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加其,王 廣,楊玉容
(1.四川省丹棱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丹棱 620200;2.重慶大正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重慶 合川 401520)

自2018年8月中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生豬穩產保供,在高豬價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導下,大批社會資本進入生豬養殖行業,生豬養殖規模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目前農村散養戶仍然是我國生豬養殖的主力軍,在環保、疫病、資本等方面的多重因素影響下,生豬養殖格局將面臨重新洗牌。
在一系列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全國生豬產能逐漸恢復。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全國能繁母豬恢復性增長,截止2022 年1 月,能繁母豬存欄4 290萬頭,為正常保有量的104.6%,生豬存欄也同比恢復性增長。從存欄數量看,生豬產能已恢復非洲豬瘟疫情前期水平,從生豬價格看,自2021年二季度開始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呈現供大于求的趨勢,加之養殖飼料原料成本上漲,養殖利潤空間逐步收緊。
2.1 養殖環保不達標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養殖場臭氣和水體污染成為被舉報的重點。農村散養戶為了降低生產管理成本,對環保投入不足,生豬養殖戶環保設施設備配套不齊全,存在隨意排放或偷排、漏排現象。在目前環保高壓形勢和各方監管下,環保不達標的養殖戶將逐步被迫退出養殖行業。
2.2 母豬繁殖性能差 2019~2021 年全國范圍內開展生豬穩產保供,各地加大對新增能繁母豬的獎補政策。同時由于母豬供應不足和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為降低疫病風險,農村普遍存在散戶自留三元雜交種母豬的問題,能繁母豬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但是綜合繁殖性能卻有所下降,主要表現在產子數低、不發情、仔豬生產速度慢等。
2.3 散戶抗風險能力差 規模養殖場和大型養殖企業可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生產,同時可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增加了生豬養殖抗風險能力,因此受市場波動較小。而散戶養殖基礎設施差,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底、疫病預防設施不足,受市場行情與疫病風險影響大,抗風險能力差。
2.4 散養戶信心下降 面對疫病和飼料行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仔豬腹瀉等疾病有加重的趨勢,生豬養殖技術門檻越來越高。同時生豬存欄、出欄數量的恢復、上半年消費淡季和新冠疫情對消費力的影響等導致目前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加之原料成本的上漲,養殖利潤空間收緊,將嚴重影響養殖戶增欄補欄的信心。
3.1 加強環保意識 養殖環保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前提,發展必須將環保作為前置條件。對生豬養殖場開展自我排查,扎實做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排查養殖場是否雨污分流、糞污處理實施設備是否配套、是否正常運行、有無土地消納糞污等,做到養殖環保與養殖技術兩手抓。
3.2 強化品種改良 優良的生豬品種,在飼料利用率、生產速度、產子率、繁殖性能等方面優勢顯著。2019~2021年農村散養戶自留種豬為三雜母豬,發情率低、產子數少、綜合繁殖性能差等,因此在生豬價格的低位應及時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豬,充分利用當地生豬良種工程等項目資金,購買優質種母豬或者優質種公豬精液開展人工授精或對三雜母豬采取回交,提高種豬生產性能。
3.3 持續做好疫病防控 目前非洲豬瘟無疫苗,養殖面臨的風險與日俱增,而農村散養戶防控意識不足,防疫條件差,因此首先要從觀念上強化疫病防控意識,嚴格按照當地畜牧獸醫部門或大型養殖企業的指導做好生豬免疫程序,同時加強衛生和消毒工作,嚴禁泔水養豬。
3.4 合作共贏抗風險 生豬養殖行業暴利時代已過去,農村散戶和適度規模養豬場應積極對接生豬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公司+農戶”的模式,同時積極對接保險公司購買生豬養殖保險、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等,提高養殖技能,減少養殖風險。
非洲豬瘟疫情后,生豬養殖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發展,行業將面臨大變革。作為散養戶在養殖發展中需更新觀念,強化環保和疫病防控意識,積極參與到“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中去,提高生豬養殖技能,減低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