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1975年出生于黑龍江省湯原縣,1984年開始接受滑冰訓練,1988年進入哈爾濱體育運動學校,練習短道速滑。1995年,楊揚由黑龍江省隊進入國家隊,2002年,奪得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的金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2002年,楊揚在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上,一舉奪得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1500米以及個人全能4枚金牌,并實現了個人全能項目上的六連冠。整個運動生涯里,楊揚共獲得過59個世界冠軍,是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國運動員。2006年8月17日,楊揚在北京舉行了退役儀式。2017年11月,楊揚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2019年11月7日,楊揚當選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基金會董事會副主席。
離開冰場的楊揚依舊美麗,隨著歲月的沉淀和閱歷的增長,愈加散發出女性的魅力。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楊揚,永遠保持著優雅的姿態、周密的思維、大方的談吐,在國際體壇樹立了中國女運動員的嶄新形象;而其開闊的視野、創新的魄力、做事的激情、執著的堅守,也為中國女運動員提供了一個優秀樣本。
常香玉,1923年出生,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河南豫劇院原院長、戲曲學校原校長,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2004年去世。2006年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評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她自幼學藝,13歲即以演出新改編劇《西廂》而聞名。在藝術上勤奮好學,勇于革新,曾廣泛吸收京劇、評劇、秦腔、河南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以豐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等,融會于豫西調中,獨創新腔,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其演唱熱情奔放,剛柔并濟,揮灑自如,達到了很高的美學境界和藝術造詣;表演剛健清新、細膩灑脫、優美大方,形成了獨特的“常派”風格。她的代表劇目有《拷紅》《白蛇傳》《花木蘭》《戰洪州》《大祭樁》和現代戲《人歡馬叫》《紅燈記》等。她積極傳承民族藝術,主動提攜新人。1948年,她在西安創辦香玉劇校,后改為香玉劇社,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演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領劇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區義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
從義演捐獻飛機到投身扶危濟困公益事業,再到籌資設立“香玉杯”獎扶掖豫劇后人,她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和演戲先做好人的藝德,永遠馨香撲面。從藝70年,常香玉把對豫劇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當做自己生命的全部,使一個鄉間小戲成為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不僅唱遍黃河兩岸、大江南北,而且走出了國門,擁有億萬觀眾和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