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初,世界級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宣布,她將辭去普林斯頓教授職位,回國參與創辦一所新型研究機構——深圳醫學科學院。消息一出,全網震驚。專家分析,有顏寧帶領,深圳醫學科學院將在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這不是顏寧第一次引起大眾關注。2016年,參加央視《開講啦》節目時,顏寧身穿酒紅色上衣,踩著高跟鞋出場,讓觀眾大為驚艷。顏寧有很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標簽:畢業于清華的美女學霸、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的得意門生、30歲的清華教授、在全球頂級科學學術期刊發文章如同“灌水”。顏寧曾帶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成功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最受矚目的課題,這項成果將為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藥物做出至關重要的貢獻。
不過當科學家并不是顏寧小時候的夢想。她從小學就看武俠小說,想做一名“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記者。高中分班時顏寧選擇了文科,年級第一的她被班主任強行拉回了理科班。報考清華生物系也是父母的主意,“上了大學才發現,清華是來對了!”
大學第一個學期,她的微積分考了67分,差點全班墊底。這對于之前一直是全年級第一的顏寧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這也激起了她的“勝負欲”,顏寧開始終日沉浸在實驗室里。她發現動手做實驗,等待未知的實驗結果的過程,就像升級打怪一樣快樂。出了實驗室,她選修電影課,擔任系刊的主編,追明星八卦,擔任學生會主席。
本科畢業那年,顏寧瞄準了普林斯頓大學。當時,她因病錯過了施一公回清華的講座,便給他寫了一封英文自薦信。在列舉了自己的種種成績后,信是這么結尾的:“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這封信給施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從普林斯頓打電話面試了顏寧。
一切順利,剛去普林斯頓的時候,顏寧還很輕松,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可一進入施一公的實驗室,她就懵了:“我是做什么,什么做不出來。”導師也經常在她面前表揚其他人,壓力使她瘦了30斤。就在所有人認為顏寧會受不住的時候,她反而越挫越勇,逆流直上。她經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半年后,她終于把一個復雜的生化實驗從頭到尾做出來了,導師欣慰地說:“你終于會做實驗了。”此后,她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路奮進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2007年,顏寧接受母校清華大學的邀約,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博導。“清華厚道、大氣、穩重,普林斯頓優雅、淡定、高貴,這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
2017年是顏寧學術生涯的一個高峰期,她攻克了長期的科研目標,并受邀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當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發布,顏寧落選。她對此毫不在意,“科學家看重的是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ti t le(頭銜)”,并斥責網上那些關于她“負氣歸海”的猜想純屬無稽之談,“我只想換一個環境重新挑戰自己”。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看來,“以顏寧為代表的年輕中國科學家,由于在中國的土地上取得的非凡的科研成果而被世界著名一流大學聘任為正教授,這難道不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新時代的一個標志嗎?”
容貌清秀的顏寧拒絕別人用“美女科學家”這類詞來稱呼她。“‘女科學家這個稱呼如果細想,有性別差異帶來的隱性歧視。”顏寧至今仍然單身,但對于此類話題,她也一概不予回應。
跟很多人對中國科學家某種“過度勤勉”的刻板印象不同,顏寧從來不對學生來實驗室的時間做硬性規定,一有時間就組織學生們“偷懶”,聊八卦,玩殺人游戲,自己有空也追星、追劇。科學對顏寧的吸引力,是不斷升級打怪的刺激、純粹和快樂。(輯/小A,資料來源:人物、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