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毅飛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111廠
記者2月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獲悉,世界首條仿生鯨鯊近日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火山鯊魚館亮相,為游客呈現出高新科技賦予海洋生物別樣觀感體驗。
這是由三院111廠水下仿生團隊精心培育的大型水下觀賞仿生魚,能夠高度仿真模擬真實鯨鯊動作,與真實的鯨鯊幾乎一模一樣。它在七度傾斜的沉浸式大展缸內與萬千色彩斑斕的奇珍魚類并肩遨游,不僅炫酷,還科技感十足,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在最新開放的美人魚餐廳中,仿生鯨鯊已經與表演團隊完成了首次“互動”,未來還能搭載不同傳感器,實現魚缸內的水質監測、攝影攝像等功能。
據悉,該仿生鯨鯊身長4.7米,重約350公斤,具有仿生蒙皮及水下定位功能,能在水中完成直線、轉彎、上浮、下潛、定深、嘴部張合、鰓裂、餌料投擲等動作,具備無線遙控、程控游動和自主游動等多種控制方式。它在水下靈活自如,最大游速為每秒0.7米,能下潛到最深10米的水中。“特制的防水電機通過防水線與鯨鯊各個關鍵部位連接,一次充電能滿足一天的水下表演。”該項目研制團隊成員、111廠水下推進技術研究室主任助理方學林介紹。
仿生鯨鯊研制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為讓它能在春節期間為游客呈現精彩的觀感體驗,項目團隊在元旦過后,就攜仿生鯨鯊提前進駐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進行現場表演調試。“這是目前我們研制的體型最大的仿生魚,為使鯨鯊擺尾時的動作更有柔性,我們采用多關節仿生推進方式,控制算法的復雜度比較高。另外,為了達到更好的仿真度,我們首次采用了新的技術并經過反復試驗。”方學林說。
據了解,這并不是111廠研制的智能仿生魚首次亮相。2020年春節,該廠與海昌海洋公園成功合作,聯合研發的“仿生江豚”不僅展現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新驅動力,還通過沉浸式的互動劇情,呈現了長江江豚的特殊性及其生存環境,使游客感受到自然與科技的碰撞。基于對珍稀水生生物的保護,也為了讓游客能身臨其境地與鯨鯊親密接觸,111廠研制生產了仿生鯨鯊,在為游園增添風景的同時,也是持續踐行環境保護職責,呼吁公眾關注海洋生態。截至目前,111廠已成功研制出仿生金龍魚、仿生虎鯨、仿生江豚、仿生鯨鯊等多種型號產品,并持續推動海洋仿生技術與智能系統的深度融合,著力建設國內一流的水下機器人研發、制造、裝配、試驗、銷售、服務一體化的產業化基地
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航天企業,111廠成功創造出我國航空航天史上十數個第一,持續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提供關鍵技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