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銀,周安樂
(寧波市消防救援支隊,浙江 慈溪 315300)
伴隨著城市化發展,高層建筑數量不斷增多,為人們提供了便捷、舒適的居住、辦公環境。但與此同時,消防安全作為高層建筑價值實現的前提條件,亦因此面臨著更高要求。事實上,高層建筑復雜的結構構成,加之使用人口密集,很容易發生火災事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高層建筑火災事故所造成的傷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高層建筑消防防火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項目,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一環,即使受客觀因素發生火災時,亦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從而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基礎。現實中,我國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成果斐然,但是客觀來講,受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其中仍舊存在些許方面的薄弱環節,未來有著巨大的可為空間。
現階段來講,科技文明進步,使得我國高層建筑消防防火體系愈加完善和先進,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仍舊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具體論述如下: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筑體系的日益完善,各類先進技術、材料以及工藝應用,使之更具現代化氣息。作為高層建筑構成體的關鍵,消防系統設計是保障其功能實現的重點和要點。現階段來講,高層建筑消防設計尚未完全成熟,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仍舊暴露出了些許方面的問題,未來仍有較大的優化改進空間。具體而言,部分高層建筑設計對消防設計的重視程度不足,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空間布局、外觀營設等方面,更有甚者為了突出美觀性,私自改造消防安全區域,埋下了重大安全隱患。例如,高層建筑設計實踐中,為了增加活動面積,減小或占用消防通道。另有部分高層建筑設計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為了壓縮建造成本,外墻未采用耐火性高的材料,減少消防設施配備,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會沿著高層建筑外墻迅速蔓延,導致后果損失擴大。同時,高層建筑消防設計不合理,還給后期消防部門順利展開工作造成了障礙,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因救援隊無法第一時間到達,進而可能導致事故后果擴大。
客觀維度上講,我國高層建筑物業管理體系日臻健全,并逐步走向正規,滿足了廣大居民的日常服務需求。但是在此過程中,受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高層建筑消防管理還存在一定疏漏,部分物業企業的重視程度不足,個別員工更偏重于物業費的收取,輕視甚至無視基礎設施檢修管理,對各樓層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況了解不清,即使發現了問題也僅是進行臨時匯報,對應的治理舉措不到位,導致火災發生時無法作出快速反應,后果不堪設想。同時,高層建筑消防管理中的形式化現象突出,有些物業企業為了防止消防設施設備丟失或人為惡意損壞,將之鎖定在封閉狀態,一旦發生火災可能會延誤最佳的救援時機,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受制于有限的人力資源配備條件,高層建筑消防防火設施因維修不及時導致性能低下、故障頻發等系列問題,管理制度與實際情況脫節,是誘發重大火災風險的重要因素。諸如上述這些,高層建筑消防防火管理機制不健全,可能會進一步誘發系列問題發生,該方面的治理至關重要。
高層建筑消防防火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需要全方位、全員協同努力,從優化設計、健全制度、創新科技、宣傳教育等多角度入手,相關建議如下:
2.1.1 安全通道
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可能會通過電梯間、通風管等無形的煙囪迅速蔓延,大量濃煙傳播危害著居民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安全通道建設至關重要,作為一種有效的消防防火手段。為此,結合高層建筑特點以及消防需要,可以將以下位置作為消防優化設計的主要安全通道。第一,安全出口。需秉持雙向疏散原則,即在居民經常活動的建筑區域設置兩個方向的疏散線路,并盡可能多的設計安全出口,但是基于經濟因素考慮,一般各防火區最少配置兩個及以上安全出口,并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之相關要求,其距離公共活動地點不得超過30 m。第二,樓梯間。敞開的樓梯間很容易造成火勢蔓延,在符合規范的前提下建議采用封閉式設計,尤其是一類高層建筑和32 m 以上的二類建筑,其他則可設計成室外疏散樓梯。第三,合理選擇耐火性高的材料。依據相關規范科學設計安全逃生通道,選擇耐火性材料進行裝修,并配置照明系統,包括應急照明燈、安全出口指示燈等,盡量少走彎折,為居民逃生爭取寶貴的時間。第四,電梯。高層建筑特殊的結構體系,火災發生時通過爬樓梯的方式到達起火點進行滅火和救援,耗時長、費力大。對此,建議設計消防電梯,其前室與樓梯間合用,既可為居民提供臨時避難場所,還可作為消防人員的立足點,并加裝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有效防止煙氣的侵入,保證通暢、新鮮的空氣供給,同時還有利于開啟安全門。
2.1.2 防火隔離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置排煙設置走道,凈高6 m 及以下的房間還需設置擋煙垂壁,各個防煙分區的面積不宜超過50 m2并且不得跨越防火分區。事實上,越密集的防火防煙排布,更容易防火。一般來講,高層建筑體中應采用防火墻、防火門亦或防火卷簾等分隔物進行區域水平劃分,并通過豎向分區阻隔層與層之間的火勢蔓延,以樓板、窗間墻等高耐火性能材料為主,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損失。同時,高度50 m 以上的建筑物很容易給消防救援造成障礙。現階段而言,曲臂、云梯等作為消防車的重要輔助工具,其最大工作半徑為12~13 m。因此,基于對消防防火安全的考慮,高層建筑防火距離應控制在6~13 m 范圍內,以滿足消防工作要求。同時,對于高度超過100 m 的建筑物還應設置避難所,并且建筑物首層到第一個避難所的間距設計不宜超過15 m,并配備完善的消防設置,如專線電話、應急廣播、滅火裝置等,防患于未然。值得指出的是,作為新興城市建設的代表,高層建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一旦發生火災勢必會造成巨大損害。對此,設計師應高度重視建筑消防防火,深入了解高層建筑結構特點,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安全威脅因子,結合實際情況,優化防火設計,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遏制該類事故發生,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2.1 消防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組織應履行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援的職責,并要求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做好防火、滅火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結構體系亦是發生了巨大變化,高層建筑在進一步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亦伴隨著愈加嚴峻的消防安全威脅。全面依法治國戰略視角下,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時代發展潮流同步,進一步完善《消防法》體系,規定各職能部門的責任,以消防部門為主導,協調其他組織力量,全面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2.2 物業企業
