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儒林外史》里,胡屠戶給了范進一個大嘴巴。街坊開玩笑說:“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我小時候沒覺得這是揶揄,還暗思:手上帶豬油,多好啊!
我的故鄉有種吃法,叫作豬油渣。熬完豬油后, 剩下的固體塊,貌不驚人,但脆而且香。豬油渣上撒白糖,可以拿來哄小孩子吃。熬出的豬油放在搪瓷杯里,待需要時取用:熬湯時,刮一勺; 炒菜時, 刮一勺; 捏餃子, 刮一點, 煮熟了, 豬油融化, 面皮濡潤, 餡兒酥融, 好吃。《儒林外史》里有所謂豬油餌餃,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古龍筆下陰險的反派律香川和唐玉,都愛吃蛋炒飯。唐玉前一晚殺了人,早起用半斤豬油、十個雞蛋,炒了一大鍋蛋炒飯。看著妖異, 其實很妙。袁枚認為,葷油炒素菜,素油炒葷菜。蛋炒飯不葷不素,用葷油炒,既不會太膩,又有味道,聰明。豬油炒的蛋炒飯,金黃油亮,除了蛋香,還有脂肪香,妙哉。
在重慶吃火鍋,一個足球大的牛油,當著你的面放進鍋里去,頗有點早年間海鮮鋪子請客人吃前先過目的勁頭。重慶火鍋就是愛牛油的重味,講究火鍋湯滴在桌布上,須臾便凝結為蠟狀。毛肚下去一盤,用牛油紅湯燙熟了,正在鮮脆當口,再用香油蒜泥過一下,多了蒜泥香油味,保留了滲入筋骨的麻辣,又略洗掉一點牛油的厚重,方是重慶火鍋的真味。去了牛油,就少了那份厚重。
中國古代人愛吃鵝油,《紅樓夢》里有所謂松瓤鵝油卷。我在廣東館子見過鵝油,白得欺霜賽雪。鵝油的點心帶點豐腴感,起酥拌餡,都香甜。還聽說有一種“鵝油翻毛月餅”,想來好吃。
我自己在巴黎做鴨子多,每次切完一只鴨子,留下一個鴨架,一大碗鴨油。鴨油可以拿來炒蔬菜,只需要幾滴鴨油,立時可以讓空心菜、蓬蒿菜到大白菜,統統點石成金,從冰清變為玉潔——鴨油是能讓蔬菜呈現玉質的。據說梅蘭芳之前獨愛北平恩承居的鴨油炒豆苗,豆苗青綠,鴨油如玉,真是翡翠碧玉鮮,想著都饞。
張秋偉//摘自《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重慶出版社,一勺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