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陶一晨

11月22日,中國郵政重慶沙坪壩區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中梁鎮參與蔬菜保供配送工作
每天一早,重慶市商務委工作人員都會到重點商貿場所,檢查測溫驗碼、結賬區域“一米距”標識線等是否規范,確保關系到生活物資保障的各要素正常運行;每天中午,開展采樣工作的“大白”們顧不上休息,加緊清運垃圾、消毒消殺,只為新一輪核酸采樣能順利展開;每天晚上,各區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集中辦公點的流調員都挑燈奮戰、查詢相關人員軌跡,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
11月初,重慶疫情來勢洶洶,形勢十分嚴峻。在這場疫情中,重慶市各部門、各區縣、各行業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都進入“戰時狀態”。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每天采集樣本約1200 余管,日均核酸檢測人數24000余人,誓用最快速度切斷疫情傳播途徑;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有2800余名醫務人員主動返回醫院隨時待命,確保高效率處理醫院疫情相關各項工作;第十三人民醫院投身九龍坡、渝中、永川、北碚等城區,六區聯動同抓疫情防控,盡最大力量守護人民安康……
與此同時,常態醫療救治工作,也沒有斷檔。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第一時間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暢通急診急救綠色通道。“為了保障危急重癥患者和特殊人群的緊急就醫需求,我們制定完善了相關的就醫流程和突發事件預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層醫療機構還會與街道社區聯系,掌握轄區內孕產婦、新生兒等重點人群信息,做好他們的健康檢測。”
除了開通綠色通道,一些醫院想方設法為患者提供正常醫療服務。
“保持傷口潔凈干燥、隔天再來換藥喲。”14日上午,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臨時醫療救治帳篷內,急診醫學科醫生羅麒在為一名老人換藥后叮囑道。
這頂位于急診醫學科外的露天停車場的臨時醫療救治帳篷,是專門用來為高風險區內需規律治療的門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
護佑健康的使命,不因病毒侵襲而改變。
11月14日以來,中心城區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蔬果進場量都保持在1.5萬噸左右,均高于日常進場量,重點超市貨源渠道始終保持暢通,在全市疫情防控處于最吃勁、最緊要、最關鍵的時期,保住了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
疫情之下,生活物資供應始終是市民最重要的關切。生活物資“穩”得起的背后,是因為全市商務系統克服疫情期間物資供應不足、運輸不暢、人員緊張等困難,吹響了保供的號角——
深入一線指導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重百、永輝等超市企業,加大產銷對接力度,拓寬貨源渠道,加大供貨數量和頻次。
積極協調因涉疫關閉的保供場所按照“快封、快篩、快消、快解”的“四快”機制,盡快恢復營業。截至16日,中心城區實現超市、農貿市場等重點保供場所“快封快解”60余次。
聯動交通、公安等部門,啟動了生活物資供應的綠色通道,對蔬菜等民生物資運輸貨車,在中心城區內取消通行證限制,全部實行見貨放行。
線下門店正常營業,線上訂單也要保證單單必達。
作為重慶達達快遞的相關負責人,一直為騎手的住宿問題而擔憂的張先生,最近終于放下心來。
原來,達達快遞有上千名員工是負責配送同城蔬菜物資的騎手,但由于疫情,很多騎手面臨不能回家、回不了家的困境。如何給處于超負荷運轉的配送騎手安排一個憩息之所,讓末端配送快起來?
面對配送服務業的“急難愁盼”,市商務委立即行動,向7個電商平臺征集了外賣員所面臨的住宿問題,并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團市委建立聯動機制,協調“到家了”“貝殼”等房產中介平臺,免費為騎手提供了500余個門店休息與居住,解決了騎手住宿難問題,暢通了保供的“最后一米”。
“有條件投遞的,一定要投遞出去!”疫情期間,守護全市物流暢通的還有郵政行業。本輪疫情和“雙11”郵件處理高峰期疊加,那一輛輛綠色郵車,既載著市民的期盼,也成了很多投遞員和衣就寢的場所。
高師云和劉容夫婦是中國郵政重慶市沙坪壩區小龍坎營業部第一批主動提出留宿單位的員工,疫情期間,小龍坎營業部共計16 名員工留宿營業部,他們在沙發、板凳、車廂中休息,只為保證郵件能被及時處理;雙碑營業部因疫情管控,在僅有經理鄒維強和員工田軍兩人值守工作陣地的情況下,依然竭力為客戶投遞包裹,目前已妥投包裹600 余件,且還在持續投遞中……
“應送盡送”“應收盡收”,這是中國郵政作為“國家隊”的擔當。目前,重慶郵政共有近900 人參與郵件擺攤投遞、600 余人參與小夜班投遞、100 多人參與駐點投遞、200 多人通過保供渠道進行郵件投遞。從11月1日起,全市共發運車輛2800 余趟,寄遞防疫物資包裹2100 余個,防疫物資超4噸。
11月19日,在位于萬州區的重慶迪康長江制藥有限公司包裝車間內,一盒盒葡萄糖注射液通過最后一道檢測工序后陸續下線,隨后發往全國市場。公司副總經理聶銘信心滿滿地說:“大家有信心完成公司年度經營目標任務,為萬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疫情沖擊下,迪康長江制藥公司還能保證正常生產,源于萬州區在關鍵時刻發起疫情防控“總動員”。
萬州區經濟信息委黨委推出“一企一專員”服務機制,全體服務專員第一時間深入企業廠區和生產車間“點對點”指導幫扶,為萬州區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萬州區市場監管局扎實開展疫情期間保供穩價監督檢查,做好市場價格監測分析預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萬州區商務委黨委建立保供企業“白名單”,為名單內企業配發通行證……
把防控網絡織密織牢,就是要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全市各區縣各級黨組織堅持共下一盤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化作“滿天星”照亮抗疫一線。
“有個孩子身體不舒服,你們趕快安排醫務人員去看看!”11月15日下午,墊江縣第十中學校團委副書記熊巧玲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對著急救人員說道。
11月12日,墊江疫情防控形勢變得嚴峻。與此同時,熊巧玲手機上每天關于疫情防控的微信消息、通訊記錄增至上百條。15日下午,得知有學生身體不適,熊巧玲跑出辦公室尋找醫生,由于連續奮戰多日,體力不支暈了過去,清醒后,她記起的第一件事是牽掛學生的安危。
“只要自己多用一份心,多出一點力,就能為隔離區的孩子、工作人員多提供一份安全保障。”熊巧玲說道。
本輪疫情發生后,各區縣的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奔赴在戰疫最前沿,熊巧玲便是萬千身影中的一個。
長壽區菩提街道聯合長壽區教委、長壽區農業農村委等單位,推動黨員干部下沉參加志愿服務,已在全區抗疫一線成立60 多個臨時黨支部,把優勢兵力集結到抗擊疫情最前線。
依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網格、小區黨支部、農村黨建微網格,巫溪縣4000 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1.2萬多名無職黨員,成立黨員先鋒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等600 多支,下沉到小區(網格)、村(社區),做好核酸篩查、值班值守、信息摸排、物資保障等工作。
“我可以”“我先上”“讓我來”……縱使城市被疫情籠罩,但一點又一點的紅色星光,給廣大市民帶來光明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