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助推下,儲能行業今年加速發展,儲能項目數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令供應緊張的電池問題雪上加霜。而為了應對產能不足,今年以來不僅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等電池企業加速擴張儲能電池產能,黑芝麻、龍凈環保等公司也“豪擲千金”跨界儲能賽道。據GGII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就有26個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公布,投資額合計將超29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萬億儲能市場規模效應初顯。預計到2030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有望達到2300GWh,市場規模將超3萬億。
今年以來,在券商板塊持續震蕩的背景下,多家券商及重要股東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積極實施回購、增持等舉措穩定股價。市場分析人士稱,從換手率看,股市交易量已在低位,券商板塊市凈率位于5年1%分位數,隨著交易量改善和政策信號明朗,券商板塊有望從領跌進入抗跌或領漲階段。而財富管理業務依舊是券商轉型的重點方向,短期市場調整不影響行業中長期發展邏輯。
近期,受益于制造業復蘇和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投資提速,工業機器人供不應求,訂單迎來爆發式增長。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且今年以來國產工業機器人開始漲價。分析指出,國產工業機器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具備國產替代能力,漲價潮下更具性價比,看好國產品牌的成長性。《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預計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內人士表示,隨著人口紅利褪去,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設備得以迎來需求的持續釋放。
大全能源(688303)公告稱,公司與某客戶簽訂《采購框架合同》,合同約定2023-2028年某客戶預計共向公司及內蒙古大全采購43.2萬噸原生多晶硅(太陽能級免洗硅料),預計采購金額約為1308.96億元。10月以來,大全能源已連續發布3次銷售合同大單,銷售合同累計金額預計達到1919.51億元。業內人士表示,長單的簽訂有助于大全能源綁定下游客戶,形成客戶資源優勢。10月27日,大全能源擬以24.99億元向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大全新材料進行增資,用于內蒙古大全新材料在30萬噸/年高純工業硅項目和2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郵儲銀行(601658)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67.77億股,募資規模為不超過人民幣450億元。公司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后,從長期看,募資用于支持各項業務發展所產生的效益將會逐步顯現,將對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并進一步提升本行每股凈資產。另外,本次發行募資將有效補充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提高本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從而增強本行風險抵御能力,并為本行資產規模的穩步提升、各項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支持。
國軒高科(002074)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公司產能布局,豐富公司產品結構,公司擬在安徽省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建設國軒新站年產20GWh動力電池項目,投資總額67億元;同時擬在柳州新增投資建設年產10GWh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投資總額約48億元。公司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和國內外一些光伏、儲能龍頭企業都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在儲能領域的出貨和市場空間非常值得期待,海外客戶如Freyr、Nextra、Moxion等都表達了明確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