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平作為全省部門整體績效管理試點縣、全省預算績效管理示范縣,通過刀刃向內“流程再造”,擰緊預算管理“水龍頭”,將列入預算的所有項目全部納入績效管理,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全面預算績效管理。
下好“繡花之功”,做精全面預算績效管理。 以“繡花之功”,建立問題清單和銷號制度, 逐個發現問題、認真補短板。 以黨委、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和《鄒平市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施細則》, 根據實際充實完善相關文件,建立起了“1+1+N”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框架。 做好培訓、輔導工作,增強工作能力。 先后邀請省財政廳、山東財經大學專家,就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部門整體績效管理擴圍等工作進行培訓。召開年度重點績效評價項目專家評審會和公開點評會,以評代訓的形式對第三方機構進行培養,增強全市績效管理整體實力。
秉承“工匠之心”,做細全面預算績效管理。 以“工匠之心”,通過提高績效目標編制質量,擴大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監控覆蓋面,促進了預算和績效的細致融合。 點面結合,試點成功后全面推開, 做好事前績效評估。先行先試,選好“點”,2020 年度對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項目、孝婦河獎補項目、農村小學生免費乘車項目等進行了財政重點項目事前績效評估,2021—2022 年度對4 個重點項目開展了事前績效評估, 節約財政資金3000 余萬元。以點帶面,拓寬“面”,在試點基礎上,將事前績效評估拓展到所有新增項目。 通過“點”“面”結合,“預算”先“預事”成為共識,極大提高了政策和項目實施的精準度。
堅持“陽光操作”,做實全面預算績效管理。 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做實績效管理評價質量。順利完成年度所有項目的績效自評和32 家試點部門的部門整體績效自評工作,并將自評結果向社會公開。 開展10 個財政重點績效管理項目績效評價,其中首次嘗試成本績效分析項目2 個、專項債項目1 個、政府采購項目1 個,通過專家評審會,將專家點評結果與第三方付費相結合,切實提高了評價工作質量。 公開和上報齊推進,做好績效管理社會監督。 按照“誰實施、誰公開”的原則,將年初預算績效目標信息隨預算公開,將各單位自評情況與決算公開,市財政選取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重點項目自評報告和10 個財政重點評價項目(政策)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人大進行了報送。對效率低下、不按要求整改的項目支出堅決調整預算,對績效評價結果差的項目堅決予以壓縮預算。
(楊璐熒)
根據湖北省七部門《關于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回頭看”的通知》(鄂財辦發〔2022〕3 號)文件要求,咸寧市財政部門統籌謀劃,主動作為,有力推進專項治理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行動落實快。 首先工作啟動早。自 5 月 20 日省廳發文、5 月 23 日紀委監委視頻會議之后,5 月25 日市財政局召開縣(市、區)財政和市直相關部門“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會,6 月1 日前,市縣兩級均在門戶網站公開了實施方案、舉報電話、線索征集公告以及相關信息。其次組織保障強。5 月 24 日,市財政局成立“一卡通” 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專班,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還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題研究、專題部署,確保治理工作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最后統籌安排實。市縣財政部門黨組把專項治理工作作為“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重要內容,通過專項治理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求全員參與行動,把治理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
二是治理措施細。 首先工作清單細。 財政部門切實履行牽頭職責,做好組織協調和宣傳發動。同時督促業務主管部門按照三方面14 類重點治理內容,細化任務清單、落實責任清單、統計問題清單、排查風險清單。其次數據摸底細。 為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市財政組織開展全市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資金來源、補貼標準、發放金額、惠及人數和戶數等信息摸底統計,統計結果為后期工作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數據。最后自查自糾細。一方面對大數據核查反饋的問題及時跟蹤督促整改,另一方面全面開展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追責并公示公開。
