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晗

實話實說,開過長安皮卡的人并不多,所以大多數人對“長安皮卡”都是沒了解、沒印象。這兩天我開了開最新上市的長安覽拓者,先把結果告訴大家:太好開了。
毫無疑問,長安的用戶跟猛禽、坦途、公羊這種大家伙大概率八竿子打不著。拋開這些暴力又昂貴的全尺寸“怪獸”,在目前國內市場上,覽拓者的傳動系統是沒有對手的——至少從數據上看。
都是2.0T的汽油發動機,覽拓者搭載的“藍鯨動力”峰值扭矩390N·m,最大功率171kW。長城炮是360N·m,160kW;大通T60是350N·m,160kW。這個動力輸出比同級別高出了將近10%,再加上ZF 8AT的變速器,真的是沒有同級對手了。



真實的駕駛感受是,這套動力系統提供的反饋更像是傳統的大排量自吸——在大多數轉速(車速)區間下,油門的反饋都是及時直接。在行駛時,不用等待渦輪的啟動,其實大多數時候駕駛員也感受不到渦輪的存在,動力輸出很像我們都很喜歡的大排量自吸。
電子換擋桿握感舒適,右手恰到好處地可以扶在上面。換擋桿的操作行程很短,但有明顯的機械感,不管是手動模式還是自動模式,它都能迅速響應。
還是拋開猛禽、坦途、公羊這些昂貴的大家伙,在剩下的國內皮卡市場上,能談“操控”的皮卡確實找不出誰來。但是長安覽拓者真的可以——這點也是出乎我意料的。
在藍鯨動力的核心驅動下,關乎操控的諸多要素長安都做得不錯。電子助力轉向能夠根據車速調整轉向力度,還有多種駕駛模式可以選擇。



該車有多種版本配置,后懸架有鋼板彈簧和多連桿式兩種選擇。本次試駕的2.0T自動四驅汽油版,后橋為多連桿整體橋。這種配置即說明了它的使用場景,即注重車內乘員的舒適感,而不像傳統的商用皮卡那樣為了拉貨、干糙活。
許多皮卡產品忽略了操控感受,方向盤和車輪、車身和底盤都能讓人明顯感受到是兩個部分。長安覽拓者不會,人、座艙、底盤是一個整體。顛簸和轉彎,都是有“品質”可言的。
同樣值得稱贊的是NVH性能。一輛車的“舒適感”有很多指標,其中隔聲降噪長安覽拓者做得非常不錯。它的發動機噪聲、胎噪都在SUV的水準,怠速時車輛抖動可以忽略不計。在這個價格的皮卡產品中,這的確是無出其右的。從這個角度講,長安覽拓者是很舒適的。


一輛車動力出眾、駕乘舒適,再加上價格親民(9.99萬元起),就具備了值得推薦的基本要素了。除此之外,很多就是花里胡哨,甚至是嘩眾取寵的“噱頭”了。
但這也絕非壞事,市場喜歡、消費者喜歡。

長安覽拓者有兩驅版和四驅版,四驅又有全時四驅和分時四驅。四驅車型中,廠家為手動擋配備的是分時四驅,自動擋則是全時四驅——他們認為這樣更符合車主需求。其實對于這么一個非承載車身、高通過性、后整體橋非獨立懸架的皮卡來說,兩驅足以應付大多數的使用條件。到了需要用四驅的越野環境或脫困時,TOD全時四驅又差點意思。
個人覺得,對皮卡車型來說,要么就選擇能夠“硬碰硬”、永遠給你信心的分時四驅,如果不是越野用戶,兩驅版也足夠用。當然,對于很多有冰雪用車場景的用戶來說,TOD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一把后鎖。


更“花里胡哨”的是它的各種電子配置。比如采用了“8核芯片”的車機系統,每秒有2萬億次神經算力,擁有“智能交互語音系統”,能讓你和車“暢聊一路”——這只能用“消費者喜歡”來解釋了。
大量實體按鍵的減少,讓很多操控變得復雜,總是需要點更多次屏幕——并不是所有人都習慣在開車的時候跟車“暢聊一路”,來控制空調、音響和座椅。
老派人總是不喜歡改變。所謂“噱頭”,也是市場所需。是賣點,是“內卷”,也是產業升級。
長安覽拓者確實沒有對手——因為它跟誰都不一樣。
結構相同的,價格比它貴,價格跟它相似的,配置又沒它高,它在市場上有點“田忌賽馬”的感覺,不管是長城炮、銳騏皮卡還是大通皮卡,似乎跟它都不在一個賽道上。
覽拓者看起來確實不錯——希望在幾十萬千米、幾十萬車主,甚至幾十年的驗證后,我們還能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