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
為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取消和調整了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領域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設定的53個罰款事項,其中,取消29個罰款事項,調整24個罰款事項。這些罰款事項主要集中在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領域,取消和調整的目的是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決定》明確了這些罰款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處理決定和替代監管措施。
根據《決定》,53個取消和調整的罰款事項中,涉及市場監管部門的有21個罰款事項。其中,16項罰款事項為取消事項,包括對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未依照規定定期提交報告,逾期未改正行為的罰款;對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行為的罰款;對違反《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有關規定行為的罰款;對未經許可制造、修理計量器具等行為的罰款;對企業在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內,企業名稱、住所或者生產地址名稱發生變化未在規定期限內提出變更申請行為的罰款等。下調罰款額的事項有3項,包括對擅自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未經認證的產品行為中輕微行為的罰款;對產品未經認證或者認證不合格而擅自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行為中輕微行為的罰款;對眼鏡配置者使用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經檢驗不合格繼續使用行為的罰款。調整罰款計額計算方式的事項有2項,包括對企業冒用他人的生產許可證證書、生產許可標志和編號行為的罰款;對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加工產品進行有機產品認證標識標注等行為的罰款。
據司法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行政執法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行政執法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斷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執法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亂罰款、亂收費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為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的效能和質量,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國務院部署開展清理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不合理罰款規定工作。此次取消和調整的罰款事項,嚴格執行國務院明確的“三個一律”的清理標準:凡是違反法定權限和程序設定的罰款事項,一律取消;凡是罰款事項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違“放管服”改革精神、不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或者有失公允、過罰不當的,一律取消或調整;凡是罰款事項可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規范或管理的,一律取消。罰款清理工作還堅持維護公共利益和行政管理秩序,在堅決杜絕亂罰款的同時,對涉及公共安全、清理后可能出現監管空白確需保留的,不予清理。
《決定》取消和調整的53個罰款事項,共涉及修改11部行政法規,修改和廢止20部部門規章。其中,市場監管部門取消和調整的21個罰款事項,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產品防偽監督管理辦法》《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多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了最大限度推進清理成果落地見效,《決定》對修改行政法規、修改和廢止部門規章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要求,有關部門要在《決定》印發之日起60日內向國務院報送有關行政法規修改草案送審稿,并完成有關部門規章修改和廢止工作,部門規章需要根據修改后的行政法規調整的,要在相關行政法規公布后60日內完成修改和廢止工作。據悉,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啟動了相應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修改工作,近期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維護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決定》強調,罰款事項取消后,確需制定替代監管措施的,有關部門要依法認真研究,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創新和完善監管方法,規范監管程序,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務院清理罰款事項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市場監管總局積極主動開展了自查工作,全面梳理本系統、本領域的罰款規定。這次取消或者調整的21項罰款事項,是強化法治引領、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企業主體責任、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取消或調整罰款事項以后,市場監管總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監管。
一是嚴格執行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相關規定。對于上位法已調整、與上位法規定不一致或者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來執行,避免重復進行罰款。對于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替代罰款的,在下一步行政法規、規章修訂中,盡快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或者替代的監管措施,嚴格落實,做到監管不越位但也決不缺位。
二是提高監管能力、豐富監管手段。不斷深化、系統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促進這三者相互支撐、相互配合、協同發力。加強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提升與超大規模市場相適應的市場監管綜合能力。
三是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進一步加強“上下”“左右”行政執法的協調配合,抓好市場監管部門內部執法的指導工作,并做好與其他有關部門執法工作的銜接。充分發揮專業部門與綜合部門、行業監管與市場監管的協調作用,形成監管合力,用好“工具箱”,打好“組合拳”。
四是加強重點領域監管,保障安全。對于涉及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關系公共安全、公眾健康的重點領域,深化底線思維、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監管,壓實安全責任,織密安全網絡。市場監管部門正在積極探索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長效工作機制,徹底打通市場監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讓人民群眾能夠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下一步,國務院將繼續組織清理其他領域的罰款事項,目前有關工作已經同步開展。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對應當清理的罰款事項,及時予以取消和調整,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將以不合理罰款事項清理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市場監管領域的規章清理,緊密圍繞新時期市場監管法治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利用規章的“立、改、廢”,不斷推進市場監管法律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監管在宏觀經濟治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