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炎
面對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提高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上虞老年大學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積極發揮數字智能技術對管理服務的提質增效作用,緊扣幫助老同志跨越“數字鴻溝”工作主線,不斷完善老年人數字智能技術方面的課程建設,幫助老年人接軌“智慧生活”,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智慧生活,實現精神富裕。
一是高標準建設智慧硬件支撐基礎,全新打造“智慧場景體驗校園”。上虞老年大學2021年啟動“智慧校園2.0”提檔升級建設,以智慧化校園服務為目標,更新升級智能測溫、智慧黑板、電子班牌等智能化設備,依托大數據、人臉識別,實現數字防疫、無感考勤、教學互動等交互式智慧場景服務。二是高效能推進“一站式”智慧服務平臺升級。通過大數據智能化報名流程,優化集聚網絡報名、自助請假、信息查詢、掃碼簽到等功能,實現老年學員學習全周期服務“零次跑”。三是高質量開展智慧服務平臺指導微課、教程視頻等沉浸式助力行動。引導老年學員敢用、能用“智慧服務”,增強使用智能技術的信心,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數據顯示,學校網絡報名累計達1萬余人次,全校學員“智慧服務”平臺使用率近96%。
一是完善信息類課程建設,提升智能信息類課程的實效性和吸引力。上虞老年大學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從2017年開設智能手機操作班開始,不斷開發適宜老年人的智能技術課程學習內容。課程內容包括智能手機入門操作、健康碼的申領、微信聊天應用、預防網絡詐騙,涵蓋“社交”“出行”“消費”“就醫”“辦事”等實際生活中的熱門場景。課程教學以問題為導向,采用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引導老年學員通過實際操作應用,掌握各種智能技術,真正實現讓老年學員通過使用智能化技術享受“指尖上的智慧生活”。二是打造上虞老年大學“云課堂”,實現線上資源和線下課程“雙融合”。老年學員可根據自身學習興趣隨時隨地觀看直播或點播學習,幫助老年人不斷“復習”智能技術,形成線下教學與線上資源互補、實體課堂與“云課堂”互動的智能技術立體化學習矩陣。目前,“云課堂”已直播智能信息應用類培訓課程30余課次,累計收看近萬人次。
為讓老年人更快更好地學習智能應用技術,上虞老年大學收集數字應用熱點,編制智能技術教材配套智能手機應用課程。根據智能手機應用軟件更新情況和老年人需求,學校自2018年起相繼編制了《智能手機的100個“怎么辦”》《智能手機應用》等智能手機應用教材,包含微信、支付寶、淘寶、抖音等內容,重點解決老同志在使用智能手機日常應用中的問題以及常用便民服務等APP使用問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課程內容,老年人通過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能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各種智能技術服務,快速適應醫、食、住、行等方面智能化應用,較好地融入智能化社會,樂享數字生活。目前,學校已有3個培訓教案獲“市級優秀培訓教案”,4名教師獲“市級優秀培訓教師”。
一是組建“智能課堂助教”隊伍。由于老年人學習和接收智能技術的能力較弱,需要教師“復讀式”講解和“手把手”操作才能基本掌握,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創新舉措,聯合浙江理工大學“青協”志愿者,組成老年大學志愿服務隊,200余名“數字伙伴”在智能手機課堂進行“一對一”“手把手”互動指導,幫助學員更好地吸收、消化智能手機操作知識。二是發揮“網絡達人”輻射作用。鼓勵各班級中對智能技術掌握較好的“網絡達人”,參與學校網絡報名和智慧服務平臺指導服務工作,面對面傳教學校智慧服務平臺的使用方法;同時號召“銀耀娥江”志愿服務團中的“網絡達人”,積極輻射所住社區,關注身邊親朋好友,幫助周圍的老年朋友迅速融入“智能生活圈”。
一是開展防范網絡詐騙、電信詐騙專題講座。上虞老年大學聯合區公安分局反網絡詐騙中心,緊扣當前熱點,通過案例剖析、動機分析、作案手段、防騙重點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幫助老年人識別各種詐騙方式,增強防騙本領,并積極引導老同志注冊使用“國家反詐中心”APP,深入了解互聯網上存在的風險以及保護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二是開展多維度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資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手段,強化老年人防范網絡詐騙安全意識,保護老年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不斷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