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
一部美國老電影《空中飛龍》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伙恐怖分子綁架了一位美國富商的妻子和子女,以勒索巨款。綁架者將一張受害者的照片寄給了富商,照片中,富商的妻兒被綁在一個空無一物的石頭房間里。可是這張看起來沒有背景信息的照片,卻泄露了綁架的地點,主角根據妻兒瞳孔里的倒影、陽光照射的角度、石頭的材質和建筑風格等信息,推斷出妻兒被囚禁在英國的一個百年古堡里。最終,他和友人駕駛著簡易滑翔機飛越大海,勇闖古堡,成功解救了妻兒。
覺得這個故事很神奇?其實相似的故事在生活中已經發生了好多次。美國空軍有一個專門負責跨地域目標定位和分析的情報偵察小組,叫作361號小組,他們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就是在社交媒體上收集信息。
2015年的一天,361號小組成員在推特上發現了一張自拍照,一位恐怖組織I S I S成員站在指揮部前得意揚揚地笑著。該小組根據自拍照提供的環境信息迅速進行坐標定位,確定了I S I S在伊拉克的總部大樓的位置,并發射了3枚導彈直接摧毀其大樓。從ISIS成員發布自拍照到美軍實施軍事打擊,整個過程只用了22小時。
在大數據時代,在網上隨意搜索一張可以隱約看到背景的自拍照,找出一到兩個建筑物的名稱,然后搜索相關建筑物,在實景地圖中察看周邊環境,再逐一比對細節,比如,光照角度、室內布置等,就能找出拍照地點。
如果沒有背景,整張照片只有自己的臉,是不是就是安全的呢?恐怕未必。
2019年,一名日本男子因襲擊日本女星而被捕。被捕后,嫌疑人交代了犯罪過程:他放大了女星在車站的自拍照,在其瞳孔倒影中獲知了大致的街景輪廓,再用地圖軟件的街景功能逐個排除,找到了車站。隨后他到車站蹲點跟蹤,進一步鎖定了女星居住的公寓。接著,他又找到了女星在家里拍的自拍照和短視頻,經過對光照角度以及窗簾顏色等信息的仔細分析,最終成功推斷出女星住所的具體房號。
除了瞳孔,拍照時常擺的“剪刀手”也很危險。現在,智能手機攝像頭的分辨率越來越高,一張對焦完美的照片放大后能看清手指細節,這時可就要小心犯罪分子找上門。在自拍照中得到了你的身份信息和指紋后,指紋支付盜刷、偽造文書簽訂以及自由出入指紋門禁系統等“災難”可能會接踵而來。
他人直接使用自己的自拍照更讓人防不勝防。
2019年8月,重慶一名男子李某竊取了某主持人的照片,在網上交到了7名“女朋友”,之后向她們“借”了一筆不菲的金錢。一段時間后,受害者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別人利用你的自拍照還能刷臉成功。2019年,某快遞柜推出了刷臉取件的服務,杭州幾名小學生用打印出來的父母的自拍照成功取出了快遞。后來,這項服務就被取消了。
不僅快遞柜,就連網站上的真人認證也可以用他人的自拍照完成。網站的真人認證環節通常要求用戶對著攝像頭做一些動作,比如眨眼、點頭和張嘴等,初衷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拿他人的照片來蒙混。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運用特殊軟件“活化照片”,就能讓照片上的人“動”起來,完成認證動作。
不過,相似的技術反向運用一下,也可以造福人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教授曾設計出一款A I算法,同樣通過更改照片的一些參數,對照片進行肉眼不可見的改變,使不法軟件無法提取識別照片的特征值,從而保護用戶的臉部信息。
之淼//摘自《大科技·科學之謎》2022年第1期,本刊有刪節,攝圖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