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的為老服務方針,適應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學習、康養的需求,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文化養老、安度晚年的實際需要,徐州老年大學以教養結合、教樂結合為形式,抓住合作辦學的新機遇,利用老年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優勢,抓好“本校”并拓展四個“教學基地”做出了成效,形成“一校”“四地”(一校:本校;四地:徐州市胡琴館“器樂教學基地”、徐州市體育局“乒乓球教學基地”、云龍公園“太極拳教學基地”、鼓樓區佳和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教學基地”)的大好局面。
徐州老年大學先期與徐州市胡琴館、體育局、云龍公園分別建立了器樂、乒乓球和太極拳教學基地,近期又與鼓樓區佳和養老產業發展(徐州)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佳和康養中心建立徐州老年大學“綜合教學基地”,聯合打造以康養、康學、康樂、康為為目標的創新合作新模式。徐州老年大學將依托佳和“綜合教學基地”,在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養等諸多方面加強與佳和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及佳和養老旗下的佳和學院的深度合作。在教學研討、課程設置、游學康養、文藝匯演、公益宣傳等方面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爭創學養結合的標兵。教學基地的創建得到了鼓樓區委和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使該校與佳和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通力合作與發展得到了可靠的保證。佳和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集居家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營養配餐、老年人生活用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與徐州老年大學合作辦學后,徐州老年大學在佳和教學基地共開辦了民族舞、拉丁舞、摩登舞、模特表演等10個班級,學員達1200人左右,很大程度地緩解了本校“一座難求”的壓力。
本文所說的合作辦學,是指徐州市老年大學在社區范圍內,借助行政力量扶持,協同社區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養老中心等部門,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為滿足老年人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學習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素質和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進行的教育活動。
目前,老年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已經遠遠跟不上廣大老年人的入學要求和學習愿望,有限的學習資源與飛速增長的老年生源之間的矛盾,使老年大學呈現出“一座難求”的局面。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根據《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要求,為了將老年教育不斷推向深入,開放辦學、合作辦學將成為今后老年教育的一種必然趨勢,只有順勢而為,廣開門路引進優勢資源,彌補自身不足,走聯合辦學的路子,把老年大學的觸角向基層社區延伸,突破基層學校的弱勢局面,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年大學的使命。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社區老年人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們有的迫切想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技能、圓自己的夢想;有的希望掌握一些技術,為社區服務;有的期盼學到防病保健知識,過好精神充實、身心康樂的晚年生活。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社區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遍布全國的實際上的基層單位,又是老年人比較集中的地方。社區老年教育為最廣大的社區老年居民提供了圓夢的學習條件,是老年教育的主要載體。不僅眾多低齡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積極性很高,而且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特殊老年群體也渴望參與其中。徐州老年大學與社區基層老年教育的合作,不僅彌補了目前徐州老年大學不能滿足廣大社區老年人教育需求的缺憾,而且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方便、成本低廉的學習教育活動。合作辦學不僅能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而且提供了健康、參與、保障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的重要途徑,必將發揮文化養老、精神養老的基石作用。
徐州老年大學積極探索開門辦學、合作辦學更新模式,采取“走出去”等多種形式,與基層社區等單位積極開展聯合辦學,共建共享老年教育成果,不斷擴大辦學的開放度、覆蓋面和影響力,不僅拓展了老年大學課堂教學,而且將老年大學教學工作向社會延伸,推動老年教育惠及更多老年群體。
徐州老年大學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探索校企聯合的新模式、新舉措,本著友好相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協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在雙方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的框架下,在自愿、平等、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實踐教育基地,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教學人員,配套相應的教學設備和服務設施等。
徐州老年大學負責為實踐教育基地選派培訓所需要的教師,或聘請、推薦其他教師為佳和教學基地兼職教師。協助基地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及考核制度。雙方攜手共建,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在平臺使用、師資共享、課題研究、老年教育活動開展、老年教育研究及老年學歷教育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發揮校方與基地兩個積極性,避免“一頭熱”。老年教育是一項光榮的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和支持。合作辦學是融合發展、合作共贏,老年大學應當積極主動與當地社區基層合作,積極支持當地社區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自己的硬件優勢、師資優勢、管理優勢。而社區基層老年教育基地也應積極行動,努力創造符合基地建設的各方條件,主動作為。校方與基地只有共同作為,才能取得雙贏效果,從而盡量避免“一頭熱”,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
校外教學基地對老年人來說,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有利于擴大老年教育供給。所以,老年大學理應主動將老年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傳統老年教育和社區教育已形成的各種資源優勢,指導和幫助社區辦好“家門口的老年大學”,盡量建立更多教學基地,促進雙向融合發展。
老年大學應積極作為,促使區、街基層政府有關部門整合轄區社會資源,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共同助力老年教育更好更快發展。在實現老年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重點助力“文化養老”“智慧養老”“游學老年”“健康養老”等,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讓他們共享老年教育的成果和美好的生活。
目前,社區老年教育活動互動性不強,吸引力不夠,老年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還處于摸索階段,缺乏規范的教學要求,更缺乏系統的教育體系。徐州老年大學與社區老年教育合作辦學,建立各種教學基地,在保障場地、資金、師資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前提下,設置老年人樂于參與、學有所用的課程,并關注老年群體異質性強的特點,以及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的區分,是發展好社區老年教育、吸引更多老年人入學的關鍵問題。
徐州老年大學與社區基層老年教育合作辦學,建立教學基地,既可以促進社區老年教育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等特點的發揮,同時,又可將老年大學的系統化、規范化等特點帶入社區基層老年教育的管理體系之中,進一步推進社區老年教育從實際出發,從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出發,從老年教育效果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壯大。
當前,我國對于老年人的關注更多地停留在養老、醫療保障上面,對老年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夠;在老年教育上更多地重視省、市、縣等各級老年大學的創建和發展,而對普及性、便利性更強的社區老年教育關注不夠;在社區老年教育上只借助綜合性活動中心,開展綜合性、應時性活動內容,沒有形成社區老年教育所固有的特色和效用。徐州老年大學與社區基層老年教育的合作辦學,進一步明確了老年教育可以提高社區老年人知識水平和文明素質,開發老年人的潛能,發揮社區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不僅能降低社會養老的成本,還能使老年教育真正在社區立足,充分發揮社區老年教育的巨大作用。通過有效的統籌規劃,促進養老和老年教育各項工作的落實。
合作辦學關乎我國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乎文化養老、教育養老等應對老齡化戰略。而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一條普及和提升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出路。老年大學必須不斷拓寬合作辦學之路,在教養結合、教樂結合方面發揮其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