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櫻
習總書記指出: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應著重凸顯安全的意義和重要性,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統籌計劃方案。近年來在經濟快速進步的過程中,我國公眾聚集場所的數量開始增多,功能也不斷拓展,出現火災事故問題的荷載也不斷增加,風險隱患和因素也有所提升,在此情況下強化消防監管工作的力度非常重要。
對于公眾聚集場所而言,涉及到賓館、商場、客運站候車室、公共娛樂場所等,當前此類場所頻繁性地發生火災安全事故,例如:在2017年的2月5日,浙江天臺足療店火災,造成18人死亡,18人受傷;2014年12月15日,河南長垣縣皇冠KTV 火災,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傷。此類事故不僅會導致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同時對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公眾聚集場所火災一般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具有火災荷載高的特點,火勢蔓延的速度很快。從目前的公眾聚集場所實際情況而言,通常情況下裝修的檔次很高,應用的裝飾性材料多數都是可燃類型的產品,加之桌椅、櫥柜等家具存在可燃性的材料,在出現火災事故問題之后,不僅燃燒得非常猛烈,蔓延的速度也很快。其次,人流量很大,人員具有集中性的特點,很容易出現群死群傷的不良后果。主要因為相關場所在營業的過程中,人員的數量多處于密集的狀態,素質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在有火災事故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恐慌的情緒、騷亂的現象,導致逃生不能順利進行。第三,功能復雜,疏散時間長。公眾聚集場所一般功能較為復雜,停留的人員往往對場所、對疏散路線不夠熟悉,疏散時間長。
對近幾年的相關場所火災風險事故案例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發生事故的原因,一般情況下都和單位消防管理人員缺乏正確的安全觀念,不能徹底性、全面性執行安全管理工作有關,從根本層面進行分析,就是缺乏正確的消防安全主題觀念意識,沒有全面性地落實責任制度、職責要求,例如:部分單位沒有健全有關的安全制度、安全規范,雖然已經進行了巡查檢查的記錄,或者是創建滅火方面、隱患整改方面的檔案臺賬,但是,沒有結合當地的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甚至會在網絡平臺中選擇一些內容復制,無法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執行工作。與此同時,缺乏科學化的日常防火檢查工作模式、巡查工作模式,在報告和記錄中經常會填寫沒有異常的字跡,很難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問題,即使發現某些消防基礎設施出現了安全風險問題,也不能及時應對和處理。
雖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7〕87號)第三條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依規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的消防安全工作。”《辦法》中還分別對“具有行政審批職能”“具有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務職能”等的部門職責進行了規定,但消防工作社會化機制尚未常態化運轉。部分行業部門對責任范圍內的消防安全工作認識不到位,沒有發揮本部門應有的的主觀能動性,消極地被動應付,致使消防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往往停留于發文部署階段,相關部門沒有編制完善的消防工作計劃、出臺相應的消防工作制度,未能就消防安全工作提出有關的要求和標準,沒有根據消防監督管理的各項工作內容、處罰要求等提出明確的政策內容和工作措施,致使消防監督管理未落到實處。
筆者在工作實際中發現,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領域的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低,嚴重制約了單位消防安全工作的水平的提升。部分消防安全方面的負責人員和管理人員未能充分意識到安全管控工作的重要意義,無法及時發現責任問題、追究責任。并且整體的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技能匱乏,多數都是文化素質較低、年齡層次偏高、沒有專業能力的人員,不懂得如何進行安全防火的操作、管控、檢查、監督,員工消防安全“四個能力”也嚴重缺乏,有些尚未掌握日常消防監管的基本技能、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等,缺乏自我的救助能力,難以為保證安全性提供幫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所有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確保安全生產。”公眾聚集場所應當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嚴格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職責,確定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履行好消防安全職責。在營業過程中要堅決做到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全完善,安全責任、安全培訓、疏散演練全落實,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道全暢通,消防設施完好有效,巡查檢查、隱患消除、工作獎懲全閉環。
近年來部分區域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過于重視將經濟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缺少對公共安全的關注,這樣反而會誘發諸多安全隱患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因此,應不再局限于之前的觀念,要加強對公眾聚集場所方面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完善有關的政策與措施,遵循以人為本的基礎原則,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社會發展中的最重要位置。要積極推動政府壓實主管部門責任,完善相應的安全政策與措施,降低公眾聚集場所的火災事故的發生率。首先,要厘清各行業部門的消防安全監管職能。必須要明確各行業部門的消防安全監管的職責標準,各行業有消防監督管理職能的工作人員都必須明白自己的職責,自覺將消防監督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體系之內,形成消防工作社會化機制。其次,應強化行業部門之間的合作,確保行業部門消防聯席會議制度的嚴格落實,督促有關行業部門依法加強本行業領域的消防安全監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合檢查機制,完成從管理上“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在各個部門相互合作、聯動工作的情況下,形成相關的工作合力,在場所設計環節、施工環節、驗收環節、使用環節,全過程進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
在加強和完善社會單位履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的環節中,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的消防安全知識和能力,決定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只有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是個消防安全“明白人”,具備“四個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單位消防安全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因此,公眾聚集場所應積極打造專業素質較高、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隊伍。首先,應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專職人員、兼職人員的培訓活動,定期進行消防安全知識、監督管理技能、崗位工作注意事項、拓展性知識的教育,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的人員,都必須要掌握有關的技能,在自身的工作中按照標準、要求等進行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情況的監督管理。其次,應注重法律制度教育、消防安全技能教育等,每位從業人員都必須掌握滅火器使用技能、消防栓使用技能、基本性的撲救技能等,具有一定的自救能力,可以在消防監管期間及時了解到火災事故隱患問題,如果在監督管理期間已經發生火災事故,能夠主動性地救援和自救。
綜上所述,當前公眾聚集場所方面的消防監管工作中,還存有缺乏自覺性自主性問題、人員專業性問題、缺乏職能管理問題、缺乏完善政策與措施的問題,嚴重制約著監管工作的執行與發展。因此,在相關工作范圍之內應該著重應對問題,開展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教育活動,合理定位工作職能,完善有關政策和制度內容,增強監管的自覺性與自主性,從根源入手消除消防監管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