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衛紅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1]這一論述明確了中醫藥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中醫藥文化,它系統而完整地展示著中華文明的核心理念和古代科學成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我們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庫繼承和發展好,不斷強調、傳承、創新發展,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的社會責任。是文化自信的內容,我們要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
首先,中醫藥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醫藥學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和思想精華,其思想精髓、價值思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模式、認知方式、價值取向和生命境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代表。其次,中醫藥文化自信源于其一直佑護著中華人民健康,2020年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以來,不斷更新中醫藥診療方案,中藥湯劑、八段錦、穴位敷貼等中醫組合療法在多家醫院得以推廣,成效顯著。再者,中醫藥文化自信源于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中醫藥文化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古為今用。我們立足于新時代,面向世界,發揮中醫藥文化交流的作用,中醫藥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文化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是對中醫藥學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獨特地位的精準判斷,是對中華文明偉大復興關鍵的重要總結。這說明中醫藥學在中華民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過程中,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先行者和急先鋒[2],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讓中華文明再次在世界諸多文明中占據領先地位,中醫藥院校推進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中傳統文化雖然產生于歷史中,卻同樣影響著當代,映照著未來。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是傳承和弘揚的前提和基礎。中華民族獨創的偉大醫學理論,中醫藥文化從萌芽期、創造期到大成期,是無數醫學前輩們的辛勤付出與偉大實踐,把中醫藥文化傳承發揚。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造福子子孫孫,中醫藥事業得以強勁有力發展。在現代,中醫藥養生、治未病,隨著社會變遷,仍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能夠正確地指導人們健康幸福地生活。中醫藥院校的醫學生要成為中醫藥文化普及的主力軍,對醫學生進行中醫藥文化素質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離開了對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文化的自信教育,中醫藥這個中華民族文化獨有的特色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根浮萍,中醫藥事業發展也將失去文化靈魂和精神引領,從而逐漸喪失創造力和生命力。
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關鍵。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特色,以天人合一為理論基礎,以人為本、治病救人為基本理念,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思想,包含著中華文化復興精神層面、行為層面和物質層面等三個層面的全部需求。這是對中醫藥學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獨特地位的精準判斷,是對中華文明偉大復興關鍵的重要總結。這說明中醫藥學在中華民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過程中,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先行者和急先鋒[2],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讓中華文明再次在世界諸多文明中占據領先地位。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看似簡單的治療方式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不僅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更是對當今健康中國戰略建設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中醫藥文化自信,就必須要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結合當代需求與時代特征,利用更加先進的理論,融合現代科學優秀成果,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名老中醫臨證經驗是其中醫學理論和臨床醫學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成果和寶貴財富,是對傳統中醫學理論的延續和深化,堅持守正創新,深入研究、學習名老中醫臨證經驗,推動臨床疑難問題解決,促進醫學生對名老中醫臨證經驗的理解、領悟,傳承精華,與時俱進,從而實現中醫藥文化一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傳承中增強中醫學生中醫學術水平與能力,在治病救人中獲得患者信任,從而加強人們的中醫藥文化自信。從《黃帝內經》開啟了中醫藥文化體系到《金匱要略》對中醫藥理論的補充;從古代中醫十大名方的小青龍湯到當代創新中藥青蒿素的問世,可以說,中醫藥文化千百年來不斷傳承從未斷絕,在臨床醫學的創新中發展。
中醫文化體現了幾千年來中華大地蒼生大醫的人文關懷。中醫藥文化素質的培養是建立傳統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懸壺濟世為蒼生”是當代醫學生所必須具有的道德品質,加強新時期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對于增強中醫文化乃至中醫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中醫藥院校中醫藥文化自信有以下途徑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要利用中醫藥文化促進醫學生價值觀培育就要加強中醫藥文化與思政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結合與浸潤。注重學生的入門教育,要在教學的各環節、各階段有意識融入中醫藥文化,幫助醫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的精神內核,以名醫大家、校本專家、臨床醫生的事跡來教育感化醫學生,對醫學生的價值取向作出正確的引領,讓醫學生持久地獲得精神的食糧,從而塑造其價值取向。中醫藥院校在中醫藥文化課程體系建設,例如中醫文化、中醫歷史、中醫經典等相關課程設計,教學內容上豐富傳統中醫藥文化,加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內涵和底蘊重視,增強醫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人名、藥名以及種種名醫典故之上。
