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杰,謝燕增,唐洪欽
2019 年底,湖北省武漢市陸續出現多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病例,隨后被證實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該疾病傳染性強,潛伏期3~7 d,最長可達14 d,表現為聚集性發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病患者[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明確提到抗病毒治療[3]:可試用α-干擾素(成人每次500 萬U 或相當劑量,加入滅菌注射用水2 ml,每日2 次霧化吸入)。筆者隨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五科收治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2 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應用了壓縮式霧化吸入α-干擾素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將相關護理實踐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2 月21 日至4 月4 日收治于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五科的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22 名。其中,男性14 例,女性8 例;年齡65~85 歲,平均72 歲;22 例新冠肺炎患者均為武漢本地人,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臨床分型中普通型的診斷標準:患者發病前14 d 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實時熒光RT-PCR 檢測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患者入院時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患者自愿接受α-干擾素壓縮式霧化吸入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壓縮式霧化吸入操作前 實施壓縮式霧化吸入操作前,護士認真了解患者病情、治療、用藥史及過敏史等;評估患者意識狀態,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及合作程度;重點評估患者呼吸道情況,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支氣管痙攣、呼吸道黏膜水腫或感染等情況,檢查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無感染、潰瘍等情況;備好壓縮式霧化器、滅菌注射用水、α-干擾素等用物;護士在治療室(清潔區)內,核對好患者床位、姓名等信息,根據醫囑使用5 ml 一次性注射器將滅菌注射用水注入α-干擾素安瓿瓶內,充分搖勻后將藥液回抽至一次性注射器內,放置在治療盤內備用。
1.2.2 實施壓縮式霧化吸入操作 護士進行三級防護后,將抽吸好的α-干擾素和壓縮式霧化器帶入病區(污染區)。至患者床旁,查對患者床號、姓名等,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和方法,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協助患者坐位或半臥位,將治療巾鋪成“V”字形,置于患者下頜下。將壓縮式霧化吸入機上的送氣管與主機連接,去掉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頭皮針,遵照醫囑將注射器內配置好的α-干擾素藥液注入霧化吸入機的藥液杯內,檢查有無漏水,將藥液杯一側端口與送氣管另一端連接,將藥液杯上方出口端與吸入面罩連接,接通電源,打開霧化吸入機電源開關,調整好霧化的量,將吸入面罩蓋住患者口鼻,并用細帶固定于其耳后,指導患者均勻深呼吸,并加強觀察。
1.2.3 壓縮式霧化吸入操作后 操作結束后,關掉霧化吸入機電源開關,取下吸入面罩。藥物在口腔中可能導致不適感,霧化吸入結束后,用溫開水或0.9%氯化鈉注射液漱口,可以減少不適感,增加患者依從性[4]。患者漱口后,擦凈患者面部,協助其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元,協助患者叩背,促進排痰。卸下藥液杯及送氣管,按說明書清洗。
1.2.4 日常護理 (1)護士將壓縮式霧化吸入的治療時間選擇在餐前或餐后2 h,避免因刺激膈肌而造成陣發性痙攣。(2)行壓縮式霧化吸入前,指導患者做呼吸健身操,進行深而慢的呼吸訓練,練習呼吸節奏,使藥物能充分吸入氣道,增強霧化吸入效果。(3)霧化吸入量從小檔量開始,待患者適應后,逐步上調霧化量并保持穩定,注意避免短時間內藥液大量進入呼吸道。(4)在患者霧化吸入時,注意觀察患者使用過程中是否中斷治療、霧化量是否充足等,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5)治療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變化,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等異常情況,發現患者有不適時,及時停止霧化吸入,配合醫生進行對癥處理。
22 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在護士指導下均順利完成壓縮式霧化吸入α-干擾素治療。22 例患者核酸檢測連續3 d陰性,CT 檢查肺部炎癥吸收后康復出院。
新冠肺炎的治療目前尚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干擾素具有廣譜抗病毒效果。壓縮式霧化吸入法利用壓縮空氣通過細小管口形成高速氣流,產生的負壓帶動液體噴射到阻擋物上,在高速撞擊下向周圍飛濺,使液滴變成霧狀微粒從出氣管噴出[5]。壓縮式霧化吸入后藥液顆粒細,可使α-干擾素更快抵達肺部,并停留較長時間,增加病灶區的藥物濃度,有利于藥液的吸收。另外,壓縮式霧化吸入機外觀體積較小,構造簡單,方便護士在三級防護下操作。
患者的積極配合是操作成功的基礎。22 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年齡均在65 歲及以上,其中12 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支氣管炎等基礎性疾病。在患者住院期間,家屬不能陪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安、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加上病區為新改造的新冠肺炎臨時專科隔離病房,護士為全國其他地區抽調的醫療隊力量,大多數為非湖北籍護士,與武漢本地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難。護理中,護士邊操作邊使用非語言方式溝通,如肢體語言,或請同病房的本地患者幫助翻譯,完成有關壓縮式霧化吸入法操作的健康宣教,說明其治療意義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消除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操作配合,提高治療效果。
嚴格落實標準預防、三級預防和手衛生,避免病毒通過醫護人員的手傳播給其他患者[6]。在執行治療中,護士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將滅菌注射用水注入α-干擾素安瓿瓶內溶解稀釋。這一操作環節一定要放在清潔區治療室內進行,禁止將該操作放在污染區操作臺上進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三級防護下操作,護目鏡起霧以及面屏的阻擋,手戴3 層手套,這些因素使護士的精細護理操作手感降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藥容易造成針刺傷。護士在向藥液杯內注入配置好的藥液時,一定要直接連同帶安全帽的一次注射針頭一起去除,后向藥液杯內注入藥液,避免針刺傷。另外,在進行操作之前,采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進行病室消毒。壓縮式霧化吸入機嚴格一人一機,禁止交叉使用。過濾片有污垢或被藥液或水浸濕后,要及時更換新的過濾片。護理過程中,護士注意做好自身防護,由于在密閉的空間內可能產生氣溶膠傳播,一方面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指導患者將吸入面罩蓋住患者口鼻,床邊備好紙巾,不要對著其他人嗆咳;另一方面,操作之前,打開窗戶及時通風,病房內24 h 空氣消毒機持續循環消毒,避免醫患之間或者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