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雷鋒精神研究會(410200)譚鐵安
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東臨湘江,西靠寧鄉,境內靖港古鎮因唐朝大將李靖駐兵于此而得名。近年來,靖港鎮黨委持續推進“黨建聚合力”工程,賦能產業發展,促推鄉村振興。
1.固本培元,建強基層組織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關鍵。靖港鎮黨委采取抓關鍵少數人的方式,推進“黨建聚合力”工程,提升村(社區)領導班子干事創業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以實效檢驗能力。以基層黨建“書記工程”為抓手,著力“一村一特”打造,推動村(社區)基層黨建工作謀創新、用實招、出特色;開展基層黨建工作一季一交叉檢查考核,強化考核成果運用,檢驗工作實效。二是用機制激發活力。推行農村黨員“一聯二亮三評”工作機制,激發工作動能。通過黨員聯系服務群眾“五個到戶”,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步路”。通過開展“黨員亮身份、服務亮承諾”活動,每季度更新、每半年通報黨員的工作情況,確保黨員承諾真正兌現。三是建體制增進合力。在全鎮的21個新建美麗宜居村莊構建“鎮黨委領導—村黨總支指導—黨群理事會主導—群眾主體”的工作體系,各屋場均成立由黨小組長、老黨員、返鄉青年等組成的黨群理事會,搭建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平臺。
2.以學促干,舞活人才龍頭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保障。靖港鎮黨委抓住鄉村人才振興的主要環節和關鍵要素培育人才。一是“大練兵”引發大提升。組織鎮機關干部“半月談”,重點談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措施、所取得的經驗等,為鎮機關干部搭建“以談促學、學以致用”的交流平臺。二是“大點驗”促進大轉變。每季度召開一次村(社區)“兩委”成員會議,從每個村(社區)隨機抽取2名“兩委”成員,展示工作中的風采、體會和感悟,并現場回答業務問題,讓大家在互相學習中長見識,在相互切磋中轉作風。三是“大聚力”形成大聯合。實行“青云計劃”,建立健全鄉村振興人才庫,開展農村產業人才短視頻培訓,引導成立“青云”鄉村人才交流協會,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賦能鄉村振興。
3.鎮村聯動,做優生態特色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引領。靖港鎮黨委立足綠色發展,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一是項目建設推動環境改善。推動靖格線、千龍湖大道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和產業大道建設。全面開展農村“五治”,嚴格按照“十無十有”“十不十要”原則,打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游、鄉愁鄉韻的美麗鄉村。二是特色產業推動生態美化。指導凌沖村屋場圍繞茶葉產業、福塘村瓦雀園屋場依托中藥材種植、新峰村青峰山屋場利用書香文化實施建設,全域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三是移風易俗推動文明養成。復勝村虢大灣黨群理事會推行移風易俗,兩天內將128座墳全部遷入新建的農村花園式生態墓地,實現由“出門遇墳”到“開窗見景”的大轉變!
4.引導融合,打造產業品牌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鎮黨委通過引進人才、構建模式、引導融合等,推動產業振興。一是院士農業引領產業發展。鄒學校院士工作站為靖港蔬菜把脈助力,岳麓山水產種業基地暨劉少軍院士工作室順利掛牌,云游茶葉產學研基地規劃初步出爐。二是能人經濟促進模式創新。鼓勵引導黨員中的能人帶頭創辦省級農民合 作社和龍頭企業、星級家庭農場、特色鄉村民宿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推產業發展高質高效。三是農旅融合增加集體收入。復勝村推行訂單農業、農耕體驗、果蔬采摘等項目;福塘村發展迷迭香、皇菊等特色產業種植。2021年,靖港鎮1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20萬元。鎮黨委以舉辦首屆農旅融合產品推介周暨鄉村燈會和“尋古踏青‘靖’在咫尺”文化+旅游+農業體驗活動,承辦望城區茶文化節等活動為依托,立足鄉村振興市級示范鎮創建,全面推進農旅文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