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慶元 莫柳軍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柳州 545000)
長期以來,人才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城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其具體表現如下: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不足,服務模式單一,服務效率低下;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不足,職業吸引力不夠,行業內生動力不強,養老失業難以實現的高質量發展;專業人才供給不足,高層次人才缺失,導致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養老醫療服務難以進行,制約行業發展。因此,為了改善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現狀,相關部門一要設立養老服務專項資金,強化人才教育培訓機制,培養專業的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二要完善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監督,以此提高行業吸引力和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助力城市養老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個部分。目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相比,存在服務質量落后的情況,其根本原因在于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低下。
首先,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不足,在社會養老項目開發上缺乏創新,導致社會養老服務項目的數量和種類單一,服務供給與服務需求難以保持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例,城市居家養老主要由社區提供,其主要服務內容以做家務、幫忙購物、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類工作為主,服務項目少,方式單一,難以適應多樣化的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同時,由于社區醫護人員不足,醫療服務能力低下,居家醫療保健類養老服務也只有上門送藥、看病陪護等有限的幾種服務方式,難以滿足居家養老的醫療需求。
其次,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考核評估機制缺乏完善性,由此導致大量非專業人員進入社區養老服務行業,這些人普遍缺乏專業素質,而且流動性較大,對于保障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效性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最后,由于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發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較低,難以滿足一些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因此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只能以較低層次的日常照料為主,老年人的高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一直處于缺失的狀態,阻礙了城市養老服務的長效發展。
首先,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要手段,但部分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較低。低層次的薪酬待遇水平和不良的工作環境,導致該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極低,極大地影響了養老服務工作質量的提升與發展。
其次,在社會地位上,人們普遍將養老服務工作人員看成“老年人的保姆”,導致該行業鮮少被納入高層次人才的職業選擇范疇,對城市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影響極為不利。除此之外,老年人在享受養老服務工作時也容易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出現不尊重養老服務工作人員的情況。
最后,城市養老服務工作的強度與薪資待遇的不對等,是導致高端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居家養老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大、時間長,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較低;而同樣是居家護理工作,育嬰師、住家保姆等行業的工資水平普遍高于養老服務。由此導致的薪酬待遇水平與工作強度的不對等,使相關工作者難以從工作中得到基本的物質需求和社會地位的肯定,自然難以吸引優秀的高層次人才。
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供給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社會養老服務行業高校招生困難,人才流失嚴重。基于社會養老服務薪酬待遇水平低下、工作強度大、社會地位低等現狀,人們普遍缺乏對社會養老工作的職業認同,致使高校出現養老專業人才招生困難的現象。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國家加大了社會養老服務的規劃力度,但即使是在國家政策指引和高校辦學熱情的鼓動下,仍然難以保證該行業的招生人數。調查顯示,雖然國家的政策鼓勵提升了一部分大學生從事養老服務事業的意愿,但該意愿也會在臨近畢業時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降低畢業生的從業意向,進而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導致高校養老服務人才供給困難。
其次,城市養老服務缺乏專業人才,也是城市養老服務行業人才供給不足的主要表現。受國家政策的驅動,開設養老服務專業的學校大多為職業技術學校,很少有本科學校設立養老服務專業,因此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層次較低。而且,這些開設了養老服務專業的學校還存在招生困難和人才培養跟不上市場需求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國設立社會養老服務專業的本科學校較少,缺乏高層次的從業培養與資質認證體系,因此具有從業資質的專業人才長期匱乏,極大地制約了城市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
首先,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供給機制。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強化職業養老教育的辦學水平,打造高質量職業人才培養制度;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培養教育的辦學層次,鼓勵具有相關資質的本科院校開設專業的、多元的養老服務教育課程,加快層次化的養老服務教育體系建設,構建職業教育、大專教育、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多層次推進的養老服務教育體系,形成完善的養老服務教育系統,保證行業中高端人才的可持續供給。
其次,要加強養老服務在職在崗人員的教學培訓工程建設,構建遠程繼續教育培訓與課堂教育培訓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教培模式,滿足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教育培訓需求,以此擴大對在職工作人員,特別是工作骨干人員的教育培訓范圍,促進其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的全面發展;要積極推行養老服務教育專業“雙證書”制度,強化對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資格證考核力度,形成“資格證+學歷學位證”互補的雙證頒發機制,確保在校學生具有養老服務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同時鼓勵在職在崗工作人員積極參加養老服務專業的教育進修,通過制定具有獎勵性質的培訓教育制度,引導在職在崗工作人員轉變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技能,促進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發展。
