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襯襯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啟蒙,教師課堂的活力和吸引力成了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土壤。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利用情境問題串的方式,關注自身數學語言的科學表達,利用繪聲繪色的語言為教學內容增色,并且通過合理的情境問題串設置幫助學生構建新穎的數學學習情境,做到入情入景。總之,在小學階段融入情境問題串的教學,既是數學課堂改革的必然趨勢,又是教師發掘自身教學特色的機會,能夠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為其以后的學習有效鋪墊。
一、情境問題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作為一線教師需要時刻關注課堂的授課情況及授課質量,并努力探索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對此,教師在利用情境問題串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首先需要明確其概念和內核,并且在此基礎上探究將其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當前,不少一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課堂參與度較高,課堂看似活躍但實際上在突破重難點問題的時候,有部分學生會出現明顯掉隊的情況,學生知識的轉化率并不高,教師在分析了實際學習情況之后,不能夠一味地將主要原因歸結為知識點本身較難,相反,應當主動尋求合適的方式方法解決當下這一難題。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利用情境問題串的方式突破核心教學任務。情境問題串,顧名思義,由兩個主要構成部分,一是構建恰當的“情境”;二是設置合理科學的“問題串”,這兩者的有機結合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產生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恰當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考慮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自覺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并且產生適當的學習趣味性,以此來弱化數學在學生眼中“公式化、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而科學合理的“問題串”則指向了學生思維深度的培養,這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是一項富有意義的挑戰。教師在設置問題串的時候,需要注意問題的環環相扣,并且注意問題由簡單至困難地進行設計,不斷地向學生拋出一些需要其通過實踐或者探討得出答案的問題,增強課堂的參與度與活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問題的提出者、引導者和總結者的身份出現,幫助學生一步一步抽絲剝繭地得出最終的有效結論。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情境問題串進行教學,有利于幫助教師深挖教材資源,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課堂的學習有效性。
二、情境問題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的策略
(一)重視情境問題串目的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情境問題串的時候需要保證問題的目的性。教師需要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學基礎設置相應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通過不斷地反思和摸索,將教學目標與情境問題串結合起來,在慎重考慮和細心安排之后確保問題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引導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夠適當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突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問題的時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
以《認識100以內的數》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前設置好一系列的問題,并將其與課堂教學目標結合起來。在新課引入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如下情境:假如今天是你當家作主的一天,爸爸媽媽給了你100元錢,讓你妥善打理家中一天的生活,你能夠清楚100元的作用嗎?100元到底能夠做些什么,用這100元到底應該如何恰當地分配家庭的開支呢?隨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小組共有三人,教師給每一個小組都提前準備了一張100元的仿真鈔票和一些面值為1元、5元、10元、50元的鈔票。隨后教師再闡述這些鈔票的作用:本節課的目標是初步學會數和讀100以內的數,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因此,教師順勢提出問題:請大家分別用小面額的鈔票去和100元進行對比,1元、5元、10元、50元的鈔票分別要多少張才能夠與一張100元的鈔票對等?然后待學生探究完這一問題,教師再提出一個能夠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數學問題的背景:假如這100元錢要用來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和做飯的食材,日常生活用品和食材的價格提供后,請大家用自己手中的100元合理分配,家中有三人的情況下100元足以購買哪些生活物品呢?教師的問題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主進行發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討論、合理分配的方式決定這100元的分配,初步實現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設置趣味性情境問題串,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置趣味情境問題串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考慮學生的數學知識接受能力。由于小學階段,不少學生的數學基礎已經出現差異,為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確保課堂教學進度,教師在進行問題串設置的時候應當遵循趣味性原則,也就是在設置問題串的時候以學生感興趣的地方為出發點,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迅速集中課堂注意力。為提升小學生的心智思維,教師可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或者故事元素,確保學生在開展數學學習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
