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露丹
(太原科技大學)
百業農為先,農興百業興。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農業建設新發展等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鄉村振興作為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目的在于以鄉村振興來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強戰斗堡壘。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要由基層黨組織來傳達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也要由基層黨組織來貫徹落實。在全面開啟“十四五”規劃,全面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之際,基層黨組織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橋頭堡”,建強農村地區的基層黨組織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以黨建為統領,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把黨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務轉化為基層的具體任務,抓牢、抓實、抓出成效。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現代化農業體系的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然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仍然制約著農村的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組織者、領導者,肩負著從大局出發為本地區的整體發展制定規劃、繪制發展藍圖,帶領鄉親們從當地實際出發,在本地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積極為本地區發展創造更多機會的重要職責。為此,需要基層黨組織做好引領經濟騰飛的“領頭雁”,帶領廣大農民在鞏固“一村一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致富能手的帶領作用,為更多本地區群眾對接商品市場,有效解決產供銷問題,從而為壯大本村集體經濟注入活力,建成鄉村產業鏈,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量提質。
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廣大農村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旨在通過相關政策的落實來建設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新農村,這與農民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相契合,但對于相對偏遠地區的農民而言,因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未能全面系統了解相關政策和落實舉措、將個人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結合。這就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使其成為凝聚民心、為民謀利的“主心骨”,通過宣傳黨和政府關于支農惠農的最新舉措和政策,激發廣大農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認可與支持,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積極性。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航掌舵作用,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然而,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需持之以恒抓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集體經濟活力不足是當前制約鄉村振興的癥結之一,制約著基層黨組織為民辦實事的數量和質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在農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力抓手。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優勢產業,拉長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留住農民,留住鄉愁,增強農民對基層黨組織的信賴和依靠。
近年來,部分地區集體經濟收入低且增長緩慢,大量農民進城務工,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不足。雖然在脫貧攻堅戰中,基層黨組織帶領各地積極探索,建立了“一村一業”,形成了“一村一品”,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集體經濟的發展,但由于基層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的統籌規劃不足,管理經驗不夠,加之生產技術相對缺乏,多數農產品處于粗加工階段,加工轉化增值率不高,經濟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踐行者和推動者。然而,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沒有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在引領鄉村振興方面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如對一些惠農政策的宣傳不到位,百姓對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導致執行力不強;一些干部隊伍的綜合能力不能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如部分年輕基層干部工作經驗不足,工作方法不適應當地村情村務的實際需要,缺乏統籌規劃大局能力,出現政策落實打折扣現象等。此外,有的基層組織工作機制不健全,村“兩委”之間存在相互掣肘、凝聚力不足問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全面系統的民生工程,是關乎每一位農民前途命運的重要戰略,只有所有人都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中來,才能凝聚共識,共同推動。但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并未將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詳細地向百姓進行宣傳,沒有達到思想上的高度統一,未能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和建設熱情。因此,部分群眾還未能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將自己的增收致富夢與鄉村振興戰略同頻共振,參與熱情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基層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堅實保障。需要以黨建為統領,以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來抓黨建,筑牢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
目前,制約鄉村振興的問題之一是集體經濟仍然相對薄弱,使得基層黨組織在很多領域有心無力,難以發揮有效領導。為此,基層黨組織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之一就是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引領實現產業興旺。首先,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為經濟發展領航掌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對當地經濟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在“一村一品”產業的基礎上,科學研判產業發展前景,積極推動合作社構建集生產、倉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壯大當地集體經濟,增強基層黨組織“造血”能力。其次,發揮黨組織的資源統籌優勢,激活農村經濟內在動力。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其在資源、資金、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加強農村與農業院校和農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如增強農業專家對生產過程的直接指導,結合智能技術定期對土壤成分以及生長條件、陽光、溫度、濕度等進行動態監測,指導農民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補充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確保農作物的高質量生產。最后,強化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開展生產技能培訓。基層黨組織要積極為村里農戶搭建學習平臺,提供資金、場地支持,開展農業技能培訓,如病蟲害防治、輪作耕種、種子選取等,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保證生產效益總體提高。總之,要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的領導力,夯實基層黨組織的物質基礎,更好地為當地民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效率。
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能夠作出正確規劃、有效預判形勢、明確發展方向,帶領本區域民眾追求美好生活。因此,要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這一戰斗堡壘。首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政治引領。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黨管農村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時貫徹傳達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執行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組織本地區黨員及時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帶領村民解讀重大決策部署,找準政策在鄉村振興中的落腳點。其次,完善組織結構,提高組織執行力。構建黨支部—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的組織體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實行黨員聯系戶制度,由一名黨員對接農戶,配合村委做好政策宣傳、社情民意等各項工作任務。最后,選好“領頭雁”,壓實主體責任。堅持精準選拔的原則,從基層黨員干部、復員轉業軍人、致富能手、熱愛農村事務的大學生等青年骨干中選取綜合能力強、銳意進取、勇于擔責、心系群眾、樂于奉獻的黨員擔任基層黨支部書記,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鄉村帶頭人隊伍。
和諧融洽的干群關系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推進的潤滑劑。因此,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社會建設。首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在作出決策時,要深入群眾,聽取群眾意見,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外,基層黨組織要積極做好政策宣傳。帶領廣大農民解讀最新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透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各種支農惠農政策的長遠利益和持久效應,從而提高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與支持,堅定廣大群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信心,促使其自覺配合基層黨組織做好各項政策落實工作。其次,基層黨組織要爭取群眾的最大支持與信任。一方面,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通過艱苦細致、鍥而不舍的工作,使群眾深刻體會黨組織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給大家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盡心盡力幫助群眾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其所思所想所盼放在心上,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想方設法促增收,通過實際行動獲得群眾的信任,從而凝聚起各方力量,構建更加緊密團結和諧的干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