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胡啟斌
(安徽師范大學 a.學報編輯部; b.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眾所周知,現如今“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1]世界也正處于數字經濟和智能化、信息化變革期,科技創新日益向縱深發展。大國之間的博弈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焦點展開新一輪競爭,中國也積極參與其中。習近平曾指出:“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2],而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來自于科技創新。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作出了重要部署和規劃,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理論。這些重要論述成為指導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重要指南。
近年來,關于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學者們對其科學內涵、生成邏輯、理論創新和重要價值等進行了廣泛探討,形成了科學研究范式一致的研究格局,并在研究其原創性貢獻、階段性發展和整體性分析方面取得了顯著研究成果。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有利于在總結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深層次研究。
學者們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研究中,對其科學內涵的界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原則與維度。部分學者主要從原則和維度兩方面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科學內涵。例如:郭金明[3]基于黨內定論優先、有繼承有創新、重大實踐基礎、統領科技全局、語言精練易記等原則,提煉概括出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并將其歸納為五個方面: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楊孝青等[4]主要從理論維度、技術維度、制度維度和價值維度分析其科學內涵,并將其依次歸納為:以創新引領為先導的理論創新,以目標導向為路向的技術創新,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制度創新,以人民立場為宗旨的共同創新。蔣飛燕[5]從戰略維度和人本維度重點論述其思想內涵。其中:戰略維度包括以科技強國夢為基礎推進實現中國夢、以新發展理念推進科技強國夢建設;人本維度包括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發展理念和突出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郭鼎臣等[6]則從主體和實踐雙重維度分析其科學內涵,即從主體維度將其科學內涵概括為領導主體論、人民主體論和創新主體論;從實踐維度將其科學內涵概括為創新道路論、戰略目標論和制度保障論。
2.理論與實踐。部分學者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科學內涵。例如:劉立[7]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概括為:創新發展動力論、科技創新目標論、科技創新趕超論、科技創新方針論、科技創新改革總思路論和創新人才論,以此說明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邏輯嚴密且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艾志強等[8]將其科學內涵歸納為科技創新論、科技人才論、科技民生論、科技生態論,進而闡明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結構嚴密和意蘊深遠的科學研究綱領。于永成等[9]主要從科技地位、科技戰略、科技民生、科技人才及綠色科技五個方面概括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秦書生等[10]將其科學內涵概括為強國論、競爭論、保障論、人才論、生態論和民生論,進而闡述了其理論體系。蔡兵[11]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偉大實踐,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歸結為“第一動力論”“時代任務論”“特色道路論”“政治保障論”四個方面,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與中國實踐結合的最新成果。黃濤、陳步偉等人則圍繞“為什么要創新”“誰來創新”和“為誰創新”“怎么創新”“如何推動創新”幾個方面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概括為科技創新的價值觀、人本觀、實踐觀、動力觀,并指出“科技創新需要哪些保障”“科技創新由誰來領導”等問題,同時提出只有把握其深刻內涵,才能理解其理論蘊含和歷史意義[12-13]。王亞軍[14]則將其科學內涵概括為科學技術本質論、價值論、倫理論、目標論、策略論和重點論,并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如何加快科技創新和建設世界強國的深度回答。李永慶[15]也認為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研究需深刻把握其思想本質,并將其科學內涵概括為創新發展動力觀、科技創新道路觀、科技創新群眾觀、科技創新人才觀和科技創新國際觀。
1.對科學內涵研究的范式單一。大多學者從多個維度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進行了整體性的梳理,以體現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對進一步研究該論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源。但實際上,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科學內涵的研究不能過多地用“科技創新XX論”的表述方式來回答“為什么要科技創新”“為誰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目標是什么”“如何進行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應如何趕超”“誰來進行科技創新”等問題,而應以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闡釋為研究范式,提煉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中兼具原創性的關鍵句,明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用典用詞的深層意蘊,闡述其科學內涵的博大精深。
2.對科學內涵研究的方法單一。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科學內涵的研究,多數學者都能把握其內蘊的核心要義,均指向了科技創新的“四個需要”“四個面向”及“兩個更加”。但大多學者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科學內涵的研究集中于從時代課題、重要地位、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來概括。其實,還可以從習近平對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直接繼承的角度,運用馬克思抽象到具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邏輯和歷史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新時代條件下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所體現的時代特征,進而分析其內在特質,即與時俱進性、目標導向性和實踐指導性,從而使分析更具科學性和指導性。
1.理論傳承。部分學者主要從理論傳承方面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生成邏輯。例如:侯波[16]26-30從理論角度闡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繼承與發展,并在吸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科技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其理論 。于安龍等[17]10-16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自古以來科技發展歷史經驗與教訓的深刻總結。潘澍等[18]13-19從理論維度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思想的與時俱進,從歷史維度論述了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創新理念的當代弘揚,并指出要運用科技創新手段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協調融合。李磊[19]16-22主要從理論維度詳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科技觀的豐富與發展,是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科學技術對認識客觀規律、提高社會生產力、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以及實現人自由自覺的活動相關論述基礎上的理論傳承。聶朝昭等[20]5-8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觀,來源于對人類科技革命規律性的認識,來源于中華民族悠久的創新傳統,并立足人類科技文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窗口期,傳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鐘育強[21]23-27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理論傳承體現在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科技理論繼承的基礎上,又聯系中國古代優秀文化中的創新精神、變革思想及近代中國制度變革和思想解放,傳承發展了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的科技思想。
