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荒、俄烏沖突以及頁巖油氣革命復蘇將成為影響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球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重要推手。全球天然氣市場及產業(yè)布局或將因此步入提速調整新階段。
羅佐縣專欄
供職于中石化經(jīng)濟技術研究院,長期從事能源經(jīng)濟與戰(zhàn)略研究
在“碳中和”如火如荼地推進之時,全球天然氣市場出現(xiàn)了突變,改變了能源市場及結構演進的預期,并由此影響到“碳中和”的實現(xiàn)路徑。就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看,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相互疊加、相互影響,將對天然氣市場變革帶來深層次驅動。
一是俄烏沖突推動世界天然氣市場格局加速變化。從供應方面看,歐洲的氣源部分來自歐洲國家自給,比如挪威的氣源供應就供應歐盟成員國,其余主要來自俄羅斯、美國、非洲和中東。10多年來,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氣源依賴程度已有顯著下降。不過,目前,歐洲對俄羅斯的氣源依賴份額還接近40%,天然氣需求不可能完全擺脫俄羅斯。由于有天然氣斷供的前車之鑒,俄烏沖突爆發(fā)之初歐盟即與美國、日本商議備用氣源問題。對俄羅斯的氣源依賴一直是歐洲與俄羅斯政治博弈中的短板。從長期方面看,俄烏沖突將進一步堅定歐洲降低甚至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依賴魔咒的決心。當然面對歐洲市場格局的變化,作為天然氣供應大國的俄羅斯也不可能無動于衷,同樣會積極開辟新的東方市場。特別是此次俄烏沖突導致俄歐苦心經(jīng)營的北溪2管道突然間前景不明,這一冰冷的現(xiàn)實將更加堅定俄羅斯天然氣市場東移的決心。
二是2021年爆發(fā)的氣荒改變了歐洲對天然氣的看法。2021年一場大面積氣荒席卷歐洲并波及全球。氣荒期間歐洲各國迫不及待地開始政策調整,其中的核心目標是建設能源供應的穩(wěn)定性。具體到天然氣,盡管歐洲各國或同一國家不同派別對天然氣的看法尚存在分歧,但在爭議聲中歐洲還是將天然氣與核能一起納入可持續(xù)能源。歐洲的天然氣消費總體到了需求平臺期,如果沒有2021年的極端天氣及氣荒發(fā)生,按照既定歐洲綠色低碳發(fā)展的激進路線,歐洲的天然氣消費應該很快會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突如其來的氣荒改變了這一切,也改變了歐洲對天然氣的態(tài)度。歐洲對天然氣的態(tài)度雖發(fā)生改變,開始重視天然氣需求在電力等領域的長期性,但未來歐洲的天然氣需求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增量,畢竟歐洲多數(shù)國家已完成工業(yè)化與城市化,能效水平較高,產業(yè)結構輕型化,人口也相對飽和,整個地區(qū)缺少拉動天然氣需求跨越增長的內在動力。能源荒發(fā)生之后,歐洲雖然將天然氣納入可持續(xù)能源,但對發(fā)展新能源絲毫沒有放松,因此未來新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也是一定的。
三是美國借勢增產天然氣,頁巖油氣革命可能再次活躍起來。就目前美國面臨的形勢而言,頁巖油氣復蘇是解決其難題的樞紐。首先是頁巖油氣投資增長及產量復蘇已有跡象,再加上油價驅動和政策放寬,會大概率活躍起來。頁巖氣產量增長可以使得美國天然氣進入歐洲市場有氣源支撐和保障。美國之所以對北溪2管道進行制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美國的天然氣能夠進入歐洲市場。俄烏起沖突,歐洲降低俄氣意愿之火被重新點燃,正好是美國氣源進入歐洲的機會。同時北溪2管道運營出現(xiàn)問題也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在此形勢下,啟動頁巖油氣這列“戰(zhàn)車”符合美國戰(zhàn)略利益。其次是頁巖油氣增產有助于美國對國際油價氣價進行平抑,以達到間接“制裁”俄羅斯的目的。2021年由于拜登能源新政對美國頁巖油氣的“打壓”,美國頁巖油氣對一路上揚的油價極不敏感,使得美國依靠頁巖油氣平抑國際油價的手段失靈。去年下半年美國聯(lián)合盟友的釋儲對油價的影響可謂杯水車薪,而俄羅斯在油價的一路高歌中賺得盆滿缽滿,這一定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特別是俄烏沖突后歐美制裁俄羅斯力度加大形勢之下,美國對“做低”油價會格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