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社會的快速發展讓農村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垃圾分類治理問題備受關注。目前,我國還未形成有效的垃圾治理體系,而農村地區更是較為落后,在前端分類和后期處理上都存在著問題,難度系數較大,垃圾處理技術有待提高,政府層面缺乏引導,村民層面參與度不高,環保組織層面參與度不足。要想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建設美麗鄉村,就必須重視垃圾的分類治理問題,做好源頭分類與末端處理,讓村民參與、政府引領、環保組織協助成為一種治理常態。
首先,缺乏可操作的具體法律規章。在訪談中得知,浙江省T縣的相關規定大多只是指導條例,比如對于村民參與只是倡導而不是強制參加,缺乏具體目標、分類標準、完成指標和獎懲措施等條例,可操作性不強。其次,缺乏有效管理機制。T縣雖然在垃圾治理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缺乏對垃圾分類與處理兩個階段的管理和監控,很多地方依舊沒有做到垃圾分類。政府雖然倡導群眾進行垃圾分類,但是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沒有全方位細化落實。最后,環境信息公開不到位。政府有時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利益,往往對環境問題報喜不報憂。這使得政府與外界的信息不一致,侵犯了村民了解環境的權利,影響了村民的有效參與,阻礙了垃圾治理的進展。另外,有些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也會給出虛假數據,這都給村民和社會傳達了不準確的環境信息,誤導政府做出錯誤的治理決策。
T縣的垃圾分類治理宣傳雖然在持續開展,但一方面村民環保意識不夠,欠缺相關知識。如日常使用的電池常為堿性鋅錳干電池,其中會將汞作為添加劑,充電電池常為鎳鎘電池,汞和鎘均對人體和環境有害。油漆中含有HCHO、苯、甲苯等有毒物質,這類垃圾隨意丟棄或填埋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必須單獨處理。村民大多對這些不了解或不重視,缺乏環境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另一方面,村民參與度不高,即使政府開展了宣傳教育,可在日常生活中仍將不同種類垃圾混裝混放,參加公益環保活動的人更是占少數。而且在環境政策的制定修改、政策執行中的監督、政策執行后的跟蹤維護等方面,村民并沒有發揮主人翁作用,也沒有付諸行動。
隨著社會的進步,非政府組織即社會組織在垃圾處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但由于政府對其干預過多或者由于其自身的發展受到了各種內外部條件的限制,阻礙了社會組織的發展空間和前進道路,使得T縣一些非政府組織發展比較艱難,沒有發揮作用。而且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組織起步較晚,其內部治理結構、運行模式、人員組成等都還不是很完善,存在諸多紕漏,不是很成熟,導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不太順利,在垃圾治理上發揮的作用自然也會受到限制。
第一,政府要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垃圾分類與治理有法可依。政府要明確規章制度的內容,完善執法過程,嚴格執法程序,主動公開當地的垃圾治理情況,并采取責任制。第二,政府要優化管理體制,提高治理效率。完善的管理體制能夠保證村民參與的有效性和積極性,也能降低環境被破壞的程度,從而降低垃圾分類的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第三,政府可以實施激勵政策,積極引領村民廣泛參與垃圾源頭分類和末端治理。對于駐村企業,要引導企業及其員工參與到垃圾分類治理中,將垃圾治理市場化,并激勵企業研發改進垃圾處理技術。
第一,村民要自覺培養環保意識。垃圾分類治理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是長期存在且不可避免的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環保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就非常重要。村民要自覺學習環保知識,把環保教育當成必修課,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第二,村民要積極參與垃圾治理。首先要從源頭減少垃圾制造量,如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其次要與當地政府保持良性互動,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相關情況;最后還要對村民的行為和政府工作進行監督,助推農村垃圾治理提質增效,保障垃圾治理體系有效運轉。
非政府組織作為第三方組織,能夠發揮政府、村民都難以發揮的協調作用。有時第三方組織比政府更容易號召村民參與公共事務,集中地、有針對性地專注于解決某一類生態環境問題,對農村垃圾治理很有幫助。因此,政府要為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降低環保組織的門檻,吸引更多的人士組建環保組織,參加到農村垃圾治理中來。政府要加強與環保組織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困難與需求,提供實際幫助,克服其成長路上的障礙。非政府組織自身也要完善內部結構,注重外在發展,協調政府與村民的關系,聯系基層,深入群眾,做好垃圾分類治理的宣傳,以點帶面,提高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正確率,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技術在垃圾分類治理中也很重要,它支持正確的垃圾分類和無污染處理,提高資源再利用率。因此,政府要加大創新資金投入,招攬培養技術型人才,積極鼓勵各企業和組織進行技術研發。企業要抓住機遇,響應政府號召,加強垃圾分類治理技術研發。村民也應該重視技術教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自身本領,為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社會在前進,技術也要跟上節奏。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垃圾分類治理都要不斷創新技術,這是一個永久性工程。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垃圾分類治理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垃圾分類治理技術不完善,村民參與不夠充分,政府體制不健全,社會組織發展不健全等。政府、村民、社會組織要分別發揮好引導、主體和協調作用,要以村民參與為主,政府、環保組織為輔,形成一個主體突出、多元參與的治理模式。完善法制建設和管理體制,拓寬村民參與的形式,突出村民的主體地位,幫扶發展非政府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形成垃圾分類治理的合力,提高我國農村地區垃圾分類治理的水平和效率,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打造和諧美麗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