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京京,陳 濤,梅 磊
(1.陜西理工大學數計學院,2.陜西省漢中市統計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數字政府建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2035年遠景目標之一。但作為國家治理基石的鄉村治理等基層治理,往往較多關注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鄉一體化、鄉村振興等發展型戰略,對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治理重視不足。2022年4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要求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加快構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數字經濟體系,構建適應城鄉融合發展的數字治理體系,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指數字社會公民學習、工作、生活應具備的數字獲取、制作、評價、分享、創新、安全保障、倫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農村基層干部作為黨在農村工作事務的領導者和實踐者,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最新方針舉措的神經末梢,也是推進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把手。因此,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的高低,將影響政府數字治理效能和黨的執政根基,事關農民幸福指數和鄉村振興目標能否如期完成。鑒于此,本課題組于2022年5月對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情況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研,對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依據數據分析結果,結合調研情況,提出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提升策略。
本次調研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上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線下采取紙質問卷和訪談調研,對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不含掛職鍛煉干部)數字素養情況進行調研。問卷分為被調研者個體特征調查和數字素養調查兩部分,其中數字素養調查分為通用技術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社交、數字化學習和創新5個維度進行。
本次調研共回收問卷320份,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90.9%。被調研者中,男性135人,女性156人;40—50歲的農村基層干部占比最大,為62.2%,50—60歲次之,為24.1%;本科占比6.3%,大專占比21.1%,高中或中專占比31.95%,初中占比31%,小學及以下占比9.6%;家庭年收入在2萬元及以下者占比27.8%,2萬~4萬元占比22.7%,4萬~6萬元占比18.2%,6萬~8萬元占比12.7%,8萬~10萬元占比4.7%,10萬元以上占比7.9%。
通用技術素養方面,會使用智能手機者占比99.7%,會使用微信或釘釘的基本功能者占比99.3%,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操作者占比62.2%;數字化社交方面,經常使用微信或QQ朋友圈功能者占比92.8%,能夠熟練進行線上聊天互動者占比96.2%;數字化學習和創新方面,會制作短視頻并發布到微信朋友圈(其他數字化平臺)者占比91.1%,會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以及農特產品銷售、召開會議者占比51.55%;數字安全素養方面,手機支付過程中注意密碼保護者占比54.9%,線上社交時能維護國家安全和防止隱私泄露者占比27.49%,會使用殺毒軟件對智能手機和計算機進行殺毒者占比55.4%;數字化管理方面,能夠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疫情防控、應急信息通知發布等惠民服務者占比58.4%,具備村民檔案和村政務數字化存儲能力者占比42.7%,會使用智慧黨建、村政務云平臺召開會議者占比41.2%,會利用數字信息對村經濟、民生進行分析和規劃者占比3.4%。
數據是數字政府的基礎資源。數據的安全風險是數字政府建設面臨的風險之一,由于其不僅涉及個人安全,還牽涉國家與社會安全,能否將風險置于可控范圍內,既取決于數字技術發展水平,又受制于數字政府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本課題組在對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數字安全素養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網絡安全的不確定性,對農村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了挑戰,各類詐騙集團利用互聯網對中西部落后地區農民進行詐騙的事件屢屢發生,境外反華敵對勢力向農村基層干部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竊密時有發生,農村基層干部缺乏科學應對各種不確定風險挑戰的意識和能力。雖然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向村民廣泛宣傳防止網絡詐騙的方法,但干部自身的數字安全素養卻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數字安全意識薄弱,不知道如何在網絡社交中防止單位信息泄露、國家安全泄密等。