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小寨天坑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天外來客的親吻、人類的各種活動,都能讓這個星球變得坑坑洼洼。
“天坑”,指的是一種流水溶蝕形成的巖溶地貌,以陡峭的巖壁和巨量的容積被譽為“地表最壯觀的喀斯特景觀”。迄今為止,全球已確認的天坑數量超過300個,其中有270多個分布在中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天坑”大國。
小寨天坑是天坑中最有名的,被譽為“世界第一坑”,位于重慶市奉節縣境內,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既是目前世界上容積最大的天坑(1.19億立方米),也是最深的天坑(666.2米)。小寨天坑不僅巨大,色彩也極其豐富。絕壁上的巖紋顏色奇特,紅、黃、黑相間,猶如一幅國畫。充沛的水源是小寨天坑生機盎然的源泉,天坑本身也是個植物寶庫。據《中國植物紅皮書》統計,小寨天坑一帶已發現植物1285種,其中有許多野菜可以食用。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鄉的落溪天坑原本是一個落水洞,下方有一個豎井狀的溶洞大廳。2012年1月17日午夜,高峰村的村民聽到一陣轟隆隆的巨響,似火車駛過擊打地面,1000米外的房屋都有震感。次日早起一看,村莊東南面的落溪洞發生了崩塌,半個山埡連同大樹掉入數百米深的洞中,巨大的坑口顯露無遺,一個新的天坑——落溪天坑就此誕生。新形成的坑口直徑東西約長129米、南北向約80米、實測深度349米,被認定為目前發現的最新形成的天坑。

桂林七星巖溶洞內景
在廣西境內,北至全州,南到崇左,西起那坡,東到合山,凡是屬于巖溶地貌區的地方,幾乎都有天坑分布,廣西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天坑王國”了,甚至連桂林市的城區里也有天坑。桂林七星公園的普陀山中有一個名揚千古的溶洞——七星巖,其游覽歷史可追溯至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普陀山頂的天坑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離城市最近的天坑。
分布于陜西省鎮巴縣三元鎮的圈子崖天坑,口徑最大處520米,寬310米,深度超過300米,是迄今為止全球海拔最高的天坑。圈子崖天坑屬于漢中天坑群,根據數據分析,它們的形成年代在18.9萬~12.6萬年前。2016年漢中天坑群的發現,不僅讓中國的天坑家族又一次壯大,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國天坑的分布北界拓展到了北緯32度。

重慶武隆天坑電梯
垂直高度和容積僅次于重慶小寨天坑、位居世界第二位的是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天坑底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這里有比與恐龍時代同期生長的桫欏還古老的短腸蕨類植物,還有盲魚、透明蝦、白色貓頭鷹等稀有動物,其中中華溪蟹、幽靈蜘蛛被確認為新物種。
把目光投向浩渺的太空,時時做客地球的隕石和其他星體,也是“挖坑”的中堅力量。這種撞擊坑在月球、火星上俯拾皆是,在地球上也不算稀少。目前,我們仍能在地球上識別出178個撞擊坑,其中有5個直徑大于100千米。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沙漠中的巴林杰隕石坑是地球上保存最好的撞擊坑之一,直徑1200米,深達170米,周圍圍繞著45米高的壟起。研究認為,它是由一顆直徑約50米的隕石在5萬年前撞擊地球而形成。

巴林杰隕石坑

伯利茲藍洞
當碳酸鹽巖形成的坑洞遇上湛藍的海水,就別有一番攝人心魄的魅力。這些點綴在伯利茲、巴哈馬、關島等地附近海域的“藍洞”,大多形成在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代。巖溶作用讓這些地方的碳酸鹽巖臺地形成了眾多空洞。此后海平面上升,海水灌入洞中,便形成鑲嵌在淺藍色海洋上的深色“藍洞”。位于中美洲伯利茲的聞名遐邇的大藍洞,直徑超過300米,深度達到124米,有兩條珊瑚礁圍繞在它周圍。
廣泛分布的火山也能產生千姿百態的坑洞。火山噴發停止后,巖漿通道中的熔巖冷凝收縮,就會形成凹陷的圓形區域,也就是普通的火山口。但如果大量巖漿噴出, 火山體下方失去支撐,地表發生塌陷,便會形成“破火山口”。破火山口通常為陡壁包圍,規模比一般火山口大得多,直徑可達數百米至數十千米。位于蘇丹達富爾的德里巴破火山口,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嵌套了內外兩圈火山口。巖漿噴發,地面下沉,形成外層5千米寬的破火山口之后,新的抬升運動和巖漿噴發又在里面形成一個火山口。

蘇丹達富爾的德里巴破火山口

英國康沃爾郡一處90多米深的地陷礦坑

危地馬拉城一處地陷洞
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來看看人類的“作品”。人類的許多活動都會誘發或導致地面沉降。過量開采地下水或其他承壓流體(如石油),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重要誘因之一。地下固體礦藏,如煤礦、鐵礦的挖掘,會在地下形成采空區,當上覆土層不堪重壓而陷落或變形,也會導致地面下沉。
位于土庫曼斯坦達瓦札的“地獄之門”,有一段戲劇化的形成過程。1971年,地質學家在這片地區鉆探時發現一個蘊含豐富天然氣的洞穴。哪知鉆探下方突然坍塌,一個直徑70米的坑洞由此誕生。為了防止有毒氣體溢出,當時的人們決定點燃坑洞中的天然氣。沒想到這一燒就燒到了現在,無論白晝、黑夜,從不熄滅。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地理、果殼等微信公眾號

“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