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撥
議論文是一種擺事實講道理的文體,因此,在議論文寫作中,議論是主體,但是適當的記敘更有助于議論的生發。記敘是講道理的依據,記敘用得好,作文往往更有說服力。但議論中的記敘,不是把人物原來的經歷和事件經過都照抄照搬,而是服從議論的需要選準角度,進行適當的加工和轉述,做到精當記敘。如何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用好議論中的記敘呢?
1.精心選擇,善于概括
寫作一篇議論文,考生可能擁有很多的材料,或許這些材料都有可能派上用場,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對占有的材料,考生首先要明白要用它來證明什么,并依此巧妙地截取能證明論點的主要內容,舍棄與論點無關的內容以及一筆帶過次要的內容。而在截取的主要內容里仍然有一個主次問題需要注意——對于主要內容要進行壓縮。壓縮就是對材料內容的概括,即將具體事物抽象化,用以反映事物的本質特點。所以這種概括要求考生對材料的主旨做準確深入的把握,能簡明扼要地加以記敘,舍棄不必要的細節描寫,只保留與觀點有密切關系的部分。尤其要避免詳盡地敘述以致喧賓奪主,更不能照抄原材料,千萬要改掉字數不夠例子湊的壞習慣。
2.定準角度,明確方向
議論中的記敘要求簡單、清楚、精要,能充分地證明論點,所以選定敘述的角度至關重要。對于一個事例,我們往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不同的論點。論點不同,材料敘述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根據論點的需要,對記敘的事例作定向限制,著重記敘符合論證需要的內容,突出某個側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敘述事實,也就是要“定向轉述”。為了議論的需要,定向轉述要選擇恰當的角度或口徑,轉述有關的事件,為議論提供依據,使敘述的材料與觀點一致起來。定向轉述關鍵在定向上,同一個材料服從于不同的觀點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轉述,就有不同的論證效果。只有方向明確的敘述,才能收到最佳的論證效果,讓事例有的放矢地證明論點。
3.記敘清楚,詳略得當
議論中的記敘以精煉概括為原則,但也要記敘清楚,并做到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可以根據人們對事例的熟悉程度作調整,可以詳寫與論點關系最密切的內容。敘例要剪裁,要適當概括拓展,要盡量剔除與論點無關的材料,選取正確敘述角度來豐富最能證明論點的內容,即“取其一點”,集中火力,使事例準確、有力地為論點服務。同時,在敘例的過程中,強調、突出和擴展與論點有關的方面,使材料豐富起來,從而收到好的論證效果。
【王學華/供稿】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心理學家的洞察是:每個人畢生追求的都是被看見,被看見的范圍越大、越正式,那么他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大。
事實是:我們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處于不被人看見的困境;我們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看不見他人。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詩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分析
這道作文題所供材料第一句話,說的是被看見會受到激勵。這強調了“被看見”的積極作用,也隱含有“不被看見”的消極作用。“事實是”后面是語意的重點:“我們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處于不被人看見的困境”,說的是期待和現實的落差。期待被看見卻常常不被看見,也許是絕大多數人的現實處境。“我們期待被他人看見,卻又常常看不見他人”,說的是我們每個人其實既是客體也是主體,當我們是客體時,我們期待被看見,當我們是主體時,卻又看不見他人。某種程度上講,造成我們自身現實困境的是我們自己。若我們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看見,首先得看見他人。所以,是我們自己造成了自我的困境,也只有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贖。從“求看見”到“去看見”,由客體到主體,完成了視角的轉換,也實現了境界的飛躍。
此題圍繞“看見”與“不見”,都有各自側重的視角,又有層級的逐步提升。我們可以圍繞一點深入,也可以多點涉及。
參考立意:
既要“被看見”,又要看見他人(此為最佳立意);側重看見他人,兼顧看見自己;看見別人,認清自己;欣賞他人,成就自己……
范文展示
讓別人“看見”自己
一考生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才華橫溢,但他們卻不被人們所知,于是哀嘆自己命運不濟,懷才不遇。他們就像在寂靜無人的深夜里悄無聲息地綻放的美麗花朵,遺憾的是沒有人欣賞到它的美麗,然后花落無痕,銷聲聲匿跡。
有的人為人比較低調,喜歡默默做事,不喜張揚。低調是好事,可是過于低調,過于沉默,反而會不被看見,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同。
上世紀,英國一家影視公司準備拍攝電影《飄》。男主角已經確定好了人選,但女主角的演員一直沒能確定下來,導演很是著急。畢業于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費雯麗得知了這一消息,她認為自己非常適合演這個角色,但怎樣才能讓自己被導演選中呢?費雯麗決定毛遂自薦。一天導演剛剛從外景地選景回來,正在為女主角的人選煩惱。這時,他看見了穿著女主角那樣裙子的費雯麗,緩緩走上了樓梯。導演大叫:“天啊!那不就是我要找的斯佳麗嗎?”于是,費雯麗為自己贏得了這一角色。她也憑借這一角色,在影視界占據了一席之地。費雯麗勇于表現自己,讓導演看見自己,使自己獲得了成功。只有適時表現自己,才能使自己冒出尖來。
當然,許多人不會像費雯麗那樣走運,可能不會因為一次表現就一舉成功。在我們身邊就常有這樣的人,他們在工作中非常賣力,勤奮、忠誠,并且多才多藝,為工作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按理應該是前途光明的。但事實并非如此,他們什么也沒有得到,比他們略遜一籌的人卻不斷地獲得升遷和加薪。原因是他們不懂得適時地表現自己,老板從來就沒有注意過他們。平庸的人往往只會等待機遇前來敲門,智慧的人則往往敢于堅定地叩響機遇之門。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等待伯樂,而不愿毛遂自薦,開創一片嶄新的天地。有時他們盡管才華橫溢,也只能在無謂的等待中將運氣消耗殆盡。很多時候,人的失敗實際上就是觀念的失敗,人的悲劇本質常常是不能超越自我的悲劇。
一定要表現自己!要想成功就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表現不行就多表現幾次,在一個地方表現無效,就在多個地方進行表現。表現多了,被發現、被賞識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就會擁有更多機遇。
“天明不待人同看,繞樹重重履跡多。”愿每一個渴求被看見的靈魂都像美麗的花朵那樣綻放枝頭。這樣,我們就會被看見,被欣賞,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我們也要去看見他人,欣賞他人,學習他人,取長補短,完善自我,從而展現魅力,贏得尊重。
點評
作文開篇從許多才華橫溢之人不被別人看見切入。之后,用費雯麗勇于表現自己,讓導演看見自己獲得了成功之例,論證如何讓別人“看見”自己,敘述方向明確,詳寫與論點關系最密切的內容,并且在敘例時做了適當拓展。接著作文深入一層從反面論述,簡明扼要地記敘后,論證沒有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原因是不懂得適時地表現自己。結尾呼應開頭,要讓別人“看見”自己,就要“像美麗的花朵那樣綻放枝頭”。考生始終扣住“怎樣讓別人看見自己”行文,成就了一篇審題精準、論據充實、敘議精當、層次清晰、主旨明確的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