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將自己內心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強調真實性與現實性,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表達的一個過程。在寫作中應不拘泥于形式與要求,而是從追求新潮、百花齊放的角度自由創作,立足于學生自身人格及心理品質,真正打造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寫作方向,改變教育觀,實現以學生為本位,以閱讀為基礎的師生協作教育。文章以此為基礎分析了高中學生語文寫作的內涵與作用,闡述了高中階段學生作文創作過程中的窘境,最后提出了提升高中階段學生作文創作能力的出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中寫作;窘境;出路;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5-0048-04
一、 引言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寫作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寫作中有感而發、隨心所想,作為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寫作情境,讓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寫作真正成為抒發情感的媒介。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感豐富,如在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下,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寫作自由表達內心所想,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
二、 語文寫作的內涵與作用
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與傳統寫作環境相比,當代學生擁有更加健全、廣泛的創作空間與素材,本應創作出更加優美的文章。細數過往,詩經時代的先民,他們沒有接受系統性的教育,未學習寫技巧作,但他們會寫作,善于通過寫作表達真情實感。從20世紀初期以來,教育學家以及寫作專家都對寫作素養進行了系統性地研究,明確指出寫作應具備生活性、建構性、時代性、本真性幾大特點。這種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事業影響巨大,推動著現代語文寫作教學的課程改革。但相比之下當前高中寫作教學與理想中的教學方向并不相同,諸多因素限制了學生的能力與思想。需要教師擺脫傳統作文教學中的窘境,將自己豐富的閱歷和人生與學生進行共享,讓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讀書的過程中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堅持不懈以及敢于突破的精神,并不斷增長理解問題的見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十分重要。釋放學生自身的寫作天性,將學生的思想與真情實感等融入實際的語文寫作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表述出的寫作內涵,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高中語文作文的窘境
(一)學生的思想被禁錮
在當代社會背景下社會需要的是高質量復合型人才,需要學生能夠敏感地捕捉到不同時代信息,能夠對時代的發展迅速反應,成為正確引導時代潮流、推動時代發展的青年一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會對整個教學環境與教學過程進行系統性的整合與規劃,學生無法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的規劃與設計當中,導致學生喪失了寫作的主動權和創新意識。而這種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以及寫作的規律和特征,比較注重學生寫作的選題、格式、結構,甚至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寫作思路,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寫作中被條條框框束縛,學生活躍的思想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法體現于寫作中,寫作教學也未能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學生的真實情感被壓抑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以從中讀出李白被召入京時毫不掩飾的喜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可以從中讀出白居易與琵琶女同病相憐的慨嘆。作文是真情實感的載體,在我國數千年的寫作史上,寫作與人的人格、言行、德行有直接關系,良好的寫作人格主要體現于真誠,而真誠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正面積極的情感,各種條條框框使得學生的創作思維被限制,作文形式也變得單一,無法讓學生在寫作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其自身的情感與天性也被深深地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的作文無法呈現學生獨具個性的理念及其對人對事的真正理解,當然也就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
(三)學生的文思被扼制
寫作在最初的創作過程就像飯后的閑走,閑走時可以無拘無束,閑走時可以自由自在。每一個人在生來自然就已經學會了如何去閑走,只因在閑走的過程中沒有相關的規矩約束,但是如果給你限制了閑走的路徑、范圍、風景,甚至是閑走過程中的步數,這樣的閑走也就變得寡淡無味甚至枯燥無聊。在傳統寫作中大家的創作過程與環境是一個十分放松與自然的氛圍,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其文思不受任何規矩的約束與扼制,寫作是隨心所欲的事,不同的題目、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感情、不同的經歷不需要規矩與限制。語文課程標準中反復強調學生的寫作要實現“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任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以文言文的形式,用一則寓言,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內涵深刻而趣味橫生。但現代大部分高中生的作文下筆無物且情感空洞,在其創作的內容中無法看出自身的主觀愿望和個性表達。
(四)學生的視野受限制
在寫作中一直強調生活性,運用文字真實反映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但是當前人們對語文寫作的重視逐漸淡漠,寫作思路也漸漸脫節,將語文寫作變成了狹義上的學校語文、教材語文,當代大部分高中學生沒有時間了解大自然的神秘與博大,沒有機會去辨識五谷,不理會社會的轉變與時代的變遷。更多的高中生為了獲取更高的高考分數而一直在重復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其在內心深處鄙視阿Q的精神勝利法,卻在功利之心的驅使下寫下了并非真心真情的文章,這樣的作文無疑是閉門造車,空中樓閣,無論是學生自身的學科視野還是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都無法有效地表達在相應的文章創作中。
四、 高中語文作文的出路
(一)開放學生的思想
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思維十分活躍,想象力也天馬行空,其自身的思想應該如沸水一般不斷地翻涌,應該像天空中的鳥兒自由地飛翔;應該像草原上的駿馬隨心所欲。除了學習,他們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活躍思維,教師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將作文的創作當作是自己的一種日常行為,除了要突破傳統寫作的僵化模式,也要讓自己時刻保持一種寫作狀態。為學生開放寫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得真實的寫作素材,將自己真實的感情融入其中。正是因為傳統的寫作教學不斷在強調創作的標準和要求,導致現階段高中生的作文也是統一的格式與統一的內容,作品顯示出相似性,作文不再異彩紛呈,而是模板下的統一作品。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要求,引導學生開放自己的思路,將眼光和視野對準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在作文的教學當中,高中階段的教師應不再固化學生作文的格式、內容與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活躍自身豐富的思想力、調動自身活躍的思維、培養深入探究與研究的性格特點。通過作文培養有思想、有活力、有見解的優秀人才,還更多學生以自由思想的天地,卸下學生的鐐銬讓他們的思想自由自在地成長,解放思想,讓學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乘著想象風,在寫作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將作文的創作當作是自己的一種日常行為,除了要突破傳統寫作的僵化模式,也要讓自己時刻保持一種寫作狀態。為學生開放寫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得真實的寫作素材,將自己真實的感情融入其中。