2.現實發展。部分學者主要從現實發展方面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生成邏輯。例如:侯波[16]26-30從現實基礎角度闡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認為其反映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階段性目標的實現,符合時代的發展與突破;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關于科技創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是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終目標的邏輯相一致的現實表現。于安龍等[17]10-16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結合世界多個國家制定的創新戰略規劃,聯系關于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和創新環境等方面組成的國家創新體系過程中的現實發展;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身發展過程的實踐概括。潘澍等[18]13-19從現實維度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在總結國際國內復雜變化和時代潮流深刻變動基礎上的深度思考;是在總結中國社會變革和現實關照基礎上的實踐創新。李磊[19]16-22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建國以來不同科技發展階段歷史經驗的概括;是在充分認識到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要比以往更為迫切基礎上的現實反思;是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聶朝昭等[20]5-8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實踐,是從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和科技強國夢的戰略高度出發,以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根本,在現實發展中不斷加深對其思想資源的新概括。鐘育強[21]23-27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現實來源體現為習近平個人的工作和執政經驗,基于充分認識國內科技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以及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又迫切要求科技理論指導,由此推動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現實發展。
1.全面性和系統性研究缺乏。較多學者主要從概括性和敘述性的視角清晰地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但對這方面的總結沒有深入展開,基本上是小篇幅的概括,其中對理論基礎的研究只是將其歸結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或馬克思本人的技術創新思想,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的深入研究。例如:在歷史基礎方面,雖然有學者提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根基,但沒有緊密結合近代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走進新時代做系統化的梳理和探究;同時,較多學者將其現實發展過程理解為習近平個人的工作經歷,或是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的實踐概括,而應該將實踐區間和時間線索放寬,從縱向角度,對建國70年以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歷程主線進行階段性概括總結,再從橫向角度依循國內實際情形分階段對習近平相關工作經歷做歸納總括,由此才能使論證更具全面性和系統性。
2.深層邏輯梳理不夠。學者們從理論傳承和現實發展兩個維度較為詳實地研究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但對兩個維度邏輯關系的梳理還不夠全面。為此,應立足某一主線,從形成過程提煉其邏輯蘊含。首先,從邏輯起點出發,論述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汲取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及中國共產黨歷代核心領導人的科技創新思想,并對此進行創造性轉化、提煉與理論的新發展;同時,重視人民群眾作為科技創新認知主體和實踐主體所發揮的重大作用,而國內深處的技術“卡脖子”環境是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直接出發點。其次,從邏輯條件出發,論述在當前中國特殊的國情下,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應運而生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性、歷史性、戰略性和包容性四個條件。再次,從邏輯環境出發,結合我國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而論述習近平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網絡安全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性。因此,以上三重邏輯更加有助于精準地概括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
1.開創新境界。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在繼承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基礎上的再創新。為此,李青林[22]強調: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理論養料是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是在繼承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中形成的對中國特色科技創新理論發展的新見解。馬文武[23]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關于科學發展及其本質特征的規律認識和科學研判,由此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科技發展觀的新境界。劉靜[24]認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基礎上實現的又一次理論創新。
2.拓展新認識。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在汲取了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科技創新思想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和拓展對創新規律認識的過程。為此,王立軍[25]指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對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科技創新思想的豐富與發展,其理論體系貫穿思想引領、戰略部署和實際行動。徐成芳[26]提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接力賽跑的里程碑,實現了對中國共產黨科技創新思想和發展觀新的歷史飛躍。劉園園等[27]認為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的科技思想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提出、豐富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科技理論和學說的認識、深化和創新發展。
