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 農生文
金秋逢盛會,神州萬象新。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滿懷信心、踔厲奮發,以萬眾一心的磅礴偉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時間是無聲的見證者,也是忠實的記錄者。32年前,中國關心下一代事業的“火炬”開始點燃,不僅照亮了無數青少年學有所教、追逐夢想的“成才之路”,也點亮了廣大老同志老有所為、發光發熱的“奮進之路”。一路走來,全國關工委戰線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廣大“五老”的政治優勢、威望優勢、經驗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引導青少年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支持和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星火成炬,為愛點燈。伴隨著我國關心下一代事業的蓬勃發展,壯鄉首府南寧關心下一代工作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即將在明年1月迎來市關工委30歲的“生日”。三十年櫛風沐雨,三十載春華秋實。在眾多老前輩的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下,我市各級關工組織始終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組織“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延年等一批資深“五老”開展“百名五老進校園,我為下一代講黨史”主題教育活動,用好“鄧穎超紀念館”“黃大年先進事跡教育基地”等11家具有南寧特色的“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先后有800多位“五老”主動參加教育活動,青少年受眾超過32萬人次。持續升級打造已堅持14年的“空中家長學校”以及“師資培訓”“深化關愛助學”等工作品牌,建立4910個關工組織,現有“五老”志愿者3.42萬多人,做到在關工委開展的活動中始終看得見“五老”的身影,聽得到“五老”的聲音,聞得出“五老”的“味道”。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百年大計,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關心下一代工作不可能也決不能僅僅依靠關工委忙里忙外唱“獨角戲”、老同志奔走協調打“感情牌”,必須建立一整套明確各部門職責、統籌各方面資源的務實管用長效機制。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去年12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這是中國關工委成立30多年來首個關于加強關工委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新時代關工委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關工委主動作為、有關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心下一代工作機制,為把方方面面的正能量匯聚在關心下一代的“火炬”下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南寧市第一時間組織關工委成員單位傳達學習,全面梳理《意見》提出的新任務、新舉措,以項目化、清單化、臺賬化的方式督促指導各成員單位抓緊抓好貫徹落實。下一步,我們將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國關工委、自治區黨委有關部署要求,借助第30次全國部分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座談會在南寧召開的“東風”,發揮黨的建設這個“總引擎”的作用,堅持黨建帶關建,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下一代、個個重視關工委”的濃厚氛圍,推動《意見》精神在壯鄉首府落地生根,開出更多更美的花,結出更大更甜的果。
關心下一代、培養接班人,是一項戰略工程、希望工程、民生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嘹亮號角。奮進新征程,踏上趕考路,我們將接過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熊熊火炬,跑好新賽程,展現新氣象,鼓舞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