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敏,馬君妍,朱麗麗,張金華,徐 珂,王國棟,任 峰
《護理理論》是護理學中的一項重要課程,該課程為推動護理學科走進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上,《護理理論》是護理學專業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和必修課程[1];在國內,《護理理論》也是護理學專業研究生的基本課程。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學生的學習也不再僅局限于課堂,學習應用程序(APP)進入了高校中為學生搭建云課堂,如學習通、慕課等平臺,推動了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也為疫情期間學生的居家學習提供便利[2]。“翻轉課堂”就是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其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重大變革[3],而且翻轉課堂已在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等課程中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4-7],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互動交流,也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教學質量。《護理理論》是護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項重要課程,但內容晦澀難懂,不易理解,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缺乏積極性,且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單方面的向學生傳授知識,不利于學生提高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教學效果不顯著,國內關于翻轉課堂應用于《護理理論》課程的相關文獻尚空白。因此,本研究將翻轉課堂應用到高校《護理理論》課程中,以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護理理論》教學效果,為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護理理論》這門課程講述了護理理論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護理理論的概念體系等,使學生宏觀地了解護理學科、護理理論的科學本質。《護理理論》內容較多且抽象難懂,傳統的《護理理論》教學一直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7],導致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老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無法完全掌握,對認知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也無法做到差異化教學[8],教學效果不理想。
2.1 課前準備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更具有機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通過“學習通”發布課程學習任務,把一節課的內容分為幾個小部分,通過文字呈現出來,例如理論的基本內容、理論的應用、理論的分析與評判等,再分別錄制視頻上傳到學習通,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發布學習任務,將本節的課前練習題上傳到學習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老師發布的內容來學習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在學習通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尚未掌握的知識點,在課堂上作為重點進行交流與講授。在學期開始前將學生分組,每組6名學生,每組成員負責一節課的內容,以學習通里發布的教學內容與視頻為基礎,成員分工合作制作課件,在課上與老師和學生交流互動。
2.2 課上應用 翻轉課堂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傳授新知,而是轉換成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提升[8]。首先,學生根據老師在學習通發布的內容自主學習,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共同設計出合理科學的課程內容;其次每位成員都要在課堂上對自己的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在講授后其他學生對有困惑的地方進行提問,學生們深入學習交流,全部講授交流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及澄清,師生共同交流學習,最終使學生達到對本節知識的深化掌握;最后發布課堂練習題,檢驗學生本節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2.3 教學評價 教師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程度、練習題的完成情況、小組任務中的表現這些量化和非量化的評價指標來進行評價,這些評價指標更能體現出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①量化和非量化的評價指標:量化指標是指課前發布在學習通上的練習題以及課后練習題(占總評成績5%),課堂演示文稿《PPT》匯報情況(占總評成績15%),課堂互動討論(占總評成績5%)以及期末成績(占總評成績50%);非量化指標主要是學生學習方面的記錄和描述,總結學習在學生中的問題及各方面的表現[9](占總評成績5%),量化和非量化部分占最終總評成績的80%。②學生自評:在翻轉課堂的學習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個性化學習也應該受到重視,自我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應該從多個方面來評價自身,包括對學習的態度、小組任務積極程度、和老師學生們的交流互動以及整體學習效果等。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進一步去完善自己,給之后的學習提供方向,此部分占最終成績的5%。③學生互評:翻轉課堂的重心從教師轉移到了學生,更注重了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因此學生互評也是重要的評價指標,在課堂結束后其他學生根據小組的講授情況以及課堂交流互動對成員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作業設置可評論,讓學生們互相評價打分。學生通過這些評價和打分更加驅動自己學習,重視自己的學習及作業完成情況,促進學習效果,此部分占最終成績的5%。④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量化和非量化學習情況來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最終評價,此部分占最終成績的10%。
以《護理理論》第二章節中的第三節護理理論的發展為例,《護理理論》的發展包括發展概念的策略和發展理論的策略。在課前教師把本節學習內容及視頻課件發布在學習通,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前預習并完成練習題,負責翻轉課堂的“小老師”根據學習內容分配任務,3名學生負責發展概念策略中的概念探索、概念澄清、概念分析;另外3名學生負責發展理論策略中理論-實踐-理論策略、實踐-理論策略、研究-理論策略、理論-研究-理論策略及綜合策略,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講解的部分制作PPT并在課堂上進行講授,每位成員講課時間控制在5 min,講授結束后其他學生對以上內容不理解的部分進行提問和討論,由小組成員解答,學生間交流互動環節為15 min,最后由教師根據課前練習題以及課堂講授對學生講解有誤或不清晰的知識點進行澄清和補充,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強化理論知識,時間為15~20 min。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在學習通發布課后習題并設置評論區,學生之間交流學習心得,并對小組成員表現進行打分,教師通過習題完成度、課堂表現及學生互評來給學生計分。
3.1 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 通過翻轉課堂這類新興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能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同時也能監督學生在課前預習及課后練習的情況,使教師能夠更加了解及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把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后,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及時進行課前預習,小組成員間積極協調任務,課堂主動與學生老師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及時查漏補缺,在最終評價時學生都對學習內容做到良好的掌握,提升了教學質量。
3.2 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 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平臺發布討論及投票的形式來收集學生們對翻轉課堂應用在《護理理論》課程中的意見。94.8%的學生對翻轉課堂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效果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并且有學生留言表示這樣的課堂形式激起了他們對《護理理論》這門課程的興趣,認為這門課程不再枯燥乏味,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習時間具有彈性,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在大家的共同交流下逐步攻破,既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拉近了學生之間的關系。
3.3 翻轉課堂在《護理理論》中的應用優勢 對學生來說,翻轉課堂能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后練習的完成度以及多方位的教學評價,例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到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護理理論》知識點較多且不易理解,僅在課堂短時間內的學習無法完全掌握也容易遺忘,學生們可以在課下針對自己不理解的部分重復觀看教師在學習通上發布的視頻,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及時補充,不再僅局限于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演講以及PPT的制作也是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通過小組任務的形式督促學生學習制作PPT及鍛煉其演講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效率。對教師來說,在課前發布預習內容、預習題,教師可以通過在學習通內查看任務點以及習題完成情況對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進行初步判斷,根據在學生課堂及課后出現的問題再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與學生交流,很大程度上節省時間,提升了學習效率。而且由于課前學生已經對知識點進行了預習,對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老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進一步了解,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翻轉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督促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擔當起小老師的責任,有效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將課堂內容及課件視頻發布在學習通供學生自主學習,課后習題由學生根據教師的評價指標進行互評和自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指導,有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護理理論》學習內容較多,且抽象難懂,傳統的教學模式僅為教師在課堂上單方面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下降[10]。翻轉課堂是新興教學模式,教師能在學習通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并且學生可以反復觀看鞏固知識,把學習主動權交予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及提高學習效率,也保證了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在《護理理論》課程中的應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