3.豐富新體系。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當代中國和新時代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它使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為此,羅暉[28]強調: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科技思想中國化的實踐過程,并在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李磊[29]認為習近平的新科技革命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觀中國化的創新性發展,是其在把握歷史變革和時代機遇的條件下構建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新體系。魏繼昆[30]指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實際創造出的重要理論成果,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豐富了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技政策體系建設的內容。
1.傳承與發展研究過于聚焦。較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從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繼承發展的視角,深湛詳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在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從思想、戰略到行動的理論體系。這既符合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又能體現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有深厚的理論沉淀。可以說,這方面研究成果豐碩且論述較為完整,但正是由于眾多研究結論傾向于從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繼承發展的角度概括總結,由此可能帶來研究視角單一的問題。
2.原創性思想提煉不夠充分。較多學者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中原創性思想的提煉還不夠充分,有的論述僅討論了“如何繼承和推動創新發展”的相關問題,而其論述中區別于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的科技創新思想的觀點沒有很好地呈現。學界可以按照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的基本研究思路,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與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關于科技創新的論述作比較研究,從中提煉出其原創性表達。
3.研究層面不夠系統全面。較多學者從宏觀層面論述了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而較少學者從中觀和微觀層面論述其在不同時期所體現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形態。實際上,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科學的理論,是對歷史規律的現實反映。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以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在不同階段的科技實踐為依據,而習近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曲折和創新發展中找準了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路徑及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特征,今后可以豐富該方面的研究。
學者們從全球視野、戰略眼光和歷史發展新方位等視角較為系統地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價值意義,并依此展開了較為熱烈的討論。
1.現實價值和世界價值。部分學者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現實價值與世界價值。例如:康乃馨[31]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現實價值,認為其作為中國經濟的驅動力,打破了以要素為驅動發展的動能機制,是促進經濟高質量、高效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將其納入到經濟體系中,并強調其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思想地位。盛輝[32]分析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世界價值,認為其堅持以世界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制定各項創新目標中引導、打開和創建開放創新新局面,指引了世界科技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共享發展。張媛媛[33]闡釋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現實價值,認為它是在馬克思創新思想內在邏輯基礎上的當代價值體現,是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技術原創性跨越的根本遵循,特別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協同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了戰略抓手和戰略選擇。
2.政策價值與戰略價值。部分學者論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價值與戰略價值。例如:劉立等[34]剖析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政策價值,認為它經由思想創新轉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推動形成了符合中國科技發展道路的創新體系。丁任重等[35]詳述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戰略價值,認為其遵循了科技創新必須與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的原則,指向黨的領導、政策扶持和務求實效,并作為指引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行動指南的實踐路向。陽銀銀等[36]從糧食安全和綠色創新相結合的角度論述了其戰略價值,認為它引導化解了“種子危機”,推動了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的發展,并以“科技為民”的基本價值原則論述其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為人們生活提供良好環境、為人民發展提供優質資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
1.與黨的執政理念和領導地位結合不夠緊密。學者們主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創新體系構建的高度探討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對推動國家長期穩定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地位,但他們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地位論述的視角還不夠開闊,未能很好地結合黨的執政理念和領導地位來論證。實際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需結合中國共產黨對科技事業的絕對領導的相關闡釋做系統性研究。
2.研究的學科視角不夠開闊。學者們從戰略和全局、全球視野和歷史發展新方位、政治經濟學等視角闡釋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價值論述中所體現的思想高度。實際上,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慮,學術界需進一步努力挖掘該方面研究基本觀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另外,學者們從多重角度全面且邏輯清晰地指出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價值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但他們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價值概括的學科視角不夠開闊,從而導致研究結論單一,未體現多學科的理論視野。因此,今后應充分結合多學科的研究方向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分析概括。
概括而言,當前學術界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后續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資源,但從整體上看,學術界在研究出發點、研究角度、研究高度和學理研究方面還存在不足,基本結論如下:
