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孜榮



說起明朝的“吳門四大才子”,很多朋友一定能脫口而出: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他們是明朝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但在中國美術史上,我們提到的“明四家”或者“吳門四家”,指的是吳門畫派的四位大畫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和仇英。
沈周是吳門畫派的開山祖師,在花鳥畫的創作上貢獻很大。他的《臥游圖冊》里就有很精彩的花鳥畫。
明確提出“臥游”一說的是南朝宋時的畫家宗炳。他好山水,愛遠游,后來年紀大了,沒有力氣再去遠方游玩。于是,他就把以前游歷過的風景都畫下來,掛在屋子里“臥以游之”。這樣,即使躺在床上也可以旅游,簡稱“臥游”。
沈周的《臥游圖冊》也是用繪畫來代替真實的風景,讓人不出門就能欣賞到山川與花鳥。
在圖冊里,沈周還畫了石榴、梔子花、芙蓉、雛雞、柳樹上的知了等。他與別人不同,喜歡獨辟蹊徑,用山水畫的技法來畫花鳥。他不追求精確的描繪,而是用簡單的筆墨和色彩描繪出花鳥的形態——這種畫法就是寫意,學國畫的小伙伴應該對此很熟悉。
沈周一生都在讀書、畫畫,游走在山林泉水間。他沒有做過官,只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待人親和平等,很多平民百姓向他求畫,他都不拒絕。可以說,通過詩文書畫,沈周實現了“游于藝”的儒家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