中醫藥院校的根本核心任務是立德樹人,德才兼備是當代青年的培養目標。醫學教育是專業性極強,專業壁壘極高的學科,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育無可厚非,但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塑造和引領。在中醫臨床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則需要我們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等多方面進行重新設計,以期實現素質的提升,達到德育的目的。建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中涵蓋專業知識。
在外部校園環境上,可以塑造傳統中醫藥風格的教學樓建筑、園林湖泊、亭臺樓閣,樹立具有重要地位的中醫歷史人物塑像;校訓、校歌體現中醫藥文化等;在中醫藥高校增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如《中國古代哲學》《易經》等,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好地理解、掌握中醫藥文化,以“不忘本來”的初心激發“開辟未來”的勇氣。傳統的中醫藥文化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運用其中的思想指導校園建設,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創造性地發展和創新傳承中醫藥文化的要素,深入挖掘數千年歷史發展中存在的優秀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利用現代化的設計藝術理念進行提煉和加工,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特征。將中醫藥文化真正融入校園建設的各個方面,形成潛在的文化氛圍。
設立了中醫藥文化社團組織,優秀的社團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同時對團隊合作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等也有明顯的提高效果,必須支持和設立中醫藥文化類社團組織。醫科大學必須派遣專業的指導教師,保障社團活動的正常進行,依靠中醫藥文化社團定期開展相關講座。積極推進醫科大學中醫藥文化社團組織的交流合作,發揮中醫藥文化小組在弘揚優秀傳統中醫藥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視中醫藥文化社團組織的育人意義,重視團隊建設,保障同學在此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比如中醫藥文化長廊、中醫名家的塑像、名言警句、傳統節日等,這一系列舉措都有助于在校園中營造優良的中醫藥文化與價值觀教育環境,有利于中醫藥文化價值理念融入醫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即通過環境的打造、氛圍的營造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在不經意間將人文意識根植到大學生心靈深處,價值觀受到其影響和浸潤。
社會上,很多群眾不能正確認識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對中醫藥及其相關診療手段存在主觀化的認識,將一些迷信活動納入中醫藥診療過程,進而落到有計劃的“中醫藥詐騙局”中詐騙組織往往以“先祖傳來”“民間”“秘方”“無副作用”的名義宣傳所謂的“中醫藥偏方”,一些營銷號、媒體出于利益的驅使,為了引起更高的關注,不惜宣傳錯誤的中醫藥健康保健知識,在看似正規的網站,制造出“神醫”“名醫”的印象,發表了很多不真實的信息和授課錄像。進一步加深了群眾對中醫藥理論知識的誤解的現象。中醫藥院校有責任擔當起加強科普宣傳中醫藥文化義務,與社區、學校共建,定期開展中醫藥下社區、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如通過中醫藥展覽館,將中醫藥展覽館介紹、中藥蠟葉標本、中藥水晶標本、藥用AR技術等通過實物或者展板展現出來,同時結合常見中藥材識別、中醫藥知識問答等互動環節,將手繪書簽、中藥香包和自制中藥水晶標本等獎品等互動,通過這些展示和互動游戲,讓群眾通過視覺和觸覺體驗來充分感受中醫藥技術技能和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時,也增強了醫學生的文化自信。
又如,我院師生根據時令,精心制作了適合秋季養生的山藥糕、棗泥糕、祛濕粥等藥膳食品供群眾品嘗。同時,圖文并茂的中醫藥養生保健、藥膳加工流程等知識展板也吸引了群眾的極大關注。通過藥膳品嘗與知識宣傳,不僅加深了群眾對藥膳養生的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有共建、全民健康”的理念價值。
中醫學院校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及對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考,重視社會實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社會實踐模式。積極開辟醫德思想“第二課堂”,有目的地把中醫藥文化中“大醫精誠”“醫乃仁術”“濟世活人”“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等思想融入社會實踐中。推進開展中醫藥養生專家講座,中醫藥文化主題體驗,中華古詩詞音樂朗誦會;推薦出一系列經典著作,開展“經典大家”“國學講堂”等相關學習和講座活動,在校園中營造讀。中醫經典氛圍,提升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氣息,如,學院依托的科技活動月,舉行“治未病、健康行”活動,中藥辨識大賽、醫學經典讀書周、中藥圖譜彩繪競賽的活動,藥物攝影大賽、中醫和中藥專業“學模范,講故事大賽”等活動。又如,我學院團委及針灸推拿社團在院領導和團委老師、社團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舉辦“愛心義診”活動,活動主要開展保健知識咨詢、測量血壓、針灸、推拿等診療,受到社區領導和居民的好評。通過愛心健康服務活動,讓社團成員懂得了愛心的真諦、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健康的責任和義務之所在,促進社員之間的交流,加強對針推的了解,也激發了對專業學習的強烈熱情,同時也提高了對學好專業知識的信心。推動中醫藥繼承創新,發中醫藥專業特色優勢,培養對接中醫藥健康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弘揚中醫藥文化,培育中醫藥文化自信。
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一環,是“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關鍵。中醫院校要堅定傳承與發展中醫藥文化自信,大力推進中醫藥相關人才培養,通過構建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共同體,重視中醫藥校園文化建設,加強科普宣傳中醫藥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模式,培育中醫藥文化自信等方式,多層次、多維度發力,凝聚好這把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