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少美
(作者單位:來賓市興賓區寺山鎮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為迎接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大城市媒體機構都在積極開展媒體云建設工作,積極探索媒體云發展新趨勢。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各地區智慧廣電建設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長期的、穩定的、持久的媒體戰略布局。在智慧廣電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和內容,實現智慧廣電良性發展,實現媒體融合,只有思想統一、步伐堅定、持之以恒,才可以實現融媒體、云智慧廣電平臺建設目標。本文主要研究融合媒體、云智慧廣電平臺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探討融媒體時代智慧廣電建設路徑,為各地區智慧廣電建設提供參考。
融媒體時代,廣電媒體轉型是必然趨勢,這不僅是為了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傳媒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尤其是廣電主流經營業務受到交互式網絡電視(Internet Protocol TV or Interactive Personal TV,IPTV)、互聯網電視等的沖擊。融合媒體云智慧廣電平臺建設工作同樣面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和時代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1]。
首先,數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智慧化將會融入新時期廣大受眾的生活。進入21世紀后,人民群眾的需求已然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由此帶來廣電媒體的轉型,以滿足廣大受眾的數字生活和智慧生活需要。由此可見,智慧廣電建設已經成為廣電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次,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的應用,為各地區廣電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從目前來看,廣電媒體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業務滲透能力越來越強,尤其是在教育、醫療、鄉村建設、交通等領域,廣電媒體業務內容極為廣泛。且隨著廣電媒體業務的轉型,新型的廣電媒體技術在系統集成、視頻監控等行業中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后,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科技強國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而且近些年我國已經在網絡、數字、科技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尤其是智能化社會概念的提出,為各地區廣電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更為廣電媒體實現科技化與智能化提供了政策引導和保障。
互聯網技術的深度發展和變革,大大推動了廣電媒體業務的融合,并帶來了新舊媒體的碰撞和較量。面對新舊媒體的激烈競爭與融合發展,廣播電視媒體只有做到精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推動融合媒體云智慧廣電平臺建設,才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客戶需求的變化、市場競爭的激烈、產品形態的蝶變,使得廣電媒體業務發展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首先,技術助力存在不足。廣電媒體受傳統運營模式的影響,核心技術更新速度較慢。尤其是隨著智慧和智能科技的發展,廣電媒體對于新技術、新科技的應用不足,使得廣大用戶對于廣電媒體制作的部分節目和開展的部分服務項目體驗感不足,導致廣電媒體市場競爭力出現明顯下滑。
其次,產品單一,服務質量不高。新時代廣電媒體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廣電媒體在創新創業、增值服務方面,很難形成新的增長點,使得廣電媒體業務變化無法滿足新時代社會大眾的需要。加上廣電媒體對于受眾需求和價值深挖不足,使其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新時代受眾精細化和精準化的需求。
最后,用戶大量流失。作為傳統媒體,廣電媒體的用戶流失率是較高的,據相關統計,在各地區用戶流失率中,廣電行業大約在6%~7%,甚至極個別的達到8%~9%。用戶流失率偏高,直接影響到廣電行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2]。
無論處于何種時代、面臨何種發展趨勢,對廣電媒體來講,智慧廣電建設的根本目標還是要發揮媒體的喉舌作用,從國家和人民的角度,做好文化傳播與輿論宣傳工作。
第一,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做好文化宣傳和輿論導向工作。要全面推進廣電融媒體體系化建設,實現資源配置一體化、內容分發全渠道化、內容生產平臺化,將廣電融媒體體系打造成全新的產業鏈條和發展平臺。第二,打造省、市、區、縣、鎮一體的融媒體平臺,借助融媒體平臺,通過不斷優化內容、改善服務體驗、強化模式創新等,不斷提升融媒體平臺服務水平,尤其是強化區、縣、鎮等基層平臺服務,增強基層媒體影響力。第三,在當前高科技發展背景下,要全面推進超高清電視發展,完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的任務,全面落實標清頻道退出工作。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4K超高清電視節目內容,給觀眾提供更加清晰、更加舒適、更加精彩的節目內容,滿足廣大受眾精神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第四,要加快廣電大數據建設,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構建起科學、高效的電視節目收視評價體系,同時做好廣電節目直播程序設置,深入挖掘大數據潛在價值,明確客戶需求,建立新聞快速跟蹤、大眾輿論引導以及評價反饋等機制,為各地區廣電媒體的服務優化、決策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智慧廣電建設,涉及技術平臺建設、內容管理、資本市場、體制運營等多方面。智慧廣電建設極為復雜,是一項系統化、精細化、流程化的建設。為此,各地區廣電媒體,要自上而下形成共識,發揮全員、全資源、全技術優勢,共同推進智慧廣電的轉型和升級。