例如,被問起“如果有美女通過網絡平臺主動搭訕,或是詢問工作情況和三線建設所留存的工業遺跡詳細信息時,應該怎么辦”,17.2%的農村基層干部認為可以先聊聊看,自己的工作崗位很平凡,無保密必要。二是抵御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較低。85.9%的農村基層干部對計算機構造以及網絡安全常見問題不清楚,91.1%的農村基層干部無法答出防火墻為何物以及有何作用,50%的農村基層干部不知道網絡安全故障發生的主要原因。65.9%的農村基層干部面臨隱私安全危機,認為自己保護隱私的能力比較欠缺。例如,一些農村基層干部主動或被動泄露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面對電腦運行速度下降、藍屏死機等問題,部分農村基層干部不知如何處理;還有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喜歡點擊特價和優惠鏈接,購買假貨后無法退貨時,不知該如何維權。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數字治理水平存在東南部地區發達、中西部地區落后等區域不均衡性,陜西地區也存在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數字治理水平的區域差異,受秦巴山區地理位置和經濟因素影響,與西安市相比,漢中市數字政府建設起步較晚,數字治理水平較低。且由于基層工作繁雜,基層工作者常常身兼數職,整天面對著成堆的報表和瑣碎枯燥的工作,還面臨著泥石流、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威脅,數字化人才很少愿意去秦巴山區農村工作。此外,基層缺乏數字化人才科學引進機制、流動機制、激勵機制,導致漢中農村數字化人才引進困難。本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多數農村基層干部學歷較低,知識水平和思想觀念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造成農村基層干部數字治理能力較低,主要表現為:一是缺乏數字治理方式和治理觀念,依舊沿用傳統的基層治理思維和方法,既不會利用數字信息進行社會經濟形勢分析,也不會利用網絡吸引有意愿回鄉創業的技能型人才,導致鄉村經濟文化建設錯失發展機遇。二是不會利用數字化平臺處理日常政務和進行檔案管理,沒有能力建立數字化應急預案。三是不希望通過網絡實現群眾監督,對民意調查和政務信息網絡公示十分抗拒。
漢中市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年齡偏大,老中青結構搭配失衡,老齡化趨勢明顯,且文化水平偏低,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他們對信息化時代的新現象缺少必要的領悟力和洞察力,導致工作效率較低,加之基層事務繁多,一些農村基層干部對于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感覺身心疲憊,無暇進行自我學習,而農村基層黨組織除了開展上級安排的黨員活動,再無其他價值觀教育。對于國家為建設數字鄉村提供的軟硬件設施,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只是用來消遣娛樂,而非提升自身數字素養,增加農技知識儲備。還有部分農村基層干部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可自拔,或上班時間觀看娛樂短片、給主播送禮物。除非上級規定通過微信群等數字化方式進行通知宣傳,他們很少主動發布各種學習信息和先進鄉村人物事跡,也沒有通過數字化社交主動與外地客商聯系、尋找商機,以及通過數字化平臺向科技特派員學習。
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數字化培訓是各級政府近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與我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廣泛深入的數字化交易相比,數字鄉村建設提出和實施得較晚,農村基層干部數字化培訓體系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培訓內容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沒有結合漢中農村實際情況進行案例講解等,培訓內容單一、缺乏吸引力,未能勾起農村基層干部的求知欲,他們很少與培訓教師主動溝通。二是培訓方式不夠新穎,往往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沒有結合實際創新培訓方式,導致培訓實效性不強。三是部分農村基層干部不重視培訓,不愿學。他們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不了解自己有哪些短板、該如何強化,不積極參加培訓,認為培訓是走形式,浪費個人時間。
在我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多次通過高質量黨建來引領改革轉型。在基層政府數字化轉型時期,提升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需要通過黨建工作來統一思想,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基層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思想引領。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強化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教育。數字治理是信息化時代政務管理創新的產物,是以滿足公民需求和期望為目標的現代化服務型政府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因而我國實施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戰略,推進農村政務數字化,讓數字治理惠及廣大群眾。但是部分基層黨員干部不知道推動數字治理、提高數字素養的意義,需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機制,讓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讓他們明白數字素養是基層干部必備的素質,提升數字素養是新時期基層治理的需要。此外,還可選拔一些素質高、能力強、有擔當且具備較高數字素養的人才補充到基層黨組織的各類工作崗位上來,優化基層黨組織結構。
