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冰守墓的日子很清閑,有人來就接待一下,沒人來在辦公室追劇、吃瓜子。追劇累了,她就到墓園走一走。譚冰將工作日常發到了網上,引起了熱議:“一畢業就過上退休的生活。”有人甚至調侃她是21 世紀的“小龍女”。
譚冰是重慶一家陵園的“守墓人”。近日,她發視頻記錄守墓的工作日常上了熱搜,留言超8.5 萬條。她感嘆:“自拍十年無人知,一朝守墓天下曉。”
2019 年高考填報志愿時,譚冰就打算選擇殯葬專業。很多人勸她放棄,因為“晦氣”,不容易找對象。但在譚冰看來,結婚并不是人生的必選項,死亡才是。好在她的父母很開明,支持了她的選擇。
膽子大,又是唯物主義者,譚冰好像天生就適合吃“殯葬”這碗飯。“高中時,我很喜歡看懸疑影視劇、小說,電影《入殮師》讓我第一次關注到‘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身為一個社恐,我不是很想和人打交道,這簡直就是我的理想職業。”譚冰說。
殯葬專業是3 年學制,目前全國只有5 所高職院校開設,分別在長沙、北京、重慶、武漢和安徽。
高考結束后,譚冰如愿進入了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就讀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在該校,殯葬是王牌專業,畢業生更是搶手的香餑餑,但學習的內容聽起來比較“驚悚”:學習收尸、整容、插花、挽聯、悼詞,以及殯儀服務、現代殯葬應用文和火化機原理與操作。從目前情況看,就業率100%,大部分就業方向是在殯儀館和墓地。

譚冰
譚冰原本打算畢業后去殯儀館做一名入殮師,但卻沒考慮到實操的難度。不完整的遺體、濃烈的尸臭味……這些對入殮師的專業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真實地接觸遺體,一定會被更多人忌諱,譚冰最終還是退卻了。
今年大學畢業后,譚冰來到重慶市石柱縣萬朝鎮萬富村的萬福山生態陵園工作。整個墓園就8 個人,老板讓她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管理”前臺的兩個小姑娘,月薪4500 元,和當地的公職人員差不多。另外,墓園還有負責煮飯和保潔的工人。譚冰形容他們的工作氛圍是,“沒有勾心斗角,各司其職、各得其樂”。
墓園的工作很閑,“沒什么活兒,有的話也只要一兩個小時就干完了。”譚冰說,“有客人來咨詢或了解的,就去接待一下,比如帶他們到墓園轉轉。如果有下葬或接送的活兒,就要問清楚下葬和去接的時間,因為‘時辰很重要’。”更多的時候,她就在辦公室用手機追劇、吃瓜子。看劇看累了,她就到墓園走一走,遠眺綿延群山,或騎上電動車到鎮上取快遞。
譚冰以短視頻形式記錄了工作日常并發到網上,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一畢業就過上退休的生活。”有人甚至調侃她是21 世紀的“小龍女”。
實際上,殯葬這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輕松。今年10 月末,譚冰代表陵園參加了第三屆巴渝工匠杯民政職業技能競賽。這是一個全國性比賽,由各地民政部門舉辦,主要考察追悼會主持、接待以及遺體防腐、整容等殯儀服務。一般從早上8點開始,參賽者按照抽簽順序上場,拿到題目后臨場發揮,進行四個項目的實操表演,到晚上七八點才能結束。全程收走手機,上廁所也要有人看管,嚴格程度比起高考更甚。
譚冰表示,殯葬專業里有一個名詞叫做“臨終關懷”,是指在老人臨終前提供身體、心靈、精神上的照料,讓他們安詳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每隔一段時間,她所在的陵園就會邀請客戶到山上來玩。陵園里有很多綠化,出于安全和環保的考慮,譚冰更推薦用鮮花來祭拜。但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習俗很難改變,他們更愿意相信,只有火燒的物品,逝者在另一個世界才會收到。
人對死亡都會恐懼,都有手足無措的時候,這就需要譚冰這類專業的人提供幫助。遇到年紀大的老人獨自一人來陵園買墓,譚冰會陪對方聊聊天。溝通之后,她才知道老人的子女都不在了,只能自己提前安排好后事。
從業至今,譚冰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她說:“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別管什么來日方長,就從現在開始,我們都要珍惜當下的美好。”