(二)解放學生的情感
表達一種情感可以有多種方法和形式,對同一件事,學生可能產生不同的情感和態度。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遇到問題時要深入探究,并以此為基礎來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自身的真實情感,讓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武裝自己的筆桿,寫出具有更具想象力、靈活性、獨創性與充滿情感的優秀文章。正如狄德羅說的那樣:“只有情感,才能使靈魂到達巨大的成果。”高中的寫作應該是十多年學習后的量變到質變,教師的“教”不能只停滯于教技法的層面上,更要達到激發思想火花的高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作文思路的嚴密性、完整性,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刻性;另一方面也要訓練作文語言的完美性,增強審美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學生作文中的獨立個性,讓寫作呈現出學生不同的思想維度。讓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碰撞與交流中得到歷練和成長,真正解放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從具體實踐的角度來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能夠深入地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積累大量豐富的素材,敢于走出去,瀏覽不同新鮮的事物,探索未知的天地和空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樂趣無窮。拓寬觀察生活的角度,也有利于學生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伴隨著自己成長閱歷的積累,學生也能夠逐漸對周遭事物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三)釋放學生的文思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重點給學生講解寫作的技巧、方法和用詞,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文思,學生不能在寫作中盡情發散自己的思維,因此教師需要著重處理好生活素材、寫作立意、情節設計等多個問題。首先,發散學生的文思一定要讓學生根據生活進行敘事,強調故事內容的豐富性和真實性,比如在寫人物傳記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史料進行故事敘述,也可以搜集更多資料通過觀察、記錄的方式進行創作,以保障創作內容和創作方向的真實性,而不是拘泥于具體的格式與情節,讓學生能夠真正以歷史史料或真實事件為基礎展開不拘一格的創作。其次,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立意主題,站在多維角度進行故事創作。鼓勵學生多讀多想多寫,在日常生活中從更多的角度來觀察自身的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情感豐富且內涵深厚的高質量創作人才。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寫作的情境,寫作應該是文思的涌動與激情的勃發,而不是為了達成一些任務或目標而開展的寫作過程,因此有關作文的教學課時與課程安排不必過于系統,在漫天大雪時可以即景寫作,傳統節日時可以因時而寫作,重大活動時可以因事而寫作。最后,以不同的高考作文命題為例,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逐漸掌握幾種打開作文思路的巧妙方法。比如:簡單替換思想主要是針對所給的題目或材料,選擇學生所能夠聯想到的人物和事件對其中的觀點和道理進行揭示和替換。要注重具備理性和辯證的思維方式,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闡釋補充思想主要是針對所給的命題進行后續的補充和拓展,以學生自己的理解對所給的材料進行闡釋,才能夠達到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感悟,在自己的補充內容中,展示出獨特的個性和新意。聯想擴展思想主要是指學生要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打開自己的思路,才能夠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在聯想和想象中,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進行升華。角度變化思想主要是針對所給的命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和判斷,從而能夠打開作文創新的思路。
(四)開闊學生的視野
語文作文的教學不僅要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完成每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還要鼓勵學生走進自然、走近生活,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開闊學生自然視野的同時也要打開學生的格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考試獲得的分數是判斷自己學習成果的唯一方式,但是讓學生擁有不同的個性、正確的思想、充滿內涵的情感是新時代人才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寫作情緒,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指導學生在多個情境中進行寫作,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各種真實的生活情境,先讓情境在學生頭腦中產生圖像,以真實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情境中有感而發。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趣事鼓勵學生進行情感創作,在看到一部結局悲慘的電影時,學生會對這樣的結局感到十分惋惜,此時就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寫出自己希望的結局,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某一個小的心愿,也可以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善于使用寫作表達心中情感。其次,教師也需要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寫作習慣,將寫作融入生活與其他教學當中,學生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與同學之間相互表達與借鑒,主動分享自己的寫作內容,讓寫作終身陪伴于學生,幫助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寫作心理。在獲得良好的寫作興趣后,為了幫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富有真情實感地進行創作,必須要注重引導學生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讓學生不滿足于當前的學習現狀,而是應該敢于走出世界,多聽、多看、多觀察,多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人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創作素材,認識到自己不同之處。
五、 結語
高中的寫作不單單是一道考試題目,更是對學生的學識、理念和邏輯思維的綜合考察。寫作是學生道德、文化、審美的集中體現。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時代飛速發展,高中寫作不單單要講技法,更要緊跟時代潮流,體現當代青年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卸下學生的束縛,讓寫作成為學生流淌真情、放飛心靈、文思飛揚的場景;讓更多的學生掙脫束縛去描繪這多彩的世界、多姿的人生;讓學生能夠追求自己的個性、自己的理想。讓寫作像自由的鳥兒、暢游的魚兒一樣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讓學生用筆來描繪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藍圖,敲出時代的最強音。
參考文獻:
[1]江瑛.主腦立五育具眾體擅[J].教學考試,2019(5):30-32.
[2]王榮生.寫作課堂教學:現狀與出路[J].語文教學參考,2019(1-2):16-18.
[3]于涵,莫雷.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鍵概念和重要關系[J].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2020(9):26-27.
[4]袁菊.向思想更深處漫溯[J].語文教學參考,2019(9):73-75.
[5]李強.高中學生作文教學課程思政實踐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4):100-101.
[6]王科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下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教學建議[J].甘肅教育研究,2022(3):99-102.
作者簡介:高丹(1978~),女,漢族,遼寧鞍山人,遼寧省沈陽市第二十八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