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錦虎,鄧 虹,肖勇榮
(1.江西省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江西 南昌 330009;2.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 南昌 330088;3.江西滴石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29)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各地對砂石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砂石價格一路走高,河道采砂成為獲利豐厚的產業,在利益的驅使下非法采砂屢禁不止,無證偷采、超采濫挖等非法采砂現象突出存在,給河段的防洪安全、通航安全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是規范合法采砂、遏制和打擊非法采砂的一個有效手段,2017年出臺的《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規定,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運砂船舶(車輛)裝運河道砂石,應當持有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沒有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的河道砂石,運砂船舶(車輛)不得裝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銷售。
作為河道砂石的合法來源證明,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在砂石采運全過程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傳統紙質的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簽發過程比較繁瑣,需要采砂船(砂場)主、運砂船(車)主、水行政監管人員三者同場填寫,重復數據較多,給水上條件下實際工作帶來不便,而且紙質采運管理單還存在易損毀、易偽造、數據歸集難等問題,造成日常監管中真假難辨、難以核驗以及管理低效,一些地方在執行上采運管理單制度上流于形式甚至不執行,嚴重降低了采運管理單制度的實施效果。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衛星定位、POS機、RFID、智能手機、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河道采砂管理提供了強力支撐,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的紙質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存在的諸多問題,切實推動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全面落地落實。同時通過開展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河道砂石電子采運管理單系統研發和應用,有助于實現河道采砂全過程網絡智能化監管,全面規范河道采砂現場監督管理。
結合《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配套實施文件《江西省河道采砂現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對系統平臺建設提出了建設需求,具體解決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運砂票據電子化,實現砂石運輸使用電子采運單,運砂船(車)每次運砂開具一張采運單,船(車)隨行攜帶采運單作為砂石合法來源證明,卸砂后,現場拍攝卸砂圖片,即時掃描采運單二維碼上傳圖片進行卸砂確認。
現場管理智能化,實現對采運銷的全周期智能分析,可查閱每一次船(車)運砂的軌跡流程,全程追溯,收砂確認信息可與規劃、許可以及開采信息進行智能分析比對,通過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預警。
執法監管協同化,實現砂石電子采運單的實時共享,稽查人員以執法身份掃描二維碼進行查驗,查閱運輸狀態(是否卸砂、是否收砂),查閱船(車)信息、裝載量和裝砂圖片,比對現場信息判定是否非法運砂。
以電子采運單為主線,圍繞采砂、運砂、售砂、用砂進行閉環管理,實現采運砂現場可視化智能化監管,達到對河道采砂全過程監管的閉環管理,提供看得到(采區現場視頻監控)、方便查(全過程電子采運單核查)、能預警(大數據分析智能預警)等現代化監管手段。
基于物聯網的砂石電子采運單監管系統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砂石電子采運單流程圖
通過強化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的使用,實現嚴控兩頭、中間查驗,采、運、售、用砂“一單”閉環管理模式。
圍繞系統設計思路,功能設計主要分為4大部分:采砂基礎資料臺賬管理體系、采砂作業過程智能感知體系、電子采運單閉環管理體系以及采砂監管指揮地圖,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功能架構圖
檔案資料是砂石電子采運管理單的應用基礎和監管依據,系統平臺建立省、市、縣三級采砂行政業務檔案資料管理體系,采用資料分級管理、責任明確,資料檔案按權限訪問。內容包括5部分,一是采砂規劃及許可數據;二是采砂業主及監管單位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三是采砂船(車)及砂場信息,四是采砂日報、月報臺賬數據;五是采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信息。
功能界面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基礎資料管理功能界面
以電子采運單為主線,運砂作業一船一單,實時開單(可機打)上網,通過二維碼(掃碼填報或查驗)實現采砂和運砂的閉環管理。通過對采運單信息自動統計采砂、運砂、卸砂數據,對比規劃、許可數據,實現對采砂、運砂行為的預判、告警和控制。通過對采運單信息實時、多條件查詢分析,為有效管控和規范采砂運砂活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2.2.1監管開票
設計專用開票終端設備供現場監管人員填單開票使用,通過4/5G無線網絡接入系統平臺,提供即時開票,電子簽章,即時上傳等功能,對于部分需要出省運砂或書面備查的采運管理單,提供即時打印功能。
開票功能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POS機開票界面
2.2.2運砂確認
采砂船裝砂完畢,運砂船開始運砂前需要運砂船主進行載砂量、卸砂地點等載運數據確認,系統設計通過手機登錄或掃碼登錄進行載砂確認,能夠拍攝照片佐證,運砂船到達卸砂地點,卸砂完成后,同樣需要進行卸砂確認,這樣就形成了閉環管理。
運砂確認功能設計如圖5所示。

圖5 運砂確認手機界面
2.2.3稽查核驗
水政稽查執法人員能夠不登船遠程查驗砂石采運管理單,通過手機端登錄后,輸入船號就可查驗該船的采運管理單是否真實有效。
建立全省砂石采運監管動態地圖,基于GIS地圖通過視頻、照片、軌跡、圖表等可視化方式實時、全景展示全省采區、砂場作業以及運砂情況;對智能預警平臺的預警信息進行地圖標示。
全景展示如圖6所示。

圖6 采砂一張圖界面
建立全省采砂量監管統計分析圖,實時顯示全省以及各流域、區域、采區采砂情況,實現一圖展示和可視化分析,能夠結合報表選取區域、時間段等進行各類查詢統計分析。可以分析每個采區的砂石去向GIS地圖分布,直觀展示砂石去向情況。
可視化展示分析如圖7所示。

圖7 可視化分析界面圖
2019年,江西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電子采運管理單的試點,試點以來采運管理單系統已開具電子單近萬張,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和管理效益。該系統基本實現了全省采砂管理業務信息的規范化管理,通過使用電子化采運管理單有效加強了河道裝運砂的監管,初步形成河道砂石開采、運輸、銷售的實時監控一體化。
全省采砂資料的規范化管理初步建成,所有采區規劃、許可、開采等數據一圖通查,全省采砂船(車)、砂場等資料一目了然,在規范的基礎上實現了資料管理準確性、時效性和全面性。
在試點運行區域,實現了對采、運、售、用環節全程監管,采區開采是否符合定點定時定量要求、運砂船(車)是否按指定路線照單運輸,系統自動監測報警,極大提升了監管效率和監管效果。
通過電子采運單的閉環管理體系的應用,實現了一碼通查,極大的提升了執法檢查的效率,并與日報月報進行擬合,確保采砂數據的真實性和實時性。
通過使用河道砂石電子采運管理單替代傳統的紙質采運管理單,有效解決了后者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提出電子采運單的閉環管理模式,提高了對河道砂石“采、運、銷”全過程監管的能力和效率,有效遏制和打擊非法采砂。2020年,水利部長江委開始在長江河道試點推行電子采運管理單,今年江西省河長制考核首次將各地推進使用電子采運管理單情況列入考核,作為進一步強化了非法采砂整治和規范河道采砂管理的重要舉措。但目前江西省電子采運單僅在部分水域試點實施,為實現全省乃至長江流域的采運砂數據共享和管理,下一步需研究統一對接標準實現全省和長江河道電子采運管理單系統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