三是工作方向準。 首先堅持開門搞治理,不閉門造車。 針對專項治理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精準把握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標準和范圍。同時,結合自查自糾、群眾反饋和督查督導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工作方向,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專項治理工作方向不偏、重心不移、力度不減。其次堅持全市“一盤棋”,不自說自話。 做到全市統一標準,同步推動。 多次向各縣(市、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傳達工作要點和重點, 各地及時認領工作任務,認真落實最新要求,共同推動“一卡通”專項治理工作在序時進度的基礎上盡量往前趕、走實走深。 最后堅持原則真督導,不諱疾忌醫。 市紀監委派駐市財政紀檢組先后4 次對專項治理工作進行督導,全市財政和業務部門更新完善“一卡通”管理制度18項,處理信訪舉報事項5 個。 市財政局成立督導組分赴6 個縣(市、區)開展督查,及時跟進各地工作進度。
(湖北省咸寧市財政局)
江蘇省揚州市財政局深入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持續完善財政“大監督”機制。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財政“大監督”機制逐漸完善。近年來,揚州市財政局先后出臺了《財政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建立揚州市財政局“財政監督管理人員庫”的通知》《揚州市市級財政監督檢查結果運用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大監督”常態化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奠定了財政“大監督”機制的制度基礎,對健全組織機構、 凝聚監督力量、 規范工作程序、強化考核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強化結果運用,財政“大監督”成效不斷彰顯。 財政“大監督”機制運行以來,揚州市財政局常態化開展對預算單位和政府專項資金的檢查核查工作,基本實現了三年“全覆蓋”。 每年總結“大監督”工作成果,形成全年財政監督報告, 為組織收入、壓減支出和加強預算管理等提供決策參考。 同時,加強與市人大、紀檢、巡察、審計等部門的成果共享。 揚州市財政局還將財政“大監督”機制與業務培訓、崗位練兵、處室績效考評等有機結合,不斷增強全體財政干部的監督意識和管理水平。
三是強化專項整治,財政“大監督”優勢充分彰顯。 近日,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揚州市財政局開展了對有關市轄區的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第一時間制定詳細核查方案,抽調全局業務骨干組成核查組,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加大專項整治力度, 不到十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從人員組成、方案制定、行動實施到問題下達等完整流程的工作,撰寫了一份較高質量的行動報告,充分發揮了財政監督的能動性。
(朱東峰 王 欣 陳曉培)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湖南省桂陽縣財政局以政策為依據,以制度為保障,建立獎懲機制,推動全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擴面提質。
首先,立機制,在體系建設上下工夫。一方面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指標體系建設。 縣財政局印發了《關于做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修訂了《桂陽縣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辦法》和《桂陽縣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辦法》。 根據行業特點,制定了《桂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和《桂陽縣公路日常養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 另一方面制定預算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建立獎懲機制。該縣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同時制定了《縣級重點工作績效財政考核辦法》, 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占縣級重點工作績效考核的分值細化、 量化,明確計入政府綜合績效考核總分。
其次,嚴考核,在獎罰分明上見真章。 一是加強績效評價,嚴格工作考核。縣財政局通過政府采購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單位整體支出和重大項目支出進行財政績效評價。同時通過政府采購程序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全縣預算單位預算績效目標進行會審, 對年度績效自評報告開展復評。二是加強結果應用,獎勵處罰到位。比如運用評價結果調減2022 年度預算752 萬元,撤銷低效項目5 個;縣委縣政府將評價結果應用到對各單位的綜合績效考核中,與績效獎發放掛鉤。
最后,強管理,在工作質量上求實效。 一是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績效管理全過程。全縣預算單位年度預算支出都納入績效目標管理; 同時,全縣實行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開展事前績效評估,事中績效目標運行監控,事后績效評價。 二是績效管理質量大提升,工作成效受表彰。 2020 年以來,該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擴面提質,全縣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上了新臺階。2020 年、2021 年連續兩年該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獲省市“優秀”等次。
(譚起寶 宋長青 雷 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