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龍,靳曉詩,韓賢雨
(沈陽工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沈陽 110870)
根據(jù)摩爾定律,當芯片的價格固定不變,集成電路可容納的器件數(shù)量將會三年翻兩倍,同時性能也將會提升一倍[1]。這就要求對器件的尺寸與性能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主輔柵分立U溝道異或非場效應晶體管的提出,便是對傳統(tǒng)場效應晶體管的優(yōu)化升級。U形的溝道設計,是在傳統(tǒng)場效應晶體管基礎上,增加兩條垂直方向的溝道,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使得器件有效長度增加。由此不僅可以很好的解決短溝道效應帶來的問題,還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2]。這一新型器件采取金屬與體硅的肖特基類型的接觸方式,利用肖特基勢壘的隧穿效應,實現(xiàn)器件導通。通過分立雙柵來控制溝道載流子分布情況,能夠有效減少反向漏電流[3]。通過改變雙柵所加電壓的極性,還可實現(xiàn)異或非XNOR的邏輯功能。
在Silvaco TCAD仿真軟件Devedit3D模塊中生成所設計器件的模型平面圖,如圖1所示。設計的關鍵參數(shù)已在圖中標出。在垂直溝道的頂端用金屬鋁作為源極與漏極,金屬Al與半導體Si接觸形成肖特基勢壘。靠近源極的柵為主控柵電極,靠近漏極的柵為輔控柵電極。主控柵和輔控柵既控制源、漏區(qū)的帶帶隧穿,又控制溝道載流子的分布情況。主、輔控制柵在空間上呈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并且能夠對垂直溝道進行三面控制。在柵極與體硅體之間以具有高介電常數(shù)的絕緣材料二氧化鉿為絕緣層,且兩柵之間也是以二氧化鉿為絕緣層。各參數(shù)的具體數(shù)值如下表1所示。

圖1 器件設計模型仿真結構圖

表1 仿真參數(shù)表
新型晶體管利用金屬鋁與體硅接觸形成肖特基勢壘,利用帶帶隧穿效應形成導通電流[4]。其中,主輔兩柵施加偏壓后,其上部分控制著源漏區(qū)的能帶彎曲程度,下部分的工作原理與傳統(tǒng)場效應晶體管的工作原理相同[5]。利用主柵與輔柵的共同作用,來完成對源漏區(qū)帶帶隧穿以及對溝道載流子的控制作用,從而實現(xiàn)器件的XNOR邏輯功能。
以N型場效應晶體管為例,當給主輔兩柵加正偏電壓時,半導體與金屬之間的勢壘高度降低,半導體中的電子能級相對于金屬能級向上移動,使得電子更容易移向金屬,形成導通電流[6]。在處處正偏的兩個柵極中,載流子主要為帶帶隧穿所產(chǎn)生的電子。電子由源極流出并受到柵壓的影響,匯聚在U溝道表面形成漏電流。當主柵正偏,輔柵反偏時,輔助柵會阻止形成電子通道,進而阻止源極產(chǎn)生的電子向漏極的運動,最終令器件處于關閉狀態(tài)[7]。
同理,以P型場效應晶體管為例,當主輔兩柵加反偏電壓時,載流子主要為空穴,主要通過源極帶帶隧穿產(chǎn)生。當主輔兩柵均處于反偏狀態(tài)時,晶體管處于導通狀態(tài)。空穴由于受柵壓影響,匯聚在溝道表面,形成從源極到漏極的導通電流,使晶體管處于導通狀態(tài)。當主柵正偏、輔柵反偏時,輔柵會阻止空穴載流子向漏極運動,進而阻斷漏電流,最終使晶體管處于關閉狀態(tài)[8]。
綜上所述,在主柵與輔柵共同作用的新型晶體管中,其XNOR邏輯功能主要取決于主柵與輔柵的偏置狀態(tài)。其輸入輸出情況如表2所示。
采用Silvaco TCAD仿真軟件對所設計器件進行仿真研究。其中,用Devedit3D對器件進行尺寸設定;在deckbuild中調(diào)用Atlas語句對新型器件進行直流特性分析;在仿真過程中運用多種物理模型與數(shù)值計算方法。物理模型主要有橫向電場依賴模型(tasch)、肖特基復合模型(consrh、srh)、帶帶隧穿模型(bbt.std)、能帶變窄模型(bgn)、俄歇復合模型(auger);數(shù)值計算方法主要有Newton迭代法、Gummel迭代法、Block迭代法和組合迭代法。
在仿真中給漏極施加固定的0.2V電壓,令源極接地。利用控制變量法,給主柵與輔助柵分別施加不同數(shù)值與不同極性的的偏置電壓。通過仿真軟件,仿真出源漏電流的直流特性Vcg-I與Vpg-I曲線,如圖2與圖3所示。

圖2 以Vpg為參數(shù)的Vcg-I曲線

圖3 以Vcg為參數(shù)的Vpg-I曲線
主柵與輔柵的作用,一方面是控制源漏區(qū)的帶帶隧穿效應,另一方面是控制溝道中載流子的傳輸,減少溝道中的反向漏電流。在圖2中,以N型為例,當主柵電極一定時,對輔助柵施加不同的電壓強度,對能帶彎曲的影響不同。Vpg電壓越大,能帶彎曲越大,由空穴引起的肖特基勢壘越高,進而可更有效地減少反向漏電流。在圖3中,仿真的是新型晶體管的導通機制,其導通原理和傳統(tǒng)的場效應晶體管原理相同。當輔柵電壓一定時,對主柵施加不同的電壓強度。可以看出,主柵與輔柵共同作用,兩柵控制對源漏區(qū)的能帶彎曲又抑制反向漏電流,且控制著溝道中載流子的傳輸。當Vcg越大,能帶彎曲的程度越大,越容易發(fā)生隧穿效應,越有利于溝道中載流子的傳輸,正向導通電流也就越大。
綜上可見,肖特基勢壘的雙柵設計既能讓載流子最大限度地從源極流向漏極,又能利用肖特基勢壘更好地抑制反向漏電流。
由圖1、表2以及圖3的仿真結果可知,新型晶體管通過對主柵與輔柵施加偏置電壓來實現(xiàn)其XNOR邏輯功能。以主柵和輔柵所輸入的電壓為輸入,以漏電流為輸出,當Vcg與Vpg的極性相同時,器件處于導通狀態(tài);當Vcg與Vpg的極性不同時,器件處于關閉狀態(tài)。以漏電流為XNOR輸出結果的等高線圖如圖4所示。

圖4 以漏電流為XNOR輸出結果的等高線圖
由圖4可知,當主柵與輔柵所加電壓極性相同時,即同為正偏或反偏時,圖中顏色越淺,對應圖標可知Ids很大,表示導通,對應邏輯功能為輸出“1”。同理,當極性不同時,顏色越淺,對應圖標可知Ids很小,表示截止,對應邏輯功能為輸出“0”。如此,控制兩個柵極的輸入電壓的極性,便可以實現(xiàn)器件的異或非的邏輯功能。
采用主輔柵分立設計的U溝道異或非場效應晶體管,很好地解決了短溝道效應和源漏隧穿等傳統(tǒng)場晶體管所具有的缺陷,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異或非的邏輯功能,同時降低反向漏電流與亞閾值擺幅,提高晶體管的集成度。新設計在多方面體現(xiàn)出優(yōu)勢,將擁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