記錄抗疫一線感人故事的短視頻《愛你鹽城》《把愛傳出去》等全網點擊量累計超過3100 萬,駐鹽城開發區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的《致敬逆行者》《復工戰“疫”》《鹽城經開區防疫十二時辰》等精品內容也贏得了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的一致贊譽,顯示出全媒體時代優質內容強大的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
三是強化外宣工作。講好中國故事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職責。中國故事要講得好、傳得遠,外塑良好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地位,同時要內增“四個自信”,筑牢共同思想基礎。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更要適應多元立體的傳媒生態,讓中國故事開出活力之花,賦能文化軟實力[4]。鹽城作為長三角中心區27 座城市之一和淮河經濟帶25 座城市之一,是中韓兩國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的四座城市之一,還是我國第14 處世界自然遺產和第1 處濱海濕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作為鹽城產業發展功能區的鹽城開發區和鹽南高新區自然要把宣傳工作放在長三角一體化和中韓(鹽城)產業園建設等國家戰略中進行謀劃考慮。駐區融媒體中心大力營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外宣大格局,先后組織策劃了中央媒體走進中韓(鹽城)產業園、攝影名家看園區、鹽城蔚山一家親等重大主題外宣采訪活動,協辦“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沿海國際車展”“韓風國際文化名城抖音大賽”等重大品牌活動,在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全年刊播重點稿件3000 多篇,讓鹽城嶄新的城市形象得到廣泛傳播,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打造融媒團隊。沒有一流的融媒體人才隊伍,就難以生產出優質的內容產品,也就缺乏創新創優的動能,無法承擔起新時代黨媒的使命擔當。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征程中,通過開展新聞融合生產培訓、短視頻制作業務培訓、新媒體內容發布培訓、平臺技術維護培訓等,加強融媒體人才的培養和鍛煉。駐區融媒體中心內部逐步打通業務邊界,讓記者“一專多能”,讓編輯“淡化平臺”。到達現場的記者不再固定是文字記者、攝影記者、攝像記者,或是電視記者、廣播記者、報紙記者,而是全媒體記者,要通過一次采集,生成多種產品,實現多媒體傳播。報紙、廣播、電視、微信各平臺的編輯,也不能只盯著原先固有的平臺,應根據各平臺屬性和傳播需求,用全媒體思維對記者采制的內容產品進行再加工,并通過全媒體進行分發推送。同時,樹立“融合”理念,常態化地開展“融合”培訓,精品化地組織“融合”生產,精細化地實施“融合”考核[5],打造具備全媒體眼光和技能的高素質融媒體“鐵軍”隊伍。
融媒平臺建設是媒體融合的基礎,需要大量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包括平臺搭建、后期技術維護、高帶寬流量費用等。鹽城廣播電視總臺早在2013年就舉全臺之力打造“智慧鹽城”客戶端,這是蘇北地市級城市臺中最早注冊運營的手機客戶端,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計下載量達365 萬,日均活躍用戶達6 萬多戶。同時,還開辦有廣播電視網站《鹽城網》、廣播電視報《今周刊》以及地面移動數字電視。為加快媒體深度融合步伐,又啟動建設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縣級融媒匯聚中心等,全力做強融媒平臺,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一是建設智能一體化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以“中央廚房”運作模式為標準,進行常態化、全天候運作,著力打造一個智能一體化全媒體業務運營平臺,于2019年10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以數字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大屏幕為載體,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互動技術,通過視頻、音頻、數據、語音系統的高度集成,將大屏、PC 端和移動端三屏合一,并實行聯動,從而全面提升全媒體指揮中心在報道策劃、指揮調度、生產監控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二是承建駐區融媒體中心系統平臺。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利用人員、技術、平臺優勢,全力支持駐區融媒體中心系統平臺建設,加快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傳媒產業”的駐區融合媒體平臺。駐鹽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是鹽城市第一家“5G+AI+大數據”技術全覆蓋的縣(區)級融媒體中心,也是目前江蘇省第一家省市區三級聯動平臺。截至目前,鹽南高新區融媒體中心一期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總投入2200 萬元。現在,兩個駐區融媒體中心均設有指揮調度、協同采編、數據決策、融合運營、政務服務以及技術研發等6 個子中心,初步形成了電視、廣播、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多媒介融合的宣傳矩陣,并深度對接融媒體中心,將新聞、政務、服務等資源聚合沉淀用戶,還與新華社、東方衛視等40 多家新聞媒體共同構建融媒體矩陣,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主流輿論矩陣。
三是建設全國首家縣級融媒匯聚中心。2019年12月,鹽城廣播電視總臺著手建設縣級融媒匯聚中心,打造“全國第一家省市縣三級聯動平臺”。作為省市縣三級聯動的“紐帶”,鹽城廣電縣級融媒匯聚中心對上與省平臺、對下與各縣(區)融媒體中心平臺深度對接并融合,打通媒體融合上下級間的“壁壘”,與區縣媒體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真正建成互聯互通、匯聚資源的三級信息平臺、服務平臺和數據中心,更好、更高效地服務群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近年來,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邁進融時代、建設新廣電”目標定位,扎實推進鹽城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中心和駐區融媒體中心一體化建設,成功組織“鹿王爭霸”5G 融媒直播,聯手上海、延安、銅川等3 市廣電媒體,成立全國首家24 小時播出的鐵軍紅色電臺,并與韓國蔚山、陜西銅川、新疆察布查爾等地媒體跨境跨區交流合作,獲得了包括江蘇新聞獎在內的眾多獎項,實現了新聞宣傳和媒體發展的雙贏,顯著提升了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和駐區融媒體中心的品牌影響力。
面對媒體格局變化新形勢、意識形態領域新態勢、信息化發展新趨勢,鹽城廣播電視總臺始終牢記黨媒姓黨、絕對忠誠的本色,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以“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為主要任務,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加快駐區融媒體中心建設,創新話語表達方式,提升輿論引導能力,讓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更加鮮活、更接地氣、更有人氣,努力開創新時代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