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個人的社交賬號也可以成為資產。價值首先源自成本,擁有一個賬號,前期要做不少準備工作,比如,申請一個微博賬號,就要綁定自己的手機。手機號則由運營商開通,有了手機號,也就有了每個月的最低消費。所以,獲得賬號其實都有對應的投入。
如果要申請一個加V的賬號,除了提交相應的資料、資質,申請成功后,還要定期更新、做活動,從而贏得粉絲認可,實現漲粉目標——這些都是一個賬號成本積累的過程。
社交賬號的定價和實物商品有相通之處,至少都要覆蓋前期的各類投入。但作為虛擬商品,它和實物的最大不同是實物會消耗,而社交賬號,不會被一次性消耗,反倒可能通過長期運營越做越大。因此,社交賬號和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一樣,要考慮其蘊含的潛在收益。
如何評估這部分的潛在價值呢?這就需要進行估值。估值有許多種計算方法,最容易理解也最常見的是“現金流折算法”,通過把一個事物未來的價值折算到今天,或把今天的價值換算到未來看大小。折算過程涉及一個叫“貨幣時間價值”的核心概念, 也就是利率—— 去銀行存錢,我們能拿到利息,這就是貨幣時間價值。和利率“對著干”的另一個“率”是通貨膨脹率,前者讓錢升值,后者讓錢貶值。
針對社交賬號這樣的商品,很多時候是直接根據市場已有的、大家公認的一個價位來確定價值的——用術語說,就是“公允價值計價”。這對一些無法精確量化,或者沒必要量化的商品而言,是一個簡單省事的定價方法。
哪些因素影響社交賬號的價值?主要看的關鍵數據是哪些?
第一,前期投入成本。你綁定的手機號、為賬號充值過的金額,買過的會員,這些實打實的資金投入都構成了價值。
第二,注冊時長。注冊時間越長越值錢。
第三,好友(粉絲)數。粉絲量越大,價值越高。
第四,賬號類型。同等條件下,官方賬號往往比非官方的要值錢,原創類賬號往往比摘編類賬號更值錢。
你的賬號到底值多少錢?現在,不妨試著給自己的Q Q號做一個簡單的估值。
我們假定,該Q Q于2021年注冊,并開通了2022年全年超級會員(240元)。好友共有400人,其中,350人是活躍好友,還有50人常年不“冒泡”。目前,該Q Q僅作為你和好友的日常聯絡使用,未來上大學后,你立志成為一個“學術網紅”,該Q Q將成為你分享心得、進行直播、打造人設的主要工具。
估值過程如下:
當前部分:假定估值日為7月1日,因賬號注冊時間較短,相應歷史價值可忽略不計。超級會員仍有效,剩余價值為240/2=120元。因Q Q好友目前均為在校學生,價值轉化能力較弱,根據市場公允價值, 該類粉絲約0 . 0 1元/個,剔除很可能“戳不醒”的僵尸用戶,賬號的粉絲價值為0.01×350=3.5元。
未來部分: 成為“ 學術網紅”后,你的Q Q好友數將按照平均每月50人的速度“擴列”,且新增好友多為黏性較高、消費力相對較強的粉絲,每月好友增值即0.5(粉絲單價提升)×10(50人中有10人愿意為你打賞)=5元。
為了簡化計算, 假設你的“ 網紅” 事業僅在本科四年內進行, 四年的Q Q 好友價值即5×12×4=240元。當然,四年間, 你可觀的粉絲量為你的賬號帶來了廣告, 通過和一些書店、期刊合作, 你四年廣告收入約5 0 0 0 元。憑社交媒體出圈的你, 甚至還因此出版了一本勵志圖書,版稅收入1萬元。據此, 對上述四年總收入進行折現——根據公開數據,2021年,中國的年均通脹率約1%,故現值為:(240+5000+10000)×(1+1%)4≈15859元。
由此,得到你QQ號目前的價值為120+3.5+15859=15982.5元。
這個價值,你覺得合理嗎?
河豚//摘自《課堂內外》2022年7月刊,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