制度是行為的導向和規范,對推進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某種維度意義上講,物業企業的根本立足點是服務,要切實擔負起消防責任,引導全體業主構筑安全環境,使之安居樂業,這也是和諧社會主義建設的保障。對此,要充分發揮物業企業的主體作用,以法制的形式明確其消防安全管理責任,與社區居委會協同,形成完整的網格化治理結構,細化消防設施維修、維修基金申請等流程規范,指導物業服務工作的正常展開,并配套系列失職、瀆職以及追責等制度,增強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使之主動融入其中。對于物業企業而言,還要逐步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崗位責任要求,落實到具體人,并配套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獎勵優秀員工,及時清查消防防火工作不到位問題,立即采取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如果造成火災還需追求其法律責任。此外,大力推行消防設施日常巡查制度,明確、細化點檢事項,并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備,提請維修或采購計劃,確保各項消防設施功能完備,以備不時之需。最后,物業企業不定期組織消防防火培訓活動,強化全體員工的能動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充實他們的知識涵養結構,豐富其技能構成,從而更好地為業主服務,此舉還有利于物業企業品牌形象建設。
科技進步是驅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利器”,時至今日在科技變革的助力下,信息化技術已經進入到了社會各個領域當中,為社會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動力支持,有效地推動著時代發展跨入了“互聯網+”新紀元。這說明科技能夠為高層建筑消防防火提供可靠支持,而高層建筑消防防火亦需重視智能化管理變革。具體而言,對于高層建筑消防防火體系的建設而言,從科技手段革新上來看,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引入大數據技術,完善建筑消防預警分析處理體系。高層建筑消防防火植入大數據技術應用,消防管理部門統計匯集轄區內的高層建筑情況,包括位置分布、人口數量、層高間距等,并加強對既往火災事故的分析,事后反思其發生因由、從屬類型、救援過程等,從而精準判別高層建筑火災相關影響因子,針對性地制定可行性預防方案及應急處置措施。第二,增設可視化設備,開展消防安全動態化檢測。在高層建筑群中加裝可視化設備,通過攝像頭實時傳輸高層建筑動態,尤其要加強對重點區域的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防治于未然。如此還有利于降低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過程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消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物聯網技術,強化故障處理分析。物聯網技術在高層建筑消防防火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在消防設備設施上加裝射頻芯片,實時掌握其運行動態,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故障問題,繼而針對性地組織檢修與更換工作,確保其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能夠發揮作用。對于高層建筑施工企業而言,亦需關注科技領域的動態,積極引入高性能防火材料,應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竭力提升產品品質。
消防設施的更新換代固然重要,但要想徹底消除高層建筑消防隱患,最為重要的是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加速,人們在充分享受高層建筑帶來的舒適生活的同時,其消防觀念、意識及知識亦需同步更新。對此,政府及消防部門應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宣傳工作的展開,并著手做好如下幾點工作:
第一,開展互聯網消防知識科普宣傳。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為理念先行,通過互聯網絡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普及消防安全相關知識,如控制室內裝飾可燃材料的數量、科學隔離存放物品的種類、合理使用消防防火器材等,使之在寓教于樂當中強化消防能動意識。第二,開展社區消防演練。消防部門還可深入社區,在物業企業的輔助下不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活動,激活人民群眾的消防意識,使之通過現場案例了解火災事故造成的危害,教會他們正確使用和維護消防器材,熟練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第三,發揮組織協同宣傳效用。高層建筑物業方面需加強員工培訓,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一旦發生火災能夠快速、有序地疏散群眾,避免損害后果擴大;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應積極參與到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體系中去,開設災難教育課程,從小培養孩子的防火意識,并組織生動形象的逃生訓練,長此以往勢必能夠形成更為牢固的消防網絡,且有益于降低后期消耗。除卻上述這些,知識經濟時代,重視對消防專業人才的培養,鼓勵創新創造,優化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促進高性能防火材料研發。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十分重要和必要,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充分總結既往工作成果經驗的同時,還需立足實際,及時糾察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導向,從設計、制度、管理、科技、教育等多方面著手,架構起更加安全的安全防護網絡,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筆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從不同維度視角切入,更加完善地總結高層建筑消防防火問題及影響因子,繼而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治理舉措,攜手創新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