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鑫

郎士元《題精舍寺》

李商隱無題一首
草書是理性和感性雙重交臻的藝術,有其獨特的審美特點。下面談談優秀草書作品所具備的五個基本特征。
一是風格雅正。雅正是雅化而后的一種正大氣象,草書的雅正是一種“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的收放和控制能力。這路風格一看便有種“親切的遙遠,熟悉的陌生”。筆墨中透出一種古雅之象,“似曾相識燕歸來”。含英咀萃,吐納芳華。無乖舛之象,無造作之意,好像一切都在意想之中,但越看越有一份意料之外的個性。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吐納經典、張揚個性”。可以看出,作者首先有良好的審美把握能力,如高速公路上的車輛,一切都在軌跡之內平穩暢快地行駛。
二是節奏鮮明。草書有兩個重要元素,一是韻律,另一個便是節奏。韻律講暢達,“草貴流而暢”。節奏是陰陽、開合、對比、避讓、統一;是“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是曲盡其態,回環往復。這類特征表現在作品上,便是使人為之一振的大開大合、大黑大白、欹正相生、左右相應,不爭位奪勢,不相互頂撞,互避謙讓,各得其所。簡單來說,作品中任何部位“大字周圍無大字、小字周圍無小字”,相擁而行,相抱成趣。最后達到整體上的融會貫通。
三是四線一體。四線特征為:有篆線、長線、弧線、曲線。要做到這“四線”,殊非易事。篆線就是中鋒挺健、勁澀厚拙;長線就是能充分騰挪黑白關系,達到“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的二維、三維空間效果。弧線和曲線在草書“圓通”上非常重要,它可以使紙上的文字盡可能搖曳多姿、相映成趣而拒板滯之態。觀看一件好的草書作品就如欣賞一首好的歌曲一樣,暢快自然,豪放低徊。這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當然草書不止這四種線,只是主要骨架是這些而已,另外還有“長短、粗細、剛柔、實枯”等線形特征。它們共同構成一件優秀草書作品“流連復觀”的審美愉悅。
四是筆墨情趣。這是書法創作者最初始也是終端的技術要素。筆情是作者以情擎筆,落落大度。翰不虛動,下必有由。“縱橫牽掣皆有理,鉤環盤紆總關情”。由此,你可以看見毛筆背后人的存在和狀態。起、收、轉、折都能基本到位,進而才能匯通諸家,錯綜群妙。墨趣是作者善于使用毛筆,由單一色而演繹出重、濕、濃、枯、澀幾種墨色變化。好像我們在聆聽一場音樂會,你會聽到多種不同音色、音質的美妙混響。重能見頭,枯能束尾,這是草書作品的一種功夫積淀和工匠精神。若沒有這個作為基礎,一切皆為空中樓閣。

臨敦煌殘紙

《秋風暮雨》八言聯
五是經典與率性的融合。經典就是具有審美的高度和一流的技術難度。所謂審美高度就是精致華美、生動鮮活,如此才能代代流傳,千古不衰。古人書法的所有精神、技術密碼都鋪陳于作品的每一個點畫之中,從而具有個性化和藝術共性的審美通感。我們時觀時新,時新時古,古今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