二是充分發揮數字素養較高黨員的傳幫帶作用。在基層黨組織開展的數字化轉型專題講座、黨員小組討論等活動中,讓數字素養較高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向數字技能學習有障礙的黨員傳授學習經驗,并積極與其談心談話,疏導負面情緒。
三是將數字化培訓納入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應構建服務于鄉村數字治理的工作體系,其內容要涵蓋黨員干部的責任分工、基礎保障、監督問責等方面。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要針對數字化培訓制定合理的規劃,豐富培訓內容,拓寬培訓渠道,制定科學的、彈性化的考核指標。
對于調研中發現的農村基層干部因工資低、工作壓力大導致沒有時間和精力主動接受數字化培訓的情況,可通過構建考核評價機制與激勵機制,給予農村基層干部提升數字素養的動力。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組織相關專家,根據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運用統計學理論和國家治理理論等構建適用于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測評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定期開展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與技能評測活動,以評促改,制定提升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的機制和措施。
二是在農村基層干部日常考核中增加數字素養考核,并通過手機發送成績,這樣既能保護隱私,又能起到督促作用,讓農村基層干部了解到自身的數字素養水平,引導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自我激勵,積極參加數字化培訓,也促使其結合自身情況,主動需求幫助,提升數字素養。
三是將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的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為數字素養較高的中年農村基層干部提供深造機會,放在關鍵崗位任用;對數字素養較低的老年農村基層干部給予物質獎勵或學習津貼,彌補因參加數字化培訓占用個人時間造成的經濟損失。
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的高低是影響政府數字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偏低。對此,解決方案有兩種,一是提升現有農村基層干部的數字素養,二是從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重構入手。但是后者非有效方案。因為后疫情時代,雖然有部分數字素養較高的能人賢士返鄉,但他們遠離鄉土數年,對鄉情不甚了解,無法立刻承擔起治理鄉村的任務。因而,提升現有農村基層干部的的數字素養,讓其掌握數字信息技術和數字治理能力,才是提高政府數字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徑。面對基層政府在數字素養宣貫和培訓嚴重匱乏的情況,筆者認為完善農村基層干部數字化培訓體系至關重要。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創新培訓內容。目前農村基層干部數字化培訓內容枯燥單一,多是讓他們學習計算機原理和網絡基礎知識,這些內容顯然不能滿足農村基層干部數字素養提升的需要。因此,要創新農村基層干部數字化培訓內容。可通過實地調研,了解不同地區農村基層干部治理水平和農村經濟文化建設需求,從技術、信息、交流、安全和決策等維度,增加與農業經濟文化、鄉土民風建設等相關的數字教學模塊,采取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新型教學方法。
二是創新培訓模式,有效解決高質量培訓少、學習時間難保障、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可依據農村基層干部崗位特點,采取短期與長期相結合、普及服務與個體服務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同時,還可以與高校合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數字化培訓,引導農村基層干部自主學習。
為解決農村基層干部存在的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除了政府要縱向統籌推進數字化培訓,還要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優勢,橫向聯動,系統推進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從而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網絡安全意識與能力。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強化校政合作。雖然很多高校與基層政府進行合作,共同推進數字化培訓,但是合作不夠深入,培訓效果較差,因此強化高校與基層政府協同合作很有必要。高校在大數據技術和數字治理方面有著一定的學科優勢,且擁有理論與實踐經驗皆豐富的研究人員和熟悉網絡安全與數字政府運營管理流程的各類數字治理技能型人才,強化校政合作,讓高校成為基層政府網絡安全培訓項目技術支撐單位之一,定期到農村開展網絡安全服務,幫助農村基層干部提升數字素養。
二是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不同年齡、不同學歷背景的農村基層干部具備的數字素養存在差異。基層政府經費比較緊張,聘請專家進行數字化培訓不切實際,可通過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讓大學生利用暑期到農村開展數字技能普及活動,向數字素養較低的中老年農村基層干部傳授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和基本技能,增強其網絡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