最后,要加強對養老機構工作環境、工作制度、工作體系的全面管理,通過建設先進的養老服務設施、健全明確的養老服務工作制度、構建完善的社區服務人員工作管理體系來強化對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監督管理,使養老服務人才的教育培訓成果能夠轉化為實際的行業生產力,促進城市養老服務教育培訓的全面發展。
首先,政府要發揮宏觀規劃作用,通過規劃專項資金、提高補助額度等方式,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針對地區養老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出臺相關的經濟補貼制度,保證不同地域、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養老服務資源平衡,促進城市養老服務的健康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水平。
其次,城市養老服務機構要創新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渠道,減少對政策和資金的依賴,通過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強化機構內部環境建設等方式,提升養老機構的總體收入,保證從業人員的基本福利待遇,為從業人員創造良好的從業條件和工作環境。
再次,要進行養老服務薪酬待遇與福利待遇改革,加大從業人員薪酬福利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構建基本工資、績效獎金與崗位補貼三位一體的薪酬發放體系,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經濟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水平,以看得見的實惠,強化相關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鼓勵更多高素質人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推動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后,要建立專項資金獎勵措施,通過完善的養老服務質量評估和量化的工作考核標準,對從業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全面的考察和監督,對工作質量較高的先進團體或者個人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對工作消極、服務質量不佳的團隊或個人給予批評教育,以此提高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養老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我國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較晚,相關服務質量評估標準在2018年之后才有明文規定。在此背景下,養老服務相關部門要根據國家相關質量標準的規范和要求,建立健全養老機構信息化監管平臺。通過收集完整的服務信息,對養老機構服務工作進行全面監控,確保養老服務質量評估有據可查、有法可依,保證其評估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為了實現質量評估的公平公正,相關管理部門還可以委托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聯合服務評估,使評估結果更具準確性和參考性,而為了促進評估結果轉化為有效動力,政府相關部門在完成嚴格的評估工作后,要將評估結果及時公開,并使之與政府財政激勵掛鉤,通過積極的資金獎勵與政策優惠機制,提高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從業人員監管體系,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監管力度。一方面,要完善相關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體系,強化對從業人員的養老服務資質管理,提高整個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準入門檻,確保其專業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要健全從業人員工作管理制度,明確其工作質量標準與崗位職責,通過權責清晰的日常工作行為規范,促使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規范自身的服務行為,轉變服務意識,促進城市養老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于受到傳統養老服務模式的影響,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被無論在社會地位上還是工作內容上,都飽受職業偏見。即使在城市養老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有人認為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本職工作就是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撒睡,需要干許多的臟活累活,導致人們普遍對養老工作的認可度不高,從業積極性不強。同時,受到養老服務行業長期以來的低層次服務和低質量人才的影響,許多人潛意識里都將養老服務工作與“保姆”“臨時工”等畫等號。失衡的人才結構和較低的薪資待遇水平,一方面難以滿足人才的自我實現需要,對人才的吸引力極低;另一方面也惡化了人們對養老服務行業的社會印象,導致相關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普遍偏低。
在此背景下,相關服務機構要想提高福利待遇水平,首先必須加大工作宣傳力度,以此引導社會輿論,轉變傳統觀念,消除職業偏見,學會尊重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從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兩個方面,提高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的職業影響力,從而吸納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其次要樹立先進的從業人員工作榜樣,擴大對榜樣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正向的先進人物工作事跡,提升從業人員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以此強化相關工作者的服務意識,促進其主動進行能力提升和專業進修,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專業化、標準化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逐漸完善,城市養老服務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實際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從業人員素質低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供給不力等問題。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城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力度,建立持續化的人才供給機制,提升行業待遇水平,完善服務監管措施,做好輿論宣傳,以看得見的工作實惠來消除養老服務工作的職業偏見,提升其職業吸引力,為解決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隊伍,保證城市養老服務行業的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