首先,智慧廣電建設要做到凝神聚力,對全部資源進行整合,尤其要把傳媒行業資源進行充分融合,凝聚行業共識,搭建全新的智慧廣電系統,尤其要結合云平臺建設,開通多元傳播渠道,建設新型泛智能終端系統,全面統籌廣電系統內外資源優勢,不斷推進各地區廣電媒體朝著一體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3]。
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是促進智慧廣電網絡升級的關鍵。為適應新時期融媒體發展要求,廣電媒體要加強智慧廣電網絡建設和升級,實現資源優化與共享,打造以廣電網絡為主,廣電臺協辦、網臺共建共享為輔的多元化智慧廣電平臺,建立起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廣電傳播網絡,實現智慧廣電與時俱進、精準切入,全面推進廣電傳播的系統化和平臺化建設。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自上而下的合作體系,可以由國家主導,省級政府主推,再由廣電網絡企業牽頭,基層廣電部門全面配合,實現廣電云、網、端一體化系統建設,從而全面助推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數字廣電服務。第二,全面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改造。隨著5G時代的到來,加快5G移動交互廣電網絡建設已經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在我國移動優先戰略指導下,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品質內容供給,尤其要積極探索廣電和電信的有機結合組網模式,全面實現智慧廣電網絡升級,在5G網絡支持下提供優質的廣電公共服務。
作為傳統媒體,廣電媒體以提供視聽服務為主,因此,借助智慧廣電平臺建設,全面實現廣電媒體視聽服務智能化和智慧化,也是必要的發展路徑。
首先,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根據需要成立專業的研究院所,打造“研發+產品+銷售”一體化產品鏈條,為廣電媒體視聽服務智能化奠定研發基礎;其次,提升基礎網絡承載力,廣電媒體視聽智能化對網絡安全性和運載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為此,廣電部門要改變傳統網絡建設思維,基于重優化、固網絡的指導方針,加強廣電媒體視聽服務智能化方面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基礎網絡服務質量,大大增強網絡的承載力;再次,提高服務精度和服務體驗,打造融合媒體云概念,提供“云、管、端”一體的智慧化服務,從而使廣大受眾可以獲得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使用體驗,提高廣大受眾的滿意度[4]。
時代、科技的變化十分迅速,只有適應多元、多樣、多變的融媒體發展格局,廣電媒體才能夠確保智慧廣電建設和發展工作的全面開展。為此,堅持安全與發展并舉策略,不斷完善廣電監督管理體系,創新優化智慧廣電模式,才可以在國家和地方政策法規監管下,實現智慧廣電的建設和發展。創新智慧廣電監管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秉持國家安全觀念,從國家和社會角度,不斷優化與改善現有監督管理體系,同時做好IPTV、短視頻等的監督與管理;第二,強化相關部門職責與使命,堅持“業務在哪里,監管就在哪里”的理念,落實生產和經營責任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發揮相關部門管理和監督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全面推進和實行智慧監督,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優勢,尋求智慧化、精準化監督管理方式,搭建起全平臺、全網絡、全業務、全終端的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對廣電媒體業務的全面、多方位、立體化監管;第四,借助各方力量,如聚合政府、廣電、市場三方力量,匯聚優質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廣電媒體公共服務、產業開發的共建共享,從而全面推進智慧廣電發展。
廣電媒體的使命是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此,借助智能化技術,搭建智慧廣電數字化生活平臺,是體現廣電媒體“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舉措。首先,借助智慧廣電數字化生活平臺,試點提供家庭數字生活服務。目前,數字生活已經全面展開,智慧廣電可以研發集語音操作、智能搜索、可視應用、IP網關、智慧養老于一體的數字化生活平臺。其次,全面拓展智慧廣電外延服務。在智慧家庭或者智慧小區基礎上,全面拓展智慧廣電外延服務,擴大廣電媒體智慧服務范圍。另外,廣電媒體還可以同時實現各類智慧服務互動、交叉。例如,在智慧家庭和智慧小區中,常見智慧家電維修、廣電“慧眼”、廣電“凈水”等智能科技化服務,就是智慧家庭和智慧小區管理和服務的重要體現[5]。
近些年,很多地區的廣電媒體都在抓緊落實“廣電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本區域廣電媒體服務智能化和智慧化。為此,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提高“廣電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水平。
“廣電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前提是完善互聯網網絡工程。按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廣電云”平臺建設的總部署,要全面推進“廣電云”進入千家萬戶。為此,各地區政府部門和廣電媒體單位要借助光纜干線、支干線等,將區域范圍內的城市、城鎮、企業、林業、景區等相互串聯,為“廣電云”的全面覆蓋奠定網絡和互聯基礎。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我國各地區廣電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各地區廣電媒體要開展深入研究,從各個方面尤其是智能化、科技化方面對廣電事業的發展進行積極探索和挖掘;要大力推動和參與“廣電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構建智慧廣電數字化生活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科技化的服務平臺。在智慧廣電建設過程中,相關單位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促使廣電媒體逐步朝著智慧網絡、融合媒體、數據平臺方向轉型,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推動各地區廣電事業可持續發展,保證各地區廣電事業在融媒體時代開辟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