以《認識圖形》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上一節課的復習內容,帶領學生回顧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這幾種圖形,然后再設置趣味性的情境問題串。如教師在詢問第一個問題的時候,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隨后,教師再讓學生描述在桌面上事先準備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形的特征,隨后教師利用電腦動畫為學生展示圖形,引導學生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通過電腦繪圖的方式,教師可以靈活調整所展示圖形的形態,利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此過程中繼續延伸問題串,例如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別的圖形?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哪些情形或者物體上見過這些圖形?用自己的辦法,把這些圖形畫下來。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串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并且利用動畫的情境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突出情境問題串靈活性,多方式處理課堂問題
在設置情境問題串的時候,教師首先要預設在實際教學情況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教學“偏差事件”,比如學生在情境問題探索的過程中可能會臨時拋出一些問題,教師需要對這些問題給予靈活的應對,以期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實際上非常靈活,小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提出的部分問題有可能會打亂課堂的教學節奏,因此為了將這些意外之處變成課堂上的點睛之筆,教師一定要靈活地開展問題串進行引導,以此來增加數學課堂的彈性。
以《確定位置》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課上為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通過實際的練習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的方法,并且能夠將具體情境中的位置,在方格紙上利用數對標記,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首先教師給學生展示出學校的鳥瞰圖,標記出教學樓和操場的位置,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串,讓學生看學校的鳥瞰圖用數對表示教學樓和操場的位置。隨后再讓學生利用圖中其他的物體說明:如果要從教學樓走到操場要向東走幾格,然后再向北走幾格,從教學樓到食堂還可以怎么走。這一系列的問題串教師在提出后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現有學生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和想法,從教學樓走到食堂這個問題中,有學生提出最短距離的概念,也就是通過斜線距離到達目的地。此時教師需要靈活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由于本節課學習的是利用數對確定位置,因此教師可以這樣回應學生: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不久之后我們就會學習的內容,現在這里我們把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當作一個探究性問題,鼓勵大家在課下自己尋找答案,在課上我們主要掌握數對的應用方法。通過教師設置的問題串學生可以自由進入問題串學習情境中,并且在課堂中出現突發情況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對學生自主思考的問題進行回應,先充分肯定學生自己思考的內容,然后再與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或有待學習的知識點產生聯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進行質疑,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問題串的關聯性,有效整合核心知識
教師在設置情境問題串的時候需要關注“情境”和“問題串”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并基于這兩個要素為基礎,幫助學生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有效整合核心知識。教師可以在設計整堂課教學內容的時候,將情境設置為一個大的教學框架,在這一大情境當中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與實際情境相對應,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解決問題之后再進行總結,再一次深化核心知識,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以《角的認識》為具體教學案例,在講授的過程中,首先教師為學生講授新課用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和鬧鐘這三種物體,然后讓學生幫助找出它們身上所藏著的角。隨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將他們所蘊含的角畫出來。下一步是在展示問題的時候關注情境問題串的關聯性。由于在該情境中,學生需要關注日常生活當中的角,并且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明確其相關的概念,因此接下來在設置問題串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角由哪幾個部分構成,有什么樣的特點。有學生關注到角有一個點,還有兩條直的線,由此引出頂點以及邊相關的概念,下一步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當中嘗試去畫角,教師在黑板上根據學生的指令作畫,邀請學生引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角。例如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讓教師在黑板上找出一個點,畫出點之后再確定一邊,隨后再畫出一邊。最后在這堂課的結尾,為了幫助學生測試本堂課核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全新的情境:在接下來課件的內容當中,我們的好朋友蝸牛先生也為我們畫了一些角,這些角度到底是否正確就留給大家判斷。通過以上的測試,教師完成了新知的引入、畫角的練習和角的辨析,考慮到了問題串的關聯性。
綜上所述,目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而在情境中開展問題串式的教學,只是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眾多方式的一種。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和知識儲備以及教學素養,及時應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狀況,并且嘗試優化數學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打造有趣、活力、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