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市場監管局技術評價中心 李貽才
當前,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地方、行業和市場主體數據治理更顯迫切,那么,市場監管部門如何抓好數據市場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呢?
一是理“實”個人數據體系。在互聯網上流通信息應歸個人所有而未享有的,去伸張個人數據信息“主權”,禁止個人數據權利“任意侵犯”“非法出售”等,把個人作為數據主體支配權、知情權、被遺忘權、修改權、收益權等產權體系歸實,形成具有個人數據專屬性、制度性和法制性概念體系,提升個人數據保護專業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切實維護市場個人數據權益。
二是定“準”企業數據體系。企業產出的數據占市場主體位置,大多數企業數據授權信息難以辨清,成為把握數據市場流通環節的難點、痛點和堵點,規制企業數據交流體系的無害化通道,建立技術數據、商業秘密、客戶信息等防護網體系,擴大企業數據外溢性價值取向,激發企業市場數據共享熱度,填補需求企業數據溝壑,暢享企業數據市場高質量發展成果。
三是校“真”政府數據體系。政府數據當然“政出有門”,誠信是政府數據體系的真實反映,政府需要數據提供方、使用方、相關方、責任方等追溯體系公開,數據延伸觸角更加注重普惠共享,權責職能體系界定更加清晰明朗,驗證政府數據保密、數據泄露、數據失真、數據誤用、數據采信等措施體系更加完備,政府數據安全性和可控性開放更加自信。
一是數據市場資源應該由誰掌握的問題。數據市場資源從社會需求出發進行配置,表現服務人民群眾和經濟效益的兩個屬性,離不開政府治理的政策法規和市場機制,時間、空間、數量、內容和方法等由政府調控和精準配額,體現政府數據資源的方向性、公共性和共享性,政府管控市場,數據服務人民,優化資源配置,數據市場才具有政策活力。
二是數據市場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程度不限于公檢法及機關部門,政府公共職能是社會有效數據信息來源的可靠保障,過濾危害性垃圾數據以確保公眾安全利益,同時,監督市場數據信息配置,必要性購買數據資源并得到政府財政支持,豐富醫療衛生、交通運輸、商品流通、產品質量、市場監管等領域數據資源,滿足于公共數據產品服務供給充分。
三是數據市場資源怎樣才能更加合理的問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配置數據資源利于彌補市場機制不足,而不是干預市場流程環節和阻礙市場正常運轉,對于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數據資源問題,優選使用市場配置模式,但不得違反公共數據資源產品供給公平原則,因此,公共數據資源不可與政府機構監管脫鉤。
一是正視數據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值標準。規范數據產品或服務定價從數據要素難易程度及開發成本等綜合因素衡量,同時,大多數企業數據采取消費者免費使用與數據存在價值并不矛盾,市場應該尊重數據價值認同感,同等重視或一律視同數據資產價值觀。
二是合理定值市場數據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指標。公正價格與競爭價格標準或浮動區間,都在數據市場合法價格標準體系范圍,消費自由、買賣公平與權益保護同樣適用于數據市場,價格監管與數據市場同等重要,從數據價格走向調節和穩定數據市場需求,價格杠桿和價格機制引導數據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解決數據市場定價評估標準體系。數據市場正常運轉離不開價值驅動,從數據基準、數據成本、數據規模、數據質量、數據管理、數據普及、數據折損、數據消失等不同角度評估,數據市場的高投入同樣存在高風險,與市場需求性、競爭性有關,估值再高的數據無市場對象,將是“一文不值”,再廉價的數據被無限市場認可,就會“一路飆升”,數據市場定價標準的靈活性,形勢變化與買賣雙方隨行就市、隨機應變的情形不可小覷,因此,數據市場定價標準體系形成應遵循市場“鐵律”。
一是鞏固基礎數據管理體系標準,強化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和標準管理體系概念,促成數據產業成果轉化與標準管理評價銜接,如:推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信息安全技術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國家標準應用,培養高層次數據評估資質機構等,促進數據產業與數據管理平衡發展。
二是穩定數據產業鏈循環體系,激發數據主體的創新活力,調動數據主體的積極因素,構建自我調控的數據產業鏈大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數據市場多視角、多維度、多層次產業滲透作用,擴大數據市場的生產力、競爭力和生命力,把市場數據產業輻射到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國防、數字工業、數字農業、數字科技、數字未來等創新體系發展的方方面面。
三是優化數據產業結構體系,補齊39大類、191中類、525小類等行業齊全的工業數據產業標準化體系短板,動態監控各類企業產業數量、生產效能和產品需求等信息,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提升全產業經濟發展水平,確立數據在產業結構中的質量基礎地位,賦能數據企業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轉型,數據市場向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邁進。
一是防范“壟斷數據”“數據孤島”阻礙市場開放,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共享體系,增強政府、企業、個人入駐數據資源平臺的吸引力,提高數據整理、分類、檢索、識別、利用等時效,排除數據流通共享干擾因素,為各類數據資源快捷進入數據要素市場創造條件,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平臺的相關法規政策及管理標準體系建設。
二是加快數據生產過程、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革新步伐,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新業態和新模式,促進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數據開放共享,整合食品藥品、質量標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等市場監管數據,連接智能交通物流、設備裝備、網聯汽車等新產品應用,數據融合電子商務、精準營銷、產業鏈金融、個性化醫療等新興服務平臺。
三是嚴格數據共享資源篩選和數據采集標準統一,解決中小微企業數據選取、清理、集成、轉換、歸納效能低,數據可靠性、完整性和準確性驗證難,人力、財力和技術保障弱,生產、流通、質量、安全把關等系列問題;解決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數據密集型領域的數據采集標準難統一的問題,汲取數據市場共享平臺建設的智慧與力量。
一是凈化環境有利于廣大消費者。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越來越高,以及新生數據力量不斷涌入,數據匯聚積累幾何級增長,不難看出行業型、區域型和成長型平臺的數據滲透力和影響力,面對龐大數據市場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大挑戰,市場監管必將迎來一場數據消費權益保護的攻堅戰、保衛戰。
二是市場監管關鍵解決行業自律。認清部分免費提供數據企業“病毒程序”“隱形收益”“私貨夾帶小廣告、小游戲等”陷阱,表面上為消費者免費共享數據,其實質損害合法有償服務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擾亂了數據市場正常秩序,影響了消費者正當權益,導致數據市場無序化競爭,造成了數據市場和企業誠信危機,必須通過市場自律、監督執法和懲罰并重予以嚴厲打擊。
三是改善數據市場營商環境。數據新興產業市場環境不容忽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市場監管相關職能越來越細化,解決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民生安全等數據運用會越來越多,市場數據發展環境和風險隱患治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登記注冊、信用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特種設備監管、認證和認可檢測監管、價格檢查、廣告監管、產品質量、知識產權、消費權益保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及標準化等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數據大市場監管體系集成勢在必行。強化數據市場安全監管、制度監管、依法監管等高標準體系研究,滿足數據市場監管高質量發展需求,打造政策統一、規則統一、標準統一的市場數據環境,推動數據市場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新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