1.理論研究的深度和精準度不足。學術界通常按照科學內涵、生成邏輯、理論創新和重要價值的結構加以分析,并通常將其全部放在一篇學術期刊中進行論證,因此難以展開更為深入的分析。在論述其科學內涵的過程中,多數學者的表述方式存有較高的相似性,他們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概括為“科技創新的幾個觀或幾個論”,其中很多章節的標題是使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概括的,或部分使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原話。但筆者認為:因習近平在各個場合和各個會議上的講話都是基于一定現實背景和實踐要求的,所以應結合具體場合、具體時間或劃分階段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原話和學者自身總結的內容做出區分,而不是籠統地將其混在一起,否則就難以精準挖掘習近平講話中更深層次的內涵。
2.基于執政黨角度的研究不夠。學術界更多地傾向于從國家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科技發展戰略等方面來闡釋其重要價值。而事實上,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既與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技創新觀有關,更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的實踐發展有關。為此,我們在闡述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價值方面應側重于將黨的執政理念、領導地位和新時代新征程的大方向融入其中,并結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所面臨的的國內國際復雜環境作出具體分析。
3.研究高度與比較分析不夠。學術界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產黨科技創新實踐相結合為研究對象,依循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闡述其時代背景、形成過程、主要內容、基本特質和現實意義,但未能較好地將其與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的科技創新思想作比較研究。另外,較多學者從戰略和全局、全球視野和歷史發展新方位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高度闡釋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較少有人從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繼承發展的角度,從國家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高度探究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核心問題。
4.邏輯方法與學理論證較為欠缺。學術界集中于從理論傳承和現實發展兩方面討論其生成邏輯,但未能很好地建立兩個方面之間的邏輯關聯,由此導致論述形體不夠聚焦、關聯性不夠、主線不明朗。實際上,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厚的學理基礎,學者們更應注重從學術化和學理化的高度,采取整體性和階段式分析方式來研究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闡明其如何從萌芽階段、發展階段直到走向成熟階段,特別是其在每個階段的不同方面又是如何吸收馬克思主義技術創新的成果,以及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的科技創新思想;同時,在每個階段的不同方面又是如何應對西方科技思想對發展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的影響,將其作為一種學理資源提煉學理基礎。
針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進一步研究,學者們可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豐富和深化:
1.加深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新飛躍的認識。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核心邏輯是對中國古代內生創新精神的持續激發,是對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的創新發展,是對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科技創新思想的再創新。對此,應從整體性和階段式分析出發,從學理化高度挖掘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原創性貢獻和創造性成果,以說明它是對中華優秀科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馬克思技術創新思想本質精神的傳承、是對馬克思科技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
2.加強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學術化、系統化和體系化研究。論證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是邏輯完整和系統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說明它是在歷代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人科技創新思想核心內容基礎上的提煉與升華。為正確認識其科學內涵提供了鮮明的理論闡釋和科學的研究范式,深刻領悟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3.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歷史和時代價值研究。深度分析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理論構成,并結合歷史和時代價值總結其對建國70年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的實踐經驗,是爭取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證,是立足國際科技競爭不敗地位的力量源泉,是掌握歷史主動性進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選擇,是穩定大局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向。
4.加強對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研究角度、方法特色、結構創新的研究。首先,在研究角度方面,應從整體性和系統化的高度提煉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中的核心句作為理論研究主線,并用學術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挖掘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其次,在方法特色方面,可以運用比較研究法、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方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和交叉學科研究法,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經濟學科的交叉研究,全面分析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中的科學內涵,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經濟學科中的科學方法交叉使用的鮮明特色。最后,在結構創新方面,應立足發展和安全、戰略和復興的高度,從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中提煉其關于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和重要保障的論述。
總體而言,研究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應結合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實踐為研究對象,從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繼承發展的角度出發,堅持中國共產黨對科技創新事業的正確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闡述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邏輯蘊涵和內在特質,進而論述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實踐路向,將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獨創性和原創性貢獻進行學理化闡述和學術化表達,最終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的邏輯框架和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