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娜
我們置身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的出現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跨越了距離、語言、文化、身份、國界的障礙,進入了人與人平等交流的新時代。視覺文化也伴隨而來,它的到來孕育了網絡表情包的誕生。網絡表情包打破了文字表達的局限,架起了網絡溝通的新橋梁。網絡表情就是在網絡上表達情緒的符號,它由圖形這種非文字的形式通過視覺感知傳達情緒及意義的,是伴隨網絡交流出現的一種“網絡方言”。這種新穎的信息傳遞方式可以說是對傳統言說、文字、肢體等表達方式的顛覆,也是一種有趣、富有個性的敘事方式。
網絡表情誕生于1982年,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考特·法爾曼在校園電子公告欄發布,是一串ASCII字符表情(:-)),它是由電腦鍵盤上的各種標點符號、數字、字母的組合,相對抽象地描摹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的符號①。這種表情符號統稱為美式ASCII字符。在日本,表情符號被叫做“fkおも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顏文字”,它同樣是由字母、阿拉伯數字、標點、運算符號來組成眼睛、嘴巴,來進行情緒表達的方式,如╮(╯▽╰)╭,表示無奈。ASCII字符和顏文字的廣泛應用,充分證明人們對這種非文字表達的需要。隨后,各種社交軟件官方推出小圖標(icon),它們比表情字符更加生動易于理解,如騰訊QQ推出的“小黃臉”,深受網民的喜愛。而如今官方的表情集也滿足不了網民的需求,網民們開始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制作屬于自己的網絡表情。他們用一切現有的材料,如,影視劇截圖、動漫角色、名人名畫,甚至是自己或朋友的照片,只需再配上一句表達自己含義的對白就可以制成一個網絡表情,如“李佳琦表情包”“吳京的表情包”“蒙娜麗莎表情包”等。
網絡表情以網絡社交軟件為傳播媒介,通過將表達者的情緒和意義附著于視覺性的圖形符號上,幫助表達者進行情緒和意義的傳遞,幫助接收者進行情緒和意義的解析,是網絡信息傳遞中人的視覺和情緒的延伸。符號是意義的載體,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系統,感知并接收符號的意義,從而完成信息的傳遞。符號學可以說是研究意義的產生與傳達的學科,而網絡表情也是一種傳達意義和情緒的視覺設計載體②。本文在符號學的理論基礎上對網絡表情進行研究,旨在對網絡表情設計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行符號學視角下的概括和總結,形成網絡表情設計符號學的研究體系。
現代符號學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層次,現今主要存在三種著名理論體系:第一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的語言符號學;第二是皮爾斯提出的邏輯學符號學理論;第三是蘇珊·朗格的藝術符號學理論③。本文在前輩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基礎上,根據網絡表情符號與被表達內容的關系將網絡表情分為:類似型符號、指示型符號和規約型符號三類。
類似型符號:符號與所指對象存在模仿與比擬的關系,即用一個東西代替另一個東西,這里的符號與對象之間最重要的關系就是類似。這種類型的網絡表情符號,主要是最基礎的表情包,有ASCII字符表情、顏文字和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微信內置“小黃臉”。他們都是通過直觀的描摹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來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這類網絡表情在使用過程中識別度高,但所指代的范圍相對有限。
指示型符號:符號與所指對象的關系通過聯想建立,即看到符號就能聯想到所指對象,而這種聯想關系往往基于因果、部分與整體、鄰里等原因。這種類型的網絡表情符號有:吐血表情包,指因為愚蠢而生氣到吐血;撓頭表情包,指困惑到撓頭;跳舞表情包,指開心到跳舞。這類網絡表情是比較抽象的表現人的情感,所指代的范圍較為廣泛。
規約型符號:指符號與所指代的對象的關系是社會中約定俗成的,這種符號的信息傳達需要依靠相同的社會集體記憶。這種類型的網絡表情符號有:月亮與星星表示晚安;“doge”旺財狗的表情包,表示表達方說了一句反話或者是諷刺的話語。這一類網絡表情在使用過程中識別性低,只有在一定的圈子中才能理解的當。
運用符號學理論對網絡表情設計實踐進行指導性規范,對網絡表情的設計行業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在設計過程中,從符號的結構對網絡表情的格式和圖形設計做出要求;從符號的意義對網絡表情的情感和含義的易讀性進行明確;從符號的傳播特征對網絡表情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進行規范。
網絡表情設計的過程中,它的格式大小和構成圖形并不是隨意的。為達到承載語義和方便傳播的目標,必須對它進行符號學結構特征的規范。
1.網絡表情格式規范
網絡表情的格式規范主要有網絡表情的尺寸和動態網絡表情持續時間兩方面。
手機配置和社交軟件的要求是網絡表情尺寸規范的兩大主要因素。在手機配置方面,網絡表情大小受制于用戶持有的手機屏幕尺寸大小,手機屏幕較大的用戶對于網絡表情的尺寸與分辨率要求相對較高,較小的用戶對于網絡表情的尺寸與分辨率要求相對較低。在社交軟件方面,雖然不同手機配置和不同社交軟件的具體要求略有不同,但設計師要在不影響觀看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縮小網絡表情的大小,以減輕表情包使用者的內存負擔,同時也方便網絡表情的快捷傳輸。
網絡表情的持續時間,是僅對動態網絡表情的要求。阿姆斯特丹弗蘭奇教授的實驗數據表明,一般人在面對視覺作品時,從認知到是否繼續看下去時間長度為2秒④。一個動態網絡表情如不能在2秒內把語義清晰準確地傳達給接受者,或者不能引起接收者的注意,那么這個動態網絡表情就會被視覺拋棄。
2.圖形設計符號化
圖形設計符號化不僅能帶來美好的視覺體驗,也能承載設計者的思想內涵,所以合理完善的網絡表情設計規范離不開圖形符號化的輔助。表情包設計所需的圖形來源于圖像與圖像組合形式,這種組合形式就需要利用合理有效的圖形構建規則,將圖形的形象、動作與面部表情進行符號化的規范。
形象符號化。在藝術表現中,形象的符號化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網絡世界追求的是速度與數量,具有符號化形象的網絡表情更能在眾多的圖案與文字中突顯,而這些符號化的形象都是經過藝術性的概括或提煉后的結果。在網絡表情中,形象是整個設計中的中心,形象符號化的提煉是否準確貼切,直接影響網絡表情設計是否成功。
動作與面部表情符號化。網絡表情的動作與面部表情設計要求是,既能被大眾普遍認知,又能突顯個性。被大眾普遍認知,需要設計者用心觀察揣摩生活常態中人的動作習慣與面部表情的狀態,才能準確提煉出的動作符號與面部表情符號。而突顯個性,需要設計者對同一表情,盡可能多的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尋求更加夸張的變化,更加獨到的訴求點,進而引發更多的巧妙創意,征服受眾。如,根據影視劇《都挺好》中的角色設計的蘇大強表情包,大眼袋、大腦袋、稀疏的頭發,精準地抓住了影視劇中蘇大強“老小孩”的人物特點,有趣好玩,讓人又恨又愛。如圖1所示,在“我想喝手磨咖啡”的表情包中,設計者從人物動作到面部表情非常形象地將蘇大強耍賴皮的心理活動視覺化,使得該套表情包迅速占領了朋友圈,成為網友調侃娛樂的中心。

圖1 “我想喝手磨咖啡”表情包
網絡表情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傳播信息情感是其首要功能。符號學的理論將網絡表情承載含義應具有的特征進行概括,主要有情感性特征和易讀性特征。
情感性特征。克羅齊提出抒情是絕大多數藝術作品的共同特征④。藝術家將自身的情感通過具象的作品表達出來。觀賞者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共情能力,能夠清晰地體會設計師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網絡表情的設計就是將創作者的內心情感提煉加工,使它具象化,形成生動有趣的可視化造型的過程。如微信“小黃臉”中就有大笑、流淚、尷尬等表情,這些表情都生動地傳達出設計者的情感,同時也被使用者精準的理解,因此這些表情使用頻率非常高,也得到大眾廣泛的喜愛。
易讀性特征。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圖像的傳播提供便捷的媒介,這種便捷要求網絡圖像信息必須具備清晰、易讀、短時間內完成傳播的特點。網絡表情的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就是通過短時間內的視覺交流進行的,如果網絡表情語義模棱兩可、主次不明,那么所要表達的信息將無法在短時間內傳達,主題也無法表現,這類網絡表情就是失敗的創作,最終會被市場淘汰。所以在網絡表情的設計過程中,為了通俗易懂,必須使其圖形語言和構成形式拋棄冗雜的細節,達到精煉、濃縮的特征,將大量語義內容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加以表現,使網絡表情的語義信息完成“有效傳播”。
在符號學中,語境指所處的真實世界的大環境——即心理的、歷史的、社會的環境等,它決定了一個符號具有怎樣的指代意義④。網絡表情是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應用的,因此網絡表情的設計也只有置身于使用者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才能保證語義生成的完整性。
適合文化語境的符號學傳播特征應用。在現代文化社會中,許多年輕人熱衷于追求時尚新奇的熱潮,如對影視明星、網絡紅人和動畫角色等的喜愛。網絡表情創作者可以通過觀察調研,充分捕捉普遍大眾關注的趨勢,再利用其追求熱潮的心理特征,以受眾的需求為出發點進行網絡表情的設計,再融入創新的藝術表達,這樣就可以及時抓住市場的脈搏,更好地得到受眾的認可,滿足當代文化語境的需求。如年輕人普遍喜歡的電影演員吳京,他是當代文化語境中十分活躍的藝人,關于他的網絡表情席卷了各大社交軟件。該表情包既滿足了使用者情緒含義的表達,也滿達到了娛樂和審美的目標,符合當代社會的文化語境。
適合使用情境的符號學傳播特征應用。在設計學領域,情景與藝術作品是分不開的。網絡表情的設計者,在表情包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用戶的使用場景與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適時的網絡表情包。例如,逢年過節,祝福節日快樂的表情包層出不窮,如恭賀新春的表情、恭喜發財的表情、求發紅包的表情等,這些節日祝福類的表情包以特定的時間情境推出,深受網友的喜愛和追捧。祝福、中國、紅包這些元素在創作者精準定位了用戶使用契機的背景下,通過提取再利用設計后,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試想如果將此類網絡表情在圣誕節投放入歐美市場,必定無人問津。由此可見,“適時”與“情境”對于表情包傳播的重要性。因此,在表情包創作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使用情境,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民的不斷壯大,網絡表情雖只作為網絡交流的輔助性工具,但其發展勢頭強勁,并隨著網民的多樣化而變得更加個性、新穎、多樣,同時也將會更加規范、迅速地發展。只有具備符號結構要求下網絡表情設計規范,以及明晰符號含義下的網絡表情含義表達應具備的特征,同時也要能夠在網絡表情設計中運用符號傳播的理論進行指導,才能設計出交口稱譽的網絡表情。
注釋:
①葉云.網絡表情符號的流變與延展空間[D].上海師范大學,2013.
②魏清露.從符號學論網絡表情符號與對象的關系[J].絲綢之路,2017(20):8-12.
③張慧明.現代網絡表情設計的符號學應用研究[J].裝飾,2011(06):110-111.
④馬兆衛.符號學視角下的社交軟件動態微表情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