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陽信縣商店鎮人民政府 張傳遠
山東省濱州市檢驗檢測中心 田成成 高朋飛 王芳
2021年12月31日,國務院制定印發《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到2035年建成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國際化發展潮流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代計量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計量發展規劃》也必將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不管是發展實體經濟、振興制造業,還是提升質量,計量都是重要的基礎和保障。特別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迫切需要計量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精準、更加快速、更加廣泛地支撐和保障。可以說計量是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具有探索、分析、研究的特征,關系國計民生。計量工作又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技術前提,是改善民生、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技術保障,是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地方的高質量發展自然離不開計量的技術支撐,因為計量工作涉及各行各業,與國計民生密不可分,當前計量工作已不再是局限于單位統一、量值傳遞,計量工作在科技時代的巨大作用也逐漸體現出來,計量為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從而有效地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計量在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中責任重大,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是生產、科研和人民生活的基礎保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沒有計量,就無法保證質量控制、公平交易及健康、安全、環境監控等民生中各種測量的有效性,也就無法保證國家和公眾的利益,從而無法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計量是整個國家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計量與地方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
計量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技術支撐。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這對計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計量發展規劃》順應新的形勢需要,立足國家重大需求,聚焦計量能力水平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貫通,注重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是未來計量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新時代計量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也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啟了新征程。
《計量發展規劃》的頒布實施,必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提升整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因為計量發展水平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現有測量能力在精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關鍵、重點領域“測不出、測不準”和高端、關鍵測量設備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等問題還十分突出。《計量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國際化發展潮流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這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在重要國際計量規范和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助推我國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搶得先機。《計量發展規劃》也必將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上水平、上臺階,全力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全面提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實力和水平。
地方計量工作內容廣泛,涉及交通、能源、貿易、醫療、安全諸多領域,需要相關部門群策群力,共同推進。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地方計量工作領導小組,由地方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場監管、發改、科技、財政、交通、衛生等部門為共同成員單位,負責統籌協調地方計量工作,充分彰顯政府的“導航儀”和“助推器”作用。二是強化政策導向。通過制定出臺地方關于加強推進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的意見和措施,進一步明確地方計量工作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地方計量發展上水平、上臺階。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把計量發展規劃工作納入到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通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計量工作責任制,把計量發展規劃落實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節能減排等目標考核任務。三是強化協調機制。建立地方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計量工作的發展規劃、資金支持和科技獎勵等政策得到落實。
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聚焦溯源體系建設,夯實計量基礎能力建設。計量是重要的產業技術基礎,也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只有測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面向科技前沿,統籌地方社會的計量資源,科學規劃計量量傳溯源體系建設,合理布局量傳溯源能力建設項目,確定量值傳遞和法制計量檢定范圍。形成以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為基礎,配套第三方計量技術機構,針對能源計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技術服務能力,滿足民生計量和履行職責、防范風險需要的快速反應能力;建成布局合理、運行高效、服務及時、優勢互補、充滿活力的地方計量標準的基礎能力建設,滿足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發展的需要,為促進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保證產品質量提供技術支撐,貫徹《計量發展規劃》,全面夯實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實現地方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貼現代產業需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探索計量工作新途徑,積極將計量融入地方現代產業體系,有效夯實產業基礎、塑造發展新優勢。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體現計量新作為。圍繞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在提升計量能力、強化計量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開展強制檢定等重點領域計量專項整治,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技術保障。三是要在強化能源資源計量管理,服務“雙碳”戰略落地落實上持續發力。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積極構建“雙碳”計量管理體系,探索建立碳計量管理制度,完善碳計量器具配備和使用,加強碳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器具為基礎,數據為核心”的碳計量體系,為實現碳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加強碳計量測試方法研究和監測、校準設備研制,在能源領域開展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儲能量、儲能效率等關鍵測試技術研究,將服務鏈從傳統耗能產業延伸到大數據中心、公共服務等領域。組織開展能源計量審查、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監督檢查,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