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靜

顧客寄養的多肉
近幾年,養多肉成了流行風潮。讓人感覺新鮮的是,在直播浪潮的推動下,“云寄養”多肉正在興起。謝欣就是一名多肉寄養師,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情緒治愈師”。
90 后謝欣之前是上海白領。2015 年,她和丈夫到杭州花鳥市場邂逅多肉后,深深喜歡上這種可愛的小植物,買了許多回家養。
2018年,謝欣夫婦去云南探親,看到家鄉個大肥圓的多肉后,頓時著了迷。“多肉這么可愛,一定有很多人喜歡,要不我們開店賣多肉吧?”謝欣仿佛看到美好的市場前景。丈夫聽了她的建議,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就這樣,謝欣夫婦雙雙辭職,開了一家網店,專門賣多肉。同時,他們盤下一座花園,認認真真打理起來。
最初,網店每天的銷售額僅3000多元。后來,隨著直播的興起,謝欣打造了古木派多肉花園直播間,將昆明市呈貢區古木派多肉種植基地上千種不同品類的精美多肉通過直播呈現在網友面前。
謝欣直播一個星期后,終于迎來第一位顧客。“我從未見過這樣造型獨特的多肉,給我來幾盆……”這位顧客出手大方,一下子買了十幾盆。隨著第一單的成交,銷路漸漸打開,當天銷售額就達到了5800 多元。直播讓謝欣更直接有效地了解到顧客的需求和意見反饋,互動方便。她經營的多肉花園里,每天都有幾萬人“云”逛。一年下來,有的忠實粉絲購買多肉的金額達2萬元至10萬元。
隨著業務的發展,謝欣招了五個主播,每天從8 點30分到24點輪流直播。漸漸地,直播間粉絲達到五萬多人,日銷售額3萬元至5萬元。

寄養大棚

查看多肉

特色多肉
不過,謝欣發現,多肉對溫度要求很高,天氣太冷或太熱都不適合發貨。因此,碰到不熟悉多肉習性或者把多肉“養殘”的客人,她就主動提出免費寄養,回爐護理。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物流停運,10萬顆多肉發不了貨。情急之下,謝欣做出一個決定:網絡直播不停,繼續賣貨,支持寄養,等疫情緩和再發貨。
謝欣當時的想法是寄養三四百盆,沒想到一周不到,單子就接滿了。推出寄養服務一個月后,寄養數量就達到兩萬棵,而且客人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寄養時間越來越長。隨后,謝欣推出了“云寄養”服務。
多肉主人往往會寄存多盆,看到喜歡的不斷復購,寄養數量不斷增加,復購次數最多的甚至買了五六百次。多肉主人怎么“探望”自己的寶貝呢?謝欣想了個辦法,給每盆多肉編號、分區,和多肉主人預約時間,在直播間“云探望”。
“買回家時很好看,養兩個月就殘”是不少多肉愛好者的苦惱,自從謝欣開發出“云寄養”服務,多肉基地便成了“整形院”。
謝欣的古木派多肉花園,10畝地中有3畝地為寄養服務區,藍色的花架上擺放著各類多肉,各自插上了寫有主人名字和對應編號的標簽。從2020 年開始,花園開始收費,發展“云寄養”模式。從收費標準、雙方權利義務,細到探望方式、時間、風險處理,謝欣都規定得十分清楚。1.5 平方米的花架每個每月收費150元,養護人員定期澆水、挪位置、除草除蟲等,每半個月為寄養顧客進行一次直播,日常還會發一些寄養多肉視頻和高清無美顏照片給他們。為了讓多肉主人可以24 小時了解“云寄養”的多肉生長情況,謝欣還特意安裝了二十余臺監控器。
“各地天氣回暖時,很多人把多肉陸續‘接’回家,本以為會空出很多地方,沒想到,新寄養的又多起來,把花架都填滿了。”讓謝欣沒想到的是,這種寄養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很多人對有人花錢買植物卻不帶回家這種做法感到不可思議,但謝欣完全理解這些粉絲,她能感覺到他們是真的愛多肉。
杭州80 后教師姍姍持續寄養了兩年時間多肉,大概四百棵。原來,姍姍家里已經擺滿了多肉,放不下更多,因為喜歡,就選擇“云寄養”。姍姍說,能在直播間看到自己的多肉越長越好看,同樣很開心。
在謝欣的店鋪里,寄養多肉數量最多的是北京的一個80后會計,寄養了五百多盆多肉,價值十幾萬元,她會時不時寄來一些好看的花盆和風鈴掛飾,點綴自己的多肉。
顧客尼克在上海養了三百多棵多肉,夏天室外太熱,多肉容易缺水,無法養出好看的顏色和形狀。為了給多肉降溫,尼克把多肉全部搬進臥室,讓它們“睡床”吹空調,自己則轉移到客廳,后來實在沒轍,便找到謝欣寄養。
“大家喜歡下單和寄養,是因為多肉有一種很強的治愈功能。”謝欣發現寄養多肉里,多數是收入相對高但壓力也大的中年人。
寄養涉及更多往來。慢慢地,謝欣不僅僅是多肉養護者,更像一位情緒治愈師。讓謝欣尤為觸動的是,通過深入交流,她才知道客戶中有的是病人,甚至是癌癥患者。他們在治療過程中,時常讓謝欣把自己寄養的多肉照片發到直播間互動,在康復過程中進行另一種方式的治療。
目前,在謝欣的花園里,共有近千名顧客享受寄養服務,時間最長的已寄養了兩年多。顧客要出國、長期出差或者買回家的多肉因光照不足等長得不好看后,都會送到謝欣這里寄養。通常情況下,受傷較輕的多肉,在謝欣這里寄養一兩個月就可以長好,比較嚴重的,大概半年左右也能煥新顏。
謝欣說:“多肉寄養受到越來越多多肉愛好者的關注,現在平均每個月都有二十多名新網友咨詢此項服務。”面對更多顧客的“云寄養”需求,她打算把在建的35畝新花園擴大到50畝。“我們將不斷拓展和提升服務范圍和質量,把自身特色打造出來,我們賣的是‘呵護’。”賣植物也賣“呵護”,謝欣對“云寄養”模式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