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海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聚焦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聚焦老齡事業發展提升、聚焦廣大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創新政策舉措、完善制度框架,推動老齡工作落地見效,成為指導新時代老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新時代老齡事業發展夯實了根基。以下結合學習領會《意見》精神,談幾點個人的思考。
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老齡工作,200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發布,要求全黨全社會必須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老齡工作,為做好新世紀開局之際的老齡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針對新時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新挑戰,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全面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時隔21年后,再次出臺高規格老齡工作文件,印發《意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做好新時代老齡工作的高度重視。《意見》將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老齡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思想理念、目標任務固化為制度設計和政策舉措,要求著力解決老年人在養老、健康、老年教育、社會參與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問題,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切實增強廣大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確立“堅持黨委領導、各方參與。在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社會參與,全民行動,提供基本公益性產品和服務”的原則,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首要原則貫穿始終,強調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政府主導,地方、部門積極落實的老齡工作組織格局,為做好老齡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老齡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創新時代老齡工作新局面,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一思想,提高站位,才能將老齡事業發展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才能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快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初步建立了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老年福利、衛生、文化、教育、體育等事業有了較大發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受制于我國老齡工作基礎比較薄弱,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要求。社會各界不同程度上存在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問題,老齡工作政策、法規不夠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老年教育服務建設滯后,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難的問題時有發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充分認識老齡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長遠性,在黨委領導下進行總體規劃,明確政府職責,落實部門分工,逐項抓好落實。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各部門、各行業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老齡事業人人參與的新局面。
推進老齡工作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立足當下,著眼長遠。要堅持老齡事業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確保各項政策制度目標一致、功能協調、銜接配套。要聚焦解決老年人健康養老等難點、堵點問題,堅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質量,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公共衛生服務、老年教育服務。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促進資源均衡配置。要推動老齡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進各項優質服務資源向老年人的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推進老齡工作,關鍵在領導重視。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定期聽取老齡工作匯報,圍繞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本地區老齡工作總體目標,謀劃推進路徑,細化責任分工,制定落實臺賬,組織考核評估,將老齡工作推進情況納入工作督查和績效考核范圍,確保工作有規劃、有分工、有考核、有實效。
在此前的機構改革中,老齡委已并入衛健委,由政府直屬部門變為衛健委下屬部門,其職能客觀上有所弱化,難以適應當前老齡工作的發展形勢與要求。建議強化老齡部門工作職能,明確黨委統領老齡工作的機制,重組新的老齡工作委員會,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主任,政府負責同志任副主任,涉老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據了解,有專家提議整合原老齡委職能,各級增設老齡事務部門,歸口黨委序列,作為老齡工作委員會辦事機構,統籌協調多部門共同發力,及時解決老齡工作難點問題,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
政府要統籌各類資源,強化老齡工作統籌協調職能,加強辦事機構能力建設,廣泛動員社會參與,調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注重發揮家庭養老、個人自我養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體、梯次應對、人人參與的新局面。
發展改革部門要認真擬訂并組織實施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推進老齡產業發展與國家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相銜接,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
衛生健康部門要在保障老年人“老有所醫”上下功夫。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組織開展疾病防治、醫療照護、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等老年健康工作。與民政部門建立醫養結合工作溝通協調機制,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協議合作。
民政部門要緊密圍繞“老有所養”做文章。統籌推進、督促指導、監督管理養老服務工作,擬訂養老服務體系政策、標準,并組織實施,承擔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救助工作。
教育部門要切實滿足老年人“老有所學”的需求,根據《意見》中“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的要求,牽頭研究制定老年教育發展政策舉措,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推動各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形成以國家老年大學體系為主體,各部門、各行業老年大學共同參與的辦學格局,推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破解“一座難求”的局面。
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商務、文化和旅游、金融、稅務、市場監管、體育等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要根據職責分工,圍繞老年人權益保護、養老保險、金融知識普及、反詐騙、智能終端使用、技能培訓、促進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方面,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