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瓊 吳立竹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明確指示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賦予貴州“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新的重大使命。貴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鮮明提出,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是貴州全部工作的主題。老年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突破基層老年教育的普及發展和鞏固提升這一道瓶頸。老年教育工作必須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快推進基層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以基層需求為導向的老年教育供給結構,優化城鄉老年教育布局,促進教育公平、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社會治理,推動老年教育更快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為貴州開創高質量發展新的“黃金十年”貢獻力量。
一年一主題,一步一臺階,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全省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大抓基層的氛圍更加濃厚,基層老年教育覆蓋面持續擴大,基層老年學校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基層老年教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基層老年教育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2022年為普及發展年,以“擴大基層老年教育覆蓋面”為主題,突出解決基層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弱項,優化工作體制機制,整合利用好存量資源,在全省范圍內新建1000所行政村(社區)老年學校,完成“30%以上的行政村(社區)建有老年學校”的目標任務,為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2023年為鞏固提升年,以“提升基層老年教育服務水平”為主題,組織開展基層老年學校規范化建設工作,提高學校規范化辦學水平,優化老年人學習環境,基層老年學校做到有場所、有牌子、有人員、有計劃、有教學,實現100%正常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基層老年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024年為示范引領年,以“完善基層老年教育服務體系”為主題,組織開展基層老年學校示范校創建工作,重點打造100所在本區域發揮示范作用的基層老年學校,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在基層老年教育中樹樣板、立標桿,實現點上有突破、面上有推進,推動全省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擴大資源供給
1.大力發展基層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作為發展社區教育的重點,完善城鄉社區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利用現有社區教育機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縣級職教中心、職業院校等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老年教育活動。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有效整合鄉村教育文化資源,以村民喜愛的形式開展農村老年教育活動,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縣級老年大學要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指導好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學校建設,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攜手共建的良性格局。
2.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老年教育。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利用自身教育資源舉辦老年大學、老年學校、老年課堂。鼓勵職業院校與老年教育機構結對開展支教活動,積極開發老年教育特色課程,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支持服務。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向本區域內老年人開放場地、圖書館、設施設備等資源,有條件的學校可接收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學習。支持開放大學舉辦“老年開放大學”或“網上老年大學”,并延伸至鄉鎮、社區,建立老年學習網點。
3.深入實施“互聯網+老年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貴州老年教育網絡學習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受眾面。開發適合老年人遠程學習的數字化資源,推動信息技術融入老年教育教學全過程,為老年人提供導學、助學等學習支持服務。優化“貴州空中老年大學”功能設置和操作流程,打造一批優質網絡課程,確保線上教學質量,在鄉鎮(街道)、農村(社區)設立教學點,加大推廣普及力度,進一步提升基層參學率。加快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提升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拓展發展路徑
4.豐富老年教育內容和形式。結合新時代特點,進一步優化教學課程設置,定期開展思想道德、科學普及等方面的學習教育。針對農村群體,重點開展農村實用技術、新型職業農民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加強農村居民家庭教育指導,為農村婦女、留守兒童、老人和各類殘疾人開展培訓服務。加強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探索養教結合新模式。整合利用社區居家養老資源,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等場所設立老年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教育學習活動。采取開設課程、舉辦講座、展示學習成果等形式,推進養教一體化,推動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豐富住養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推進舉辦主體、資金籌措渠道的多元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運用市場機制調節供需關系,加大基層老年教育投入力度,進一步優化城鄉老年教育布局,推動全省老年教育一體化發展。
(三)促進作用發揮
7.助力鄉村振興。突出文化傳承、時事教育、政策宣傳等內容,設置農村教學課程,重點篩選一批鄉村退休教師、致富帶頭人、民間藝人、“土專家”等充實到老年教育教師隊伍,著力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老年教育。深入推進“文化下鄉”,精心組織開展送文化、送政策、送法律、送文藝等鄉村文化活動,讓農村老年人享受更多文化福利。
8.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學校的組織優勢,加強對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勵老年人利用所學所長,在文化傳承、技藝傳授、科學普及、社區治理、治安維穩以及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作用。突出老年人“再社會化”需要,進一步推動教學導向從“娛樂型”向“技能型”轉變,不斷提升老年人能力素質、激發優勢潛能,為他們服務社會搭建平臺。
9.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探索“教育+文化+養老”的發展路徑,將老年教育融入旅游、度假、康復、休閑等,創新發展康復療養型、旅游觀光型、休閑度假型等老年教育新業態,進一步增強老年教育的多樣性和體驗性。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社區開展老年游學,積極打造“第四課堂”,組織開展教學游、展演游、文化交流游等多形式游學活動,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繁榮發展。
(一)老年學員“思想領航工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健全老年教育思政課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學習內容,引導老年學員培育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開展志愿服務,積極作為,發揮余熱,爭做“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新時代“三有”老人。加強學員黨建工作,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打造一批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老年學校、老年學習團隊。
(二)社區老年教育“夯基架梁工程”。老年教育的根基在社區。積極統籌共享社區教育資源,推動社區老年教育融入社區服務體系,不斷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廣泛吸收和組織社區老年人參與學習教育活動,滿足多樣化學習需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社區老年學校。
(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程”。探索建立老年教育通用課程教學大綱,促進資源建設規范化、多樣化。遴選、開發一批通用型學習資源,整合一批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資源。逐步建立支撐全省老年教育發展的學習資源庫。
(四)服務能力“提質增效工程”。推進基層老年學校規范化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場所和設施的現代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探索“養、醫、體、文”等場所與老年教育學習場所的結合,推出一批創新老年教育辦學模式的典型。縣級以上老年大學以配送學習資源、提供人員培訓等方式為基層老年教育提供幫扶支持。
(五)干部隊伍“賦能蓄力工程”。組織開展系統性培訓,進一步提高基層老年學校負責人的整體素質。鼓勵縣級以上老年大學教師和管理人員采用城鄉對口支援、互相選送教師等方式,為基層老年教育提供幫扶支持。支持建立專(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